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亞美獨家編輯發行《無線電問答彙刊》半月刊,後改名《中國無線電》,還出版了《業餘無線電精華》《實用無線電修理要訣》《無線電初學階段》等書籍。
從此之後,電台就星火燎原了,中國的廣播事業進入了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
1929年9月,蘇氏兄弟設計並試製成一套50瓦特功率的廣播電台,於12月23日正式廣播營業。
1934年開始,國際上流行的超外差收音機進入上海。
和以前市售的再生式或者超再生式收音機相比,超外差收音機的靈敏度、穩定度和選擇性更好。
進入30年代之後,亞美的品牌機越賣越好。
1935年10月推出的“亞美”牌1651型五燈超外差式中波收音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價格也很親民,並在與洋貨的激烈競爭中,逐步創出了“亞美”品牌的社會信譽。
各項技術指標可與舶來品媲美,售價僅及舶來品一半。先後麵市的還有1641型四燈和5ts5、5ts6型二波段收音機。
值得一提的是,該機除電子管和碳質電阻外,所用的高周與中周變壓器及電源變壓器和線圈均自行設計製造,和本地交流電力匹配。
一批無線電製造廠相繼開始生產收音機,又有中雍、華昌無線電機廠、亞爾電工社、建電、宏音、公利、標準電台等,都先後生產過一燈到五燈收音機。
雖然生產手段較落後,產品數量不多,但這些產品在國內無線電製造業中占有一定地位。
亞爾電工社生產的模範樂牌五燈電子管收音機於1937年開始出口到泰國,成為中國首家生產出口收音機的工廠。
日本的電台和收音機,也是這個時期發展了起來,起步比中國還要略晚一點,收音機成為了日本電子業的起源。
夏普的曆史中顯示,1925年4月逆向設計組裝出第一台日本產礦石收音機,價格是美國貨的一半,當年6月日本大阪開始有了日本第一座電台。
1929年,推出電子管收音機。
1931年至1945年,日本收音機以及使用日本製造核心部件的收音機在淪陷區銷售了多達幾十萬台。
沒有采用超外差技術,性能受限,隻能接收本地強力廣播電台,難以收聽到重慶民國政府和延安的短波電台。
二戰時期的德國,也大量生產簡易兩管再生機。
單宗肅為南通人,1935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信係。
1941年,單宗肅接受了重慶國民政府交通部急需的長途電話用的3ca3電子管研製任務並完成。
抗戰之後,他在美國工作並於1945年設計並試製成功了電視發射用的25千瓦大型發射管。
1949年6月,南京剛解放不久,單宗肅從美國回來,籌建新中國第一個電子管廠,並帶領7名電工開始研製電子管。
當年12月開發了866a型真空電子管,這也是新中國第一個電子管。
1951年3月1日,新中國第一個專業電子管廠南京電工廠建成,單宗肅為廠長兼總工程師。
1952年,該廠研製成功了第一套五燈收音機用電子管,結束了我國收音機電子管依賴進口的曆史。
1953年該廠定名為南京電子管廠,也就是人們所說的772廠。
1961年初,在建廠10周年時,該廠已研製成功15個類型、70多個品種的電子管,同時,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安排下,南京電子管廠還為包括北京電子管廠等國內新建的電子管廠輸送了大量技術人才,大大縮小了電真空技術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北京電子管廠是位於北京酒仙橋的國營大廠,由民主德國提供的技術援助,1956年10月15日開工,總投資1億元,設計年產1220萬隻電子管,是1960年代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廠,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最大規模之一,員工總數超過1萬人。
該廠擁有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電子管製造和研發設備。
1952年,全國高校院係調整,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電信工程係後為無線電工程係)創設電真空專業,這是我國第一個電真空專業,由陸鐘祚、閔詠川教授領導。
這裡走出了劉盛綱院士成電老校長)和韋鈺院士曾任東大校長)。
1952年,國營南京無線電廠利用美國rca牌56x型收音機的餘料,配以少量國產元件,組裝生產了紅星牌501型五燈超外差式收音機,這也是新中國第一台品牌收音機。
1953年,在紅星501的基礎上,利用南京電子管廠研發出來的產品,南京無線電廠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台全國產化的電子管收音機,紅星牌502型電子管五燈中短波超外差式收音機,結束了中國收音機依靠進口散件裝配的曆史。
天津無線電廠在蘇聯莫斯科人牌電子管四燈超外差式收音機的基礎上,於1955年研製成功北京牌電子管四燈超外差式收音機,除一支複合電子管以外,其餘都是國產的。
“小北京”在當時僅售96元,隻有大牌五燈機的一半。如此一來,“小北京”很快就暢銷全國,正式吹響了中國收音機普及化的號角。
1958年,做到了全部國產化,售價下調至47元。
1956年,“熊貓”品牌創建,五燈電子管收音機問世。
南京無線電廠在高端產品上再接再厲,搞出了熊貓牌1501型收音、電唱、錄音三用落地式特級機。
1958年開始投入研製,1959年運送到北京,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
用了多達20隻電子管和4隻喇叭製成的這款造型像豪華間隔櫃的國產機“旗艦”,可以收聽中、短波調幅廣播和超短波調頻廣播,放送唱片,用磁帶錄放語音和音樂。
在旺盛的收音機需求帶動下,中國在電子管技術上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南京和天津之後,上海和北京也突破了采用國產電子管的收音機。
1958年4月,上海廣播器材廠試製成功上海牌131型交流七燈收音機。
1956年3月11日,北京無線電廠的前身,北京廣播器材廠成立,上海支援了一批技術支持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