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坐在篝火旁,宋陽一邊吃著火燒饃,一邊把在石窟裡的所見所聞講給宋建國聽。
宋建國聽後,也滿心疑惑,實在想不通石窟裡的人到山裡究竟有什麼目的。
他從未聽聞這山裡有古墓,也覺得不像是打獵采藥之人的所為,他更傾向於認為是在外麵惹了禍事,躲進山裡的逃犯。
這和宋陽的想法不謀而合,兩人都覺得,最好彆和這些人有任何接觸,免得無端生事。
分食完火燒饃,宋陽依舊挑著黑麂和麝香貓,剩下的小半頭大野豬和那頭黃毛野豬,則由宋建國和宋軍分彆裝在背簍裡,背著往家走。
宋建國之前已經背過一隻黃毛野豬回去,還叫上宋軍背了第二趟,這次三人一同回去,帶的獵物一趟比一趟多。
路過石河子村的大村子時,引得眾人羨慕不已,大家見到宋陽就是一陣誇讚。
不知不覺間,宋陽都沒刻意宣揚,村裡人卻早已把他視作村裡最厲害的獵人。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在宋陽開始打獵之前,石河子村主要是張應全他們幾個打獵,但他們的水平大多也就是隔三岔五抓隻野兔、打隻野雞。
一個冬天,他們能獵到一兩頭野豬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即便如此,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遇到野豬、果子狸和豹子這類猛獸,絕大多數人躲都來不及,更彆說去捕殺,大家都清楚這稍有不慎就會丟了性命,所以更多人選擇安分守己。
有路人看到後,既羨慕又眼饞,便開口詢問要不要幫忙,言下之意是想分點肉回家嘗嘗。
對此,宋陽倒也大方,兩頭黃毛野豬、一頭大野豬,數量不少,打理起來也麻煩。
要知道,就算殺兩頭年豬,七八個男人也得忙活一上午。
詢問的幾人興高采烈地回家拿了刀具,跟著他們三人一同前往盤龍灣。
獵物被放在院子前的雪地上,大家現挖了個土灶,架上宋軍從家裡搬來的大鐵鍋燒水,給兩隻黃毛野豬和那隻黑麂脫毛。
至於那頭大野豬,皮又硬毛又難打理,直接動手剝皮,然後用砍刀進行分解。
最後留下的,是那一對豬耳朵,這東西清洗乾淨後,用鹵料鹵製,裡麵全是脆骨,吃起來嚼勁十足,是絕佳的下酒菜。
宋陽把這些活兒交給宋建國、宋軍和來幫忙的五個人去做。
宋陽和馮曉萱則負責給打回來的石貂、麝香貓剝皮,李嘉怡也過來幫忙,和王靜雅一起在桌上放好砧板,將送來家裡的野豬肉切成條,還炒製了一些香料,準備醃製。
一時間,場麵熱鬨非凡,就像在殺年豬一樣。
跳跳還是喜歡在院子裡打滾,兩條東川獵犬儼然成了它的小跟班。
至於招財它們,相處了幾天,已經對跳跳的調皮習以為常,不再去招惹它。
大多數時候,跳跳隻要看到宋陽或是馮曉萱,就會跑過來抱住他們的腿,“咯咯”叫著,十分粘人,每次都得費一番功夫才能把它“摘”下來。
宋軍和李嘉怡都在盤龍灣,雲蘭、雲梅自然也跟了過來。
兩個小侄女最喜歡追逐著跳跳玩耍,直到跳跳不堪其擾,爬到樹梢上掛著。
一直忙到傍晚,事情才全部收拾妥當。
馮曉萱早就和王靜雅在廚房裡忙著做飯。
一大甑子米飯,外加炒野豬肉、燉黑麂肉和豬耳朵,再配上乾煸竹筍和幾樣小菜,招呼來幫忙的人好好吃了一頓。
飯後,又給五人每人分了差不多二十來斤大野豬的肉。
等人帶著肉離開後,盤龍灣也漸漸被暮色籠罩。
石貂和麝香貓的肉留著喂狗,皮毛上的油皮被鏟掉,清洗後用竹筐繃緊放在倉庫裡陰乾。
切成條的野豬肉和兩隻黑麂腿肉,則裹上辣椒、花椒等調料,進行醃製。
眾人圍在壁爐邊聊了一會兒天,宋軍和李嘉怡打算帶著兩個孩子回家。
“大哥,那黃毛野豬的肉,你帶一隻回去!”簸箕裡裝著醃製好的肉,宋陽早想著分給他一隻。
不過是些野豬肉,對宋陽來說,如果想打,去深山裡轉轉,這是最常見的獵物,根本不缺。
“不要了,你們去年打了那麼多野豬肉回來,做成臘肉的還有不少掛在家裡。倒是黑麂的肉,給我點就行。”宋軍笑著說道。
宋陽一想,去年冬天打回來好幾頭野豬,還有熊肉之類,再加上年豬的肉,幾乎都分給了宋軍,他那兒確實不缺肉。
宋軍之所以想要黑麂肉,主要是覺得這肉更好吃,更鮮嫩。
宋陽當即給他提了一隻黑麂的後腿,又拿了一隻黃毛野豬的腿肉,新鮮肉的味道和臘肉總歸不同,也能讓他們換換口味。
等宋軍一家子離開後,剩下的肉被宋陽和馮曉萱緊緊地裝在大瓦缸裡,用簸箕蓋好。
這些肉得醃製十多天,再拿出來煙熏做成臘肉,風乾保存。
剛忙完這些,房門就被“砰砰砰”地敲響。
一聽到接連不斷的“咿咿”聲,就知道是跳跳在敲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忙了一天,都沒顧上它,小家夥為了躲避雲蘭、雲梅的“折騰”,在樹上掛了好長時間。
現在它終於下來了,肯定是餓了。
“沒想到跳跳還這麼聰明,都學會敲門了!”馮曉萱笑著打開門,隻見跳跳直立著,一隻爪子扶著門框,另一隻爪子還在拍打著門板。
“呀,還能像人一樣站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