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之後,日子漸漸歸於平靜。由於並非狩獵季,宋陽便將主要精力放在采藥上。
王嶽自然一如既往,每日都跟著宋陽。
隻見他手持開山鋤,腰間緊緊紮著繩索,身後穩穩彆著砍刀,斜背著雙管獵槍,身上還背著個特製的袋子。
這袋子是用蛇皮袋改造的,底部兩角紮起,袋口縫製後穿上繩索,能自由收縮,裡麵還套著個小袋子。
若采到的藥材多,這大袋子便能派上用場;要是遭遇下雨,它還能當作雨衣應急。
除了每次上山必備的雙管獵槍和隨行的八隻獵狗,這身裝備可謂是采藥人的標準配置。
當下正是上山采摘金銀花、五味子的絕佳時機,還有全年都能挖掘的全皮、桔梗等藥材。
每當挖到桔梗,宋陽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李乘風。
那時,李乘風教他認識桔梗,還唱起了朝鮮民歌《桔梗謠》,可宋陽聽著卻像是“倒垃圾……倒垃圾……”。
宋陽覺得好笑,便問李乘風,一個蜀地人怎麼會唱朝鮮的歌。
李乘風笑著解釋,“倒垃圾”是朝鮮語的發音,以前在外闖蕩時,結識了從東北過來的朝鮮族人。
宋陽也不知這說法是真是假,隻覺得有趣。
李乘風還告訴宋陽,桔梗不僅是祛痰的上好藥材,還能醃製後當作小菜,味道可口;做成粉末用來做糕點,同樣美味;甚至用來釀酒,口感也十分不錯。
桔梗開的花是藍色的,有五個花瓣,模樣好看,因其形狀類似唐僧的帽子,所以還有個名字叫僧帽花,花期能持續小半年,一旦發現,常常是半山坡都開滿藍色的花朵。
如今回想起來,宋陽愈發覺得李乘風是位極好的師傅。
他不僅自己勤奮翻書強化記憶,更多時候,是李乘風講解得生動有趣,讓人容易記住。
為此,宋陽特意挖了許多鮮嫩的桔梗,讓馮曉萱醃製了滿滿兩罐,其中一罐還專門送去給李乘風。
可當他來到李乘風的茅草屋,卻發現裡麵住著李乘風的孫子,而李乘風剛離開兩天,說是去彭水找狗了。他打算到夏季時,帶著孫子去打黑娃子。
與北方狩獵時間不同,在蜀地,打黑娃子多集中在夏秋季節,因為此時黑娃子最容易出來毀壞莊稼。
宋陽微微皺眉,想著今年夏季雨水不斷,時而連綿小雨,時而傾盆大雨,進山都困難重重,估計打獵也難有收獲。
不過,他對李乘風即將帶回來的下司犬,倒是滿懷期待。
回到家後,宋陽依舊每日上山采藥。
碰到烏梢蛇之類的蛇,他也不會放過,帶回家裡取膽,再將蛇體烘乾。偶爾遇到野物,他會打上一些,給獵狗改善夥食,也時常帶些回家,讓家人的夥食變得豐富些。
隻是不知為何,像黑娃子、豹子之類的大型野物,始終不見蹤影。倒是遇到過一小群野羊,大大小小共六隻。
由於沒帶繩套,宋陽便放狗去追,最終追到了一隻大野羊和兩隻小野羊。大野羊被旺旺咬斷喉嚨,等宋陽他們趕到時,已經死去。
回到家後,羊肉由兩家人平分,兩隻小野羊則被宋陽帶了回來,和自家一直養著、還專門送到大村子配過種的黃羊養在一起。
宋陽希望通過讓它們多與人接觸,逐漸消除野性,日後能放到山坡上吃草,乖乖跟著母羊,不再想著逃跑。其中一隻是公羊,等長大後,還能自行配種。
宋陽一直記著去年看到的那棵杜仲樹。
在春夏交替,這個最適合剝皮的時節,他去把樹砍了,將樹皮剝下帶回家。
天氣晴朗時,宋陽就進山采藥;陰天的時候,他便留在家裡編簸箕、製作木架子。
短短一個多月,他院子裡就支起了十多個架子,上麵擺滿大簸箕,晾曬著這段時間采摘回來的藥材。
隻要進山,幾乎每天都能有所收獲,算下來,少的時候能掙五六塊錢,多的時候幾十塊,甚至上百塊。
處理好的藥材積攢到一定數量後,宋陽和王嶽專門從隊上借了牛車,將藥材送到收購站。
也就是在這一次交易後,宋陽手頭的錢終於突破萬元,悄無聲息地成為了旁人不知的萬元戶。
這天清晨,兩人早早起身,進山去采摘前兩天就留意到的金銀花。
采摘金銀花要趁早,而且得采那些花骨朵,製成的乾品,一斤能賣到兩塊五毛錢。
這種花在林子邊緣、山坡上隨處可見,一天忙活下來,能采到十來斤鮮嫩的花苞。
金銀花不僅能入藥,還能泡茶,是深受大眾喜愛的花茶,堪稱經久不衰的好物。
宋陽琢磨著,這種土生土長的品種,自家圍牆邊、山坡的石縫裡、樹林間都能栽種,而且通過扡插就能繁殖,極易養活,向陽的坡麵更是適宜生長。
前兩天下了場小雨,昨天晴了一整天,但到了今天,山裡的濕氣依舊很重。
清晨,兩人踩著露水進山,沒走多遠,鞋襪就濕透了。
在山裡頻繁奔走,長途跋涉,爬坡過坎,鞋襪特彆容易磨損,尤其是襪子,往往穿上一兩天,腳趾頭或者腳後跟就會露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往山裡深入七八裡地後,他們看到遠處的懸崖峭壁上有個人影,那人正攀著絕壁上的灌木緩緩移動,看得人心裡直發慌。
由於距離較遠,人影小得像芝麻粒,剛想仔細瞧瞧,卻被一陣山霧擋住了視線。
在山裡行走,時常能碰到其他采藥人,宋陽總會找機會和他們攀談幾句,期望能多學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