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積呷了一口茶水,放下茶杯,淡然道:“依照計劃繼續進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下局勢對於他來說,便是“騎虎難下”。
他需要團結貞觀勳臣、使得大家眾誌成城,進而在他羽翼之下鞏固利益、地位,就必須有所表示,最起碼要給大家帶來利益。
若不能掀起一場大戰,又何來利益給大家?
房俊所代表的軍中新生勢力已經越來越強,諸多貞觀勳臣不僅僅是眼紅那麼簡單,甚至不少人已經蠢蠢欲動、意欲投靠過去,不改變當下狀況,他這個“貞觀勳臣之領袖”也應該告老致仕了。
一旦貞觀勳臣內部出現分裂,勢必人心惶惶。
人心生亂,隊伍就不好帶了……
劉洎點點頭:“這兩日政事堂會議的時候,下官會與諸位宰相一並商議此事,拿出一個章程後送至禦前,對陛下予以諫言。”
李積道:“諸位宰相身份複雜、各有利益,想要協調一致並不容易,若有用得著我的地方,還請中書令直言相告。咱們現在抱團取暖,更應該和衷共濟、消弭分歧。”
如今的政事堂可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劉洎說的輕鬆,但是想要讓政事堂通過這樣一份向周邊胡族、番邦用兵的決議,極其困難。但若是有貞觀勳臣的幫助,則大為不同。
說到底,貞觀勳臣才是這個帝國最高的權利階層,利益關係涉及方方麵麵,宗室、世家、軍隊……或許再不如貞觀之初那般輝煌,但根深蒂固、不容小覷。
劉洎聞言,苦笑道:“英公火眼金睛,洞察入微……下官的確在政事堂內舉步維艱,有了英公相助必然竭儘全力,不負英公之殷望。”
……
待到劉洎離開,程咬金喝口茶水,不屑道:“這老倌兒是個藏奸的,定要防他一手,免得緊要的時候給咱們一擊背刺。”
他素來看不上劉洎,認為此人德不如房玄齡、才不如杜如晦、望不如蕭瑀、誌不如馬周……之所以成為中書令、宰相之首,不過是朝中重臣老去、人才凋零之下順勢而為罷了。
若非李積擔憂木秀於林、堆出於岸,哪裡有劉洎什麼事兒?
可李積當初是為了藏拙、整日裡擺出一副清靜無為、淡泊名利的架勢,孰料局勢變化、措手不及,卻成就了房俊的異軍突起,終於被房俊爬到頭頂……
聰明反被聰明誤。
李積與程咬金搭檔多年、彼此熟悉,隻看程咬金的眼神便知這廝口中雖然說著劉洎,心中卻指不定怎麼腹誹自己,沒好氣道:“以往認為你是個聰明的,結果卻發現聰明倒是有一點,但絕對不多!當下局勢是咱們想要給子孫後代鋪一條金磚大道、富貴權勢百年不衰,必然是要求著劉洎的,他藏奸與否又有何乾?”
程咬金搖頭歎氣:“誰知道居然會走到這一步呢?”
旋即,又很是鬱悶道:“自古以來,麵對爭儲奪嫡之事,文臣武將最應該的便是采取中立態度,不偏不倚、不予站隊,隻要緊緊抓住手中權力,無論哪一個上位都要重用咱們。可誰想又能想到這一回輪到咱們頭上,中立卻又成了罪過?”
李積自己斟了一杯茶發現茶水已經溫涼,索性一口喝乾,也有些無奈:“鬥轉星移、時移世易,事物隨時都在發展,這世間哪裡有亙古不變的道理?以往的鐵律換了時間、換了地點、換了人,便不足以憑恃。中立是一種穩妥的行為,任誰上位都要予以拉攏以確保優勢,但與此同時,也有可能導致各個方麵都對這種行為很是不滿,當初我需要你的時候你無動於衷,如今我上位了,自然要報複你。”
他不由想起房俊曾經說過的一句被他視為“笑談”的話語——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如今大錯鑄成,意欲扭轉乾坤,何其難也?
(本章完)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天唐錦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