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給王鵬留了很大的機會,讓他買了不少東西,其中最讓他高興的就是買到了一枚玉璽和一把如意。
東西放在檀木盒子裡,盒子上覆蓋著厚厚的包漿,一看就是傳世的好東西,僅僅也隻花了王鵬的兩百塊錢。
但是,即使如此,王鵬也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玉器,直到到了一個老頭兒開的破敗的商店裡,他在老頭貨櫃的一角發現了一個烏油油的貔貅手把件。
玉雕是一隻站立的貔貅,龍頭、馬身、麟腳,刻畫得栩栩如生,前蹄抬起,姿態生動,仿佛正在奔騰跳躍。
其頭部向左側傾斜,嘴巴微張,似乎在發出震耳欲聾的嘶鳴。
身體上還裝飾有一些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不僅增添了作品的藝術美感,更寓意著吉祥如意和美好祝願。
整個玉雕的線條流暢自然,無論是輪廓還是細節部分的雕刻,都體現出了古代工匠對美的追求和對技藝的執著。
玉雕的表麵略顯粗糙,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一種柔和而深邃的光澤,黑烏烏的,遮掩著玉質的油膩感。
身體卻發出的強烈預警,讓王鵬一下子就湧起了久違的想要擁有的欲望。
王鵬沒有聲張,裝著不經意間說道。
“老板,麻煩你將這個這個這個......給我拿出來看一看。”
他還是采取慣有的手法,一下子點了十幾件老物件,當然也包括那件貔貅,一個一個地看了起來。
過了好一會,他才從中挑出了一件放到了一邊,然後將剩下的物品攏在了一起,問那老頭兒道。
“老板,這些東西我要了,多少錢?”
老頭兒看看王鵬相中的東西,伸出了巴掌。
“五十?行我要了,打包吧。”
“不是,是五百。”
“五百太貴了,你給個最低價。”
最後,兩人搞來搞去,王鵬八十塊錢將那堆東西收入了囊中。
王鵬他們出了華林街,讓後坐公交來到了北京路。
北京路原名永漢路、漢民路,是古代廣州城的中軸線。這一帶是廣州地區的“文化正統、官學重地。”
明代,北京路自北向南分布有番禺縣、番禺學、府學、鹽課司等官衙及官辦機構。
清代前中期,北京路是書籍、文房用品、古董、金石、刻印一條街。
清代中期,今北京路一帶書店有璧魚堂、汲古堂、藏修堂、翰墨園、森寶閣、九經閣、儒雅堂、登雲閣等。
洋務運動之後,西學東漸,西方書籍受到知識分子歡迎,越來越多的書店經營起圖書翻譯。
最初,一批江浙人來到雙門底,租下鋪位,創辦點石齋、蜚英館、同文書局、緯文書局等書店。
時務書局、時敏書局、開明書局等專銷從上海運來的新書,思想風氣開始轉變。
民國時期,北京路分布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等書店,很快成為廣州文化重要的風向標。
與成行成市的書店一街之隔,馬路對麵則是一家家文具店、自來水筆店。
日本侵略軍侵占廣州後,將北京路視為推行日本文化的前沿,在省財政廳前開設崛內、成武堂、三通三家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