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醫術登峰造極,許多頑疾都將迎刃而解。
這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隻要在二十五載內將醫術推至巔峰,日後若夫人再染重疾,或許便能從容化解。
“韓成,後世因病亡故之人可算稀少?”
朱標忍不住問。
韓成搖頭:“不然,後世亦有不少人死於病痛。”
聽罷韓成之言,朱標與朱棣皆露驚色。
“你曾言後世醫學大有進步,
諸多此處致命之症,在彼時輕而易舉便能治癒,
怎會……”
韓成歎息:“話雖如此,但仍有諸多病症橫亙,即使後世醫術再精湛,也無力回天。
隻要人存於世,病魔便永不會消弭,一些舊疾,又會有新疾湧現。”
此語令初感希望的朱標與朱棣心灰意冷。
“然即便仍有難愈之症,相較當下,我所處之時,人的壽數已大幅提升。”
“當然,這絕非僅僅歸功於醫療條件的改善。”
“科技的進步、糧食產量的提高,使得人們能從滿足溫飽逐步邁向追求品質飲食等多方麵,都與此緊密相連。”
“然而,醫療事業的發展,同樣占據著關鍵的一環……”
韓成的話語,讓朱標和朱棣內心再次燃起期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們愈發對韓成所在的時代充滿好奇。
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奇妙時代?
“但是,這醫療究竟該如何推進?怎樣才能大幅提高醫術水準?”
朱棣將思緒從韓成描述的未來拉回現實,開始琢磨如何提升醫術。
思前想後,他實在找不到良策。
若是讓他衝鋒陷陣,領兵作戰,他毫不膽怯。
可要讓他去規劃醫療發展,朱棣就完全摸不著頭腦了。
身旁的朱標也無計可施。
儘管朱標已任副手多年,協助朱元璋處理不少事務。
但他從未涉足過醫學領域,不知如何推動醫學進步。
畢竟,醫學一向如此運轉——有人學醫,有人傳藝。
而醫者之中,最尊貴、最受敬重的,便是太醫院的禦醫們……
即便朱標已經處理了許多政務,要在短期內想出促進醫學快速發展的有效方法,依然超出了常理。
麵對朱棣與朱標的期待目光,韓成毫不謙讓,立刻提出自己關於振興醫學的建議。
“首要之事,應提升醫生的社會地位。據我所知,目前大明醫生的地位不算高,與其發揮的關鍵作用極不匹配。隻有讓醫生得到社會尊重,才會吸引更多人投身醫學。
其次,需設立相關機構,給予行醫者歸屬感,使他們通過治病救人的工作獲得穩定生活保障。空談理想而讓人忍饑挨餓,實不可取。這些基本需求必須解決。
僅做到這兩點,學習醫學的人數便會增長。當學醫之人增多,自然會出現天賦異稟者,從而推動醫學進步。
喜歡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永樂當災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