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射擊、弓箭拋射、撤退……周而複始。
戰鬥持續至酉時,可散城南混亂的大食軍隊緩緩集結,城內也不斷有潰兵逃出,聚集了七八萬人馬,餘者要麼戰死、要麼潰敗、要麼一哄而散,不知去向。
大食軍隊也數次組織起數千人規模的反攻隊伍,試圖對外圍施射的唐軍予以殲滅或者驅離,卻屢屢失敗。
唐軍憑借戰馬的機動性、武器的超遠射程,隻在外圍遊走,並不接戰,一擊即中,迅即遠遁。
眼瞅著麾下部隊被不斷蠶食,葉齊德、奧夫、馬斯拉瑪等將領憂心如焚,卻又束手無策。
“大帥,趕緊撤退吧!”
“不少部族已經偷偷跑掉了,持續下去,咱們也剩不下多少人了!”
周圍將領圍攏過來,各個神色倉惶、六神無主。
不僅僅是被薛仁貴這等“帕提亞戰術”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大家更為擔心一旦唐軍徹底攻陷可散城,將火炮運到城中或者繞過城池,再對聚集一處的己方炮轟,那該如何抵擋?
到時候還是得退,最起碼要退到唐軍火炮射程之外,才有反擊之機會。
葉齊德不敢做這個決定,詢問左右:“兩位將軍以為如何?”
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進犯碎葉,結果一兵一卒尚未抵達碎葉城下,便遭遇迎頭暴擊、損兵折將,此刻若是再下令撤退……他不能也不敢背負這個責任。
必須找人幫著分擔一下。
奧夫明白葉齊德的心思,但此刻已經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再晚一些等到唐軍火炮推過來,當真就要全軍覆滅了。
“那就撤吧!”
“撤往何處?”
“康國!”
馬斯拉瑪疑惑道:“為何撤往康國?應該直接向安國方向撤退才對!”
康國與安國皆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不過由可散城向南撤退至康國要向東繞行數百裡,而安國則在可散城與波斯高原的直線距離之上,所以去往康國等於繞路。
奧夫沒好氣道:“難道咱們當真一路撤回大馬士革嗎?康國乃河中地區重鎮,城高牆厚、資源充沛,且有數萬人馬駐守,可以迅速補充兵力、輜重,還可以調集南邊吐火羅的突厥人參戰!你要知道,咱們的糧秣已經被燒光了,去往康國還能沿著藥殺水走一段路,沿途集鎮不少可以搶掠糧秣。若是撤往安國則要直接穿越沙漠……沒幾個人能活著走到安國!”
馬斯拉瑪閉口不言。
他對奧夫的僥幸心理不以為然,即便抵達康國得到兵源與糧秣的補給,就能憑借城池擋住唐軍了?
恒羅斯城也一樣城高牆厚,可是再高、再厚的城牆也無法抵禦唐軍的火藥,再大的城池在唐軍火炮之下也得變成一片火海!
最後還是得向安國方向撤退,一樣也得穿越沙漠。
唯有撤回至波斯高原,才能憑借高原地利擋住唐軍的騎兵、火炮……
但他不敢再說,他已經背負了戰敗之罪,若是再加上一個“主張撤退”的罪名,回去大馬士革之後怕是要被哈裡發一刀給砍了。
他看向葉齊德。
葉齊德也知道可以詢問奧夫與馬斯拉瑪的建議,事後委過於這兩人,但命令還是得自己下。
略作思考,拍板道:“那就撤向康國,依托康居之城池組織反擊,即便不能反敗為勝,能夠阻止唐軍的攻勢也好。”
另外兩人都點點頭,深以為然。
此戰之敗,已成定局,夢想著反敗為勝並不現實。
可畢竟作為主將輔佐葉齊德,戰敗的責任是逃不掉的,恒羅斯城得而複失、導致阿米爾被唐軍俘獲,可散城失陷,馬斯拉瑪難辭其咎,再加上葉齊德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一樁樁、一件件,都如同大山一樣壓在他們身上,唯有止住頹勢,回去大馬士革之後才有辯解之機會。
否則兵敗如山一路逃亡回到大馬士革,即便哈裡發再是不忍,也隻能將他們幾個砍了祭旗……
馬斯拉瑪忽然想起一事:“阿米爾被唐軍俘獲,咱們還未派人前去贖回,此番撤向康國,那阿米爾怎麼辦?”
葉齊德頭疼。
此等戰況之下,即將撤向後方,如何還能顧得上阿米爾?
但阿米爾乃是哈裡發的堅定支持者,即便恒羅斯之戰大敗、其部族實力大損,卻也不能棄之不顧。
有些時候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若是連阿米爾都不管了,讓其他追隨哈裡發的部族怎麼看、怎麼想?
揉了揉額頭,葉齊德道:“暫時撤退吧,留下一個精通漢話之人與唐人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