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國無線電發展曆程(七)_重生76,我為知青編教輔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76,我為知青編教輔 >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國無線電發展曆程(七)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國無線電發展曆程(七)(1 / 1)

1979年12月31日,他以100萬美元的價格將他在atas中49的股份賣給美國商人aier,並宣布退休而進入慈善事業。

而這個公司更名為atasindustries,並作為ib的計算機磁頭和軟盤驅動器的大型供應商獲得了短暫的轉機,直到1985年ib取消訂單而進入破產管理程序。

香港塑膠產業發達,可生產收音機的塑膠結構件,也造就了采用皮革製作收音機套的商機,類似的案例有郭台銘1974年創立鴻海精密從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起家。

這期間,香港的電子工廠數目由1960年的4間增至1961年的12家,到了1962年5月更增至14家。

在七八十年代,香港成為了半導體收音機甚至電子業製造中心。1970年有230間工廠,再暴增到1980年的1316間,而受雇人數也由1960年183人到1970年的3.8萬人再增加到1980年的9.3萬人。

1980年,在港電子廠增至1316家,雇員達到9.3萬人,出口值達134.17億港元,此時已經占到香港出口總值的12.2,成為香港第二大行業。

1981年半導體收音機的出口量超過美國和西德,居世界首位。到1992年底,香港共有1305家電子廠,電子產品出口值迅速增為602.91億元,占香港製造業生產總值的25.8,產品也非常多元化了。

隨後,是向內地的大遷移,背後原因則是香港房價和工薪的飆漲。

在上海愚園路附近長大的光弘科技董事長唐建興,人生經曆與收音機交集甚多。

1975年他開始和收音機、收錄機打交道,對紅燈、海燕牌收音機和上海牌錄音機非常熟悉,1978年他組裝了第一台電子管磁帶錄音機,1980年擁有了第一台卡式收錄機四喇叭)。1982年他去香港定居,次年初進入香港三洋電機生產收錄機,當年年底派駐剛成立的蛇口三洋。

1984年,華強三洋合資公司成立,他擔任了收錄機廠生產部主任,並升任高級經理,工作到1997年,之後加入光弘科技從事st表麵貼裝)製造。

香港成為電子產品貿易中心,九龍深水埗鴨寮街最早成為了電子零件的集散地,漸漸發展成以電子硬件、電訊、數碼產品為主的市場。

上世紀70年代初,集成電路的興起,電子表產業發展了起來,起初價格很高。

icroa,野心勃勃地想進入這個領域,推出的電子表定價為400美元。

結果,幾年之後,隨著日本企業西鐵城、卡西歐、精工等)的瘋狂擴產,價格降到了數十美元。

1978年,英特爾灰頭土臉地退出了這個行業,從此再也不做電子整機了,專注做cpu。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和香港地區生產的電子表在全球手表市場占據top2位置。

而上海的機械表業就此衰落。瑞士手表工人也開始失業。石英電子表一個月的誤差不超過15秒,機械表的誤差則達100秒。

迫不得已,1983年5月,瑞士7家銀行聯手投資10億瑞士法郎,買下最大兩家瑞士表廠asuag、ssih的98股份,合並為阿斯鐘表康采恩,聘請醫學博士湯姆克,推出時尚石英表品牌satch。

此外,歐米茄和天梭等品牌也推出電子表。

今天台積電如此牛逼,而中國台灣芯片產業的第一桶金也來自香港電子表產業。

1977年,台灣工研院在台灣落成了第一座集成電路三英寸示範工廠。員工則在美國當年最大的收音機和電視機廠商rca接受了訓練。

第一批產品就是電子表的ic,這是台灣製造的第一顆集成電路。一位在香港做電子表的台商給了他們10萬顆芯片的訂單。不到一年,工研院的芯片生產良品率甚至超過了師傅美國rca。

八九十年代電話機和程控交換機崛起,林文震於1956年從南京工學院畢業分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

1972年,因馬來歸僑的身份,他一家人移居到了香港,並於1976年創立香港賽霸創力有限公司。

賽霸開發了多款電話機,采用最新的芯片科技,產品的創新甚至超越日美同行,客戶包括美國四大貝爾公司。

1978年、1983年、1991年三度獲得了香港工業總會和當時港督設立的香港工業設計大獎,獲七項美國發明專利。

香港的電話機產業從此熱火沸騰。八十年代,天時達和億利達等公司紛紛來到剛開放的深圳設立研發和生產。

1985年,在深圳成立的中興半導體中興通信前身),最早的業務是電話機的來料加工。

tc、德賽、僑興、步步高等企業也是從電話機產業開始做大的。

搞定了電話機之後,再做電話程控交換機就有技術和物質基礎了。

一條細細的電話線,一頭連著電話機,一頭連著電信局的程控交換機,技術上是有類似之處的。

香港康力集團旗下的鴻年電子從電話機開發出發,於1986年12月開發出了hax小型用戶電話交換機的第一台樣機,采用單片機集成電路以及模擬空分製式,通過中國郵電部鑒定,5個月後批量投放內地市場。在後來的7年時間裡,共售出各型程控交換機近300萬線,在當年是一個天文數字。

鴻年在內地的小容量交換機市場上一度獲得no.1市場份額,也是中國第一個成功的程控交換機企業。

香港鴻年的掌舵人是1966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係的王美嶽,他於1984年底從北京來到年巨虧3000萬港幣的香港鴻年電子,並於19861993年擔任鴻年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

他提出了“科技興業,敢為人先”的口號,力推技術含量高的程控交換機的開發,在惠州等地設廠製造,並大力發展代理商。

1993年,鴻年以及合資公司的營業額已達10億港元,盈利超過7800萬港元,儼然是一個大企業集團。

任正非1987年創立華為。他通過相關人士結識香港鴻年,並成為代理商之一。鴻年的技術比較好,hax100可以做到200門。1987年創立的珠海經濟特區通訊技術開發公司研發的bh01可帶24門,華為也獲得了代理權。


最新小说: 侯門嫡女慘死重生,世子爺日日輕哄 諜戰1937:我的外掛是手機 為了簽到我成了傳說中的神經病 二婚窮老公,竟是頂級真大佬 從瘋癲皇子到鎮國大帝 複活在魔物娘圖鑒的勇者如何是好 暴君總想殺我,我靠讀檔躺贏 清穿:宮鬥從皇後開始 奧特雜兵?在外叫我宇宙警察! 上山為匪:開局撿漏六房壓寨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