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雨一停,他就立刻跑到山坡上,打理去年砍伐樹木後留下的坡地。
他用撬棍費力地撬動那些石塊,將它們堆壘起來,讓淤積的泥土形成一個個土壤肥沃、厚實的土窩。
這一切,都是為來年移栽杜仲樹苗所做的準備。
一天下來,宋陽能挖出三四十個土窩。
經過這幾天的努力,他已經弄出了兩百來個。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他還會繼續做下去。
此外,宋陽還抽空到附近的山上轉了一圈,找到了兩蓬金銀花。
他挑選了今年新長出來的、半木質化的金銀花枝條,剪下了不少帶回家裡。
然後,在院子第三台的菜園子裡,找了一塊地方,將這些枝條扡插了下去。
金銀花這東西,一年四季都能扡插,但在雨季,濕潤的氣候更有利於它們生根成活。
那些看似沒什麼利用價值的山石縫隙,對金銀花來說,卻是絕佳的生長環境,宋陽自然要充分利用起來。
趁著天晴,宋陽再次帶上藤繩,來到石崖邊,將崖上那些蜂群的巢門稍微開大了一些。
經過長時間的陰雨,蜜蜂們都顯得焦躁不安。
宋陽希望它們能趁著這難得的好天氣,趕緊出去采些蜜粉回來儲備著,畢竟接下來還有兩個多月的雨水天氣,他擔心蜜蜂們會挨餓。
時光匆匆,轉眼間又過去了數天,已然到了十號。
在這幾天裡,下過兩場小雨,其餘時間天氣還算晴好。
到了十號這天,天氣變得異常悶熱。
一大早,一絲風都沒有,整個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蒸籠,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即便什麼事都不做,隻是在樹蔭下乘涼,身上也會不時地感到酥癢,一滴滴汗水不斷從毛孔中冒出來。
那條好不容易水勢變小,但依舊有些渾濁的河流,看上去似乎沒什麼變化。
但宋陽心裡清楚,百年難遇的真正大洪水,即將來臨。
他趕忙再次前往大村子,找到了正在帶領眾人修理河堤和路基的宋建國,說道:“老漢兒,大暴雨恐怕又要來了!”
這一次,宋建國隻是抬頭看了看火辣辣的天空,微微點了點頭,說道:“我會安排下去,讓大家提前做好準備。”
之前的那場暴雨,讓沿河的路段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不少地方的路基被洪水衝垮,還有許多地方出現了泥石傾瀉到路上的情況。
很多路段的淤泥厚得驚人,穿著長筒水鞋踩下去,瞬間就會被泥漿灌滿,腳都很難拔出來。
宋建國這幾天沒有再去操心那些莊稼的事,而是一門心思忙著清理河道、保護道路。
儘管有很多人站出來,建議趁著天晴趕緊去打理莊稼,甚至還有彆的村子忙著打理莊稼保糧食的人,將這件事捅到了公社。
為此,杜春明還專門來了一趟。一方麵是為了感謝宋陽之前的提醒,另一方麵則是督促宋建國帶領村民去修繕田埂、地埂,把倒伏的禾苗扶正。
但宋建國對宋陽的話深信不疑,依舊堅持以防洪、泄洪作為首要任務。
“要是再來洪水可怎麼辦?到時候,山裡人出不去,外麵的人也進不來,出了事誰負責?”宋建國的一句話,懟得杜春明啞口無言。
杜春明臨走的時候,隻留下了一句話:“在忙好這些事情之後,還是得多關注一下莊稼。”
便轉身回去了。畢竟這才剛進入雨季,他也不敢保證後麵還會不會再來暴雨。
不管怎樣,宋建國所做的事,確實也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他也不好強行乾涉。
跟宋建國打過招呼後,宋陽又去了一趟公社,找到了正在公社主持事務的杜春明。
杜春明看到宋陽前來,熱情地將他領到辦公室,還親自泡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