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張社長張了張嘴又閉上,拿眼睛看著坐在他對麵的毛書記。
毛書記自從回到會議室後,就一直沒有說話,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這時候,見張社長看著他,知道自己不說話不行了。
“老張,剛才在工地的時候,小王和我說了很多,對於他發展我們公社經濟的這些想法我是十分讚同的。
目前全區、全省、乃至全國都在將自己的工作重心都在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轉,我們也要不甘人後。
儘管我們想了許許多多的辦法,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出發點,那就是因地製宜。
我們公社最大的資源就是旅遊資源,最大的優勢就是省城的近郊優勢。現在,小王又通過他自己的一己之力,為我們帶了一個新的產業理念和發展契機,那麼我們就應該抓住。
對於建設教育文化產業園的這個提議我是讚成的,老張你就大膽乾吧,黨委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既然包書記表態了,我服從組織的安排,下一步我們就開始規劃產業園的建設。”
王鵬見黨政領導都被自己說服了,心裡也是長長地出了口氣,接著,他趁熱打鐵地說道。
“兩位領導,春天馬上就要到了,春耕也要開始了,年前我和老蒯叔商量過在村裡種植苗圃的事情,不知道公社是什麼意見?”
“老蒯你是什麼意見?”張社長立即將問題交給了老蒯叔。
“張社長,這段時間我也仔細地想過這個問題,既然小鵬包銷,反正種樹苗要比種莊稼掙錢多得多,我們為什麼不敢種呢?”
“那行,你們大隊自己拿主意,公社不乾涉你們的具體行為。”種苗圃這件事也被快速地定了下來。
然後,王鵬和領導們初步地討論一下教育文化園的事情,領導們就離開了小學回公社去了。
“小鵬,你說咱們今年就開始種苗圃?”老蒯叔問王鵬。
“那肯定了,領導都同意了,叔你還猶豫什麼?”
“種什麼?”
“銀杏、五角楓、丁香、杏樹、側柏、香椿、花椒、都可以。
“種多少?”
“先將那些產量不高的土地全種上,然後再大麵積地種植,不過,你最好和農科院聯係一下,讓人家指導我們種。”
“可是我不認識人呀。”
“叔,你可以找張社長、包書記他們幫忙。”
“好,我知道了。”
王鵬和老蒯叔討論一下一些具體的事宜以後,王鵬回到家吃過午飯稍微休息了一會兒,下午便到學校上課去了。
這時候回到公社的毛書記卻不淡定了,他開始認真地思索起了王鵬今天所說的話。
對於王鵬,其實公社的毛書記並不是十分的了解。
隻是知道他十分的聰明,學習能力很強,在恢複高考的時候,幫助過一個在他們村插隊的知青考上了大學,進而認識了這個知青的父親,也就是省供銷社主任蔡光啟,然後在鎮上開了一家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