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渤海兵備_漢末:袁本初重鑄霸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1章 渤海兵備(1 / 2)

東光縣的桃花開得正盛,粉白的花瓣隨風飄落在縣衙的青石台階上。曹操的離去如同一聲驚雷,在這個邊境小縣激起了層層漣漪。

郭圖站在縣衙後院的桃樹下,手中捏著一份剛剛送來的竹簡。

他二十出頭,麵容清瘦,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仿佛能洞穿人心。作為袁紹帳下謀士,他本不該屈就一縣之令,但眼下情勢特殊,他不得不暫時接過這個擔子。

“郭令,這是今日各縣送來的軍報。”一名小吏恭敬地遞上另一卷竹簡。

郭圖接過,指尖觸及冰涼的竹片,不由得想起三日前那個混亂的清晨。曹操走得匆忙,隻留下一封簡短的辭呈和一枚縣令印信。郡守府連夜召開會議,最終決定由他——袁紹帳下的謀士郭圖,暫代東光縣令一職。

郭圖接過竹簡,指尖在粗糙的竹麵上摩挲。他展開一看,眉頭微蹙。

上麵詳細記載著東光城西二十裡處,有近百人聚集祭拜“中黃太乙”的情形。

幾個村莊的百姓聚集,唱誦《太平經》,這不是好兆頭。

“傳令下去,加派一隊士卒前去巡查。”郭圖沉聲道,“記住,不要驚動百姓,隻需暗中監視。”

小吏領命而去,郭圖轉身望向北方。

那裡是南皮,袁紹的大本營。得益於逢紀、許攸、郭圖、荀彧等人的提前規劃,袁紹控製下的八個縣——南皮、高城、重合、浮陽、東光、武縣、陽信、修縣——都已建立了完備的防禦體係。

每個縣常備五百人的守城部隊,如同一張無形的網,牢牢控製著這片土地。

東光和修縣因為太平道活動頻繁,守備人數已略有增加。

而陽信——那裡有渤海郡最富庶的鹽田。鹽鐵之利,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為此,袁紹特意在陽信增加了五百人,專門看守鹽田及沿途運輸。

“大人,蔣將軍求見。”侍衛的聲音打斷了郭圖的思緒。

“讓他進來。”

蔣義渠大步走入後院,甲胄在陽光下閃著冷光。他是袁紹麾下孝義營的統領,一個從行伍中摸爬滾打出來的悍將。

“郭先生,”蔣義渠抱拳行禮,“主公命我來詢問東光縣防務交接情況。”

郭圖微微一笑:“一切順利。曹孟德雖走,但縣衙運轉如常。我已命人清點庫府,登記戶籍,三日後便可呈報主公。”

“主公很關心太平道的動向。最近修縣那邊...”

“我已增派兵力。”郭圖打斷他,“但切記,眼下仍是和平時期,朝廷對地方兵力有嚴格限製。我們明麵上不能招募太多兵勇,以免授人以柄。”

蔣義渠會意地笑了:“先生放心,孝義營的弟兄們都以家丁、護院的名義登記在冊。至於那五十名輕弩手和一百角弓手,更是分散在各處莊園中訓練,外人無從知曉。”

郭圖滿意地點點頭。這就是袁紹的聰明之處——表麵遵守朝廷法度,實則暗中積蓄力量。

目前袁紹可以直接調動的兵力,除了留守南皮的一千守軍外,還有三千刀盾手,以及蔣義渠的兩千孝義營。孝義營編製特殊,包含五十名輕弩手、一百角弓手、五百刀盾手和一千五百長槍手。

“五千三百五十人...”郭圖喃喃自語,這數字不包括袁紹那四百五十二人的親衛隊。在表麵平靜的冀州大地上,這些力量如同一把藏在鞘中的利劍,隨時可能出鞘。

“對了,”蔣義渠臨走前突然轉身,“主公讓我轉告先生,三日後在南皮召開軍議,請先生務必參加。”

郭圖目送蔣義渠離開,心中已有了計較。

曹操的離去看似突然,實則早有預兆。那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不會甘於人下,袁紹也早就看透了這一點。所以逢紀、許攸等人才能提前布局,讓權力交接如此平穩。

夕陽西下,郭圖站在縣衙高處,眺望著東光縣城。

炊煙嫋嫋,市井喧囂,百姓們過著看似平靜的生活。但他們不知道,在這表麵的安寧之下,暗流正在湧動。太平道的活動,曹操的離去,袁紹的暗中準備——這一切都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最新小说: 離婚進度九十九,封總狂氪不想走 一路西行 係統出錯後,我成了LPL救世主 權力巔峰:從縣委大院開始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帶著超市穿六零,全家吃得滿嘴油 我真沒想出名啊 知青下鄉,我成了村裡香餑餑 奪命劍,惹仙君,師妹殺穿修仙界 修仙回來後:我在星際種田養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