第120章 彆山四年總結(第二卷終)_世家的上下三千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 第120章 彆山四年總結(第二卷終)

第120章 彆山四年總結(第二卷終)(1 / 1)

120

這麼多移民和軍隊不可能都送往天竺,而是廣布於從東葉島至暴風島,婆洲島,金鐵島等大型島嶼。

隨著開拓緩慢開展,各開拓據點也隨即建立地方管理機構,地方機構皆遵循《彆山國律》設立四廳或者四局,地方可截留稅款之六成,如果加上開拓兵卒費用達到七成,餘下兩成歸國家四院,半成歸彆山君,剩下半成為儲蓄結餘資金。

因為國家有結餘製度,四院也實行結餘儲蓄百分之五製度,至各下屬機構基本上都遵循留存百分之五資金以備應急。

所謂國家國家,一國和一家沒有區彆,再者,華夏民族都有儲蓄習慣,所謂提前消費理念不適合華夏民族思維習慣。

再者,一地主官主事,為官一任,如果寅吃卯糧搞出虧空,基本上宣布他仕途終結,因為新競選出的閣臣評判地方官去留第一標準就是查看財政狀況,彆山以商立國,在華夏思維中,所謂商就是有積蓄有財富。

水得有點遠,書歸正傳,彆山封國大規模吸引七國百姓已經危及到七國利益,特彆是近水樓台之楚國利益,可楚王悍再惱怒又能如何,他先後谘詢國中文武都反對出兵,當然,理由一為各家私利,二確實打不贏攻不下。

楚國便加大邊境管控,可這個時代所謂管控邊境效果寥寥。

於是楚國動了小心思,總不能彆山封國隻吸我楚國一家之血,天下得一碗水端平,要死大家一起死。

所以楚國除了管控本國子民叛逃外,卻放任六國子民逃往彆山,六國之民,隻要不是大規模軍隊,隨便你們路過楚地而不加乾涉,本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陽謀,放任天下人紛紛南逃。

沒多久,楚國的放任便成為大規模南逃的導火索,這下連秦國也急了,七國之民其實秦人最苦,他們本來身居惡地,卻需承擔嚴刑峻法,還有商鞅的馭民五術疲民貧民弱民愚民辱民,你當秦人傻,在有選擇情況下,誰甘心做牲口。

這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二毛老敘國民大規模往西方跑,墨哥國民大規模往米國跑,這是人性,不以個人意誌能左右。

這個時代,秦國大概在千萬人口,楚國八百萬左右,齊國估計在五百萬,趙國四百萬,魏國三百萬,燕國兩百萬不足,韓國百餘萬人口,所以戰國末期人口總計不過三千三百萬,若包括奴隸匿民隱戶,再加上山越南越夷人,總計人口不足四千萬。

但不足四年時間,彆山封國從無到有人口突破百五十萬,而且還在迅速增加中,列國大量人口逃匿所帶來的後果是大量土地無人耕種,無數邊軍逃亡不足編製,民不足則稅賦不足,軍不足則戰力下降。

秦王政本來是為了刷秦人存在感故意放水,可未曾料到閘門一開關不住,當然,秦法森嚴,秦人除了新占之地邊境之民有機會逃匿外,其他秦人沒有通關文書寸步難行。

秦王一怒無數人頭落地,再加大人口管控和言論管控,總算是遏製住逃民。

山東六國就沒有這麼好辦法了,當然,齊人本善商賈富庶,所以齊人南下多為經商,楚人口多家底厚也能承受,衛國本來鼓勵向彆山遷徙也無所謂,燕國路途遙遠消息閉塞。

所以真正的受害者是趙魏韓三國,特彆是韓國,本來就被秦國步步蠶食成小國,現在百姓看著國家沒希望了再大規模南逃,韓王安心灰意冷癱坐於地道“罷了罷了,都他媽的跑光算了,隻剩下老子孤家寡人一個最好,大不了孤也舍棄祖宗基業一走了之。孤做不了君王難道不能做個富家翁嗎?”

彆山封國三城三百裡土地已經開發完畢,按照《資源環境法》,封國子民再不能往大彆山開發土地,止於彆山四年底,共得土地四十萬塊理論上可得近五十萬塊永業田,須除去城池,工業區,湖泊,溪流,道路占用),彆山目前擁有永業田者四十萬戶獨自逃至彆山者眾,因為成年便可立戶),這四十萬戶共百五十萬民不包括海外移民數據)。

但彆山封國,特彆是彆山商城工業園有奴隸無數未曾統計),還有無數等待移民的逃戶。

所以,七國爭奪天下之地,彆山封國爭奪天下之民。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可這隻不過是儒家一句口號而已,兩千年儒家治國,儒家不但不讓民為貴,反而把此民解讀成彼民。

當然,天下列國之君都希望魚與熊掌皆得,可天下因為彆山封國的出現出現了變數。

所以,到底是民貴還是國土貴,有國土不怕無民耕種,可有民也不怕沒有國土耕種。

這是彆山封國媒體目前最大的爭論,列國為了應對彆山封國瘋狂吸引移民也開出無數惠民政策,比如大秦擁有關中沃野和巴蜀沃野。

秦王政特意頒布律令,大秦也實行土地新政,大秦每口可開墾十畝荒地為己有。

楚王悍和趙王遷更豪爽,規定隻要國民願意開墾,所墾新地皆為私產。

注意,秦國是每口十畝,一家多少口可開墾數十畝新地,趙楚是不限量,想開墾多少開墾多少。

可列國子民為什麼不踴躍開墾,特彆是秦國百姓為什麼懼怕開墾。

原因不在土地價值而在沉重賦稅,列國其實都不缺土地,列國也一直在鼓勵墾荒,可為什麼無人主動墾荒。

比如秦國,墾荒耕種還有升爵獎勵,可秦人寧願忍饑挨餓也恐懼開荒,原因就是秦國是按照土地總量收取賦稅,你土地多賦稅多,普通百姓靠瘦弱雙手能耕種多少土地,可國家不管你是否耕種,而是年年按畝收稅,按冊征賦。

再一個就是產權不明,天下之地不是國家就是封主,你勤勤懇懇開荒成熟地,保不齊哪天就是人家的了,或者國家一道命令征調你們全家遷徙,你這地就是彆人的了。

所以,誰他媽的傻才去開墾荒地,所謂舍本求末就在於此,百姓要的不是多少土地,而是土地能給百姓帶來什麼好處。

喜歡世家的上下三千年請大家收藏:()世家的上下三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不是說好撞鬼嗎?怎麼給我發槍了! 超神:什麼叫銀河之力啊! 怎敵她動人 惡毒女配重生後,抱緊忠犬小相公 獸世惡雌,七個反派獸夫修羅場 隨母改嫁後,我成整個家屬院團寵 誰把遺言落這了? 美漫農場主:開局收養惡人救世主 三年後重逢,瘋批總裁跪求當情夫 小官之女的逆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