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袁紹點名問道,“你向來見解獨到,可有良策?”
廳內頓時安靜下來。荀彧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不安。他明白此刻一言可能決定千萬人生死,更關乎冀州未來格局。
"巾起事,主因在於民不聊生。張角以符水治病籠絡人心,信徒遍布各州,非同小可。屬下以為,當務之急是立即加強南皮城防,同時派出探馬,弄清賊寇動向。
他停頓了一下,又道:“朝廷必會下令地方自募義勇。主公世受漢恩,此番若能率先響應,既可保境安民,又可彰顯忠心,一舉兩得。”
荀彧沒有說出口的是,他清楚看到袁紹眼中閃爍的不隻是憂國憂民,更有一種蟄伏已久的野心正在蘇醒。太平道造反,對漢室是危機,對袁紹這樣的地方豪強,卻是擴張勢力的絕佳機會。
“好!”袁紹拍案而起,眼中精光閃爍,“立即傳令各城門加強戒備,召集城內青壯訓練備戰。文若,你負責起草討賊檄文,號召冀州各郡縣共同討逆。”
他走到大廳中央,衣袍無風自動,仿佛已經看到自己統帥千軍萬馬的景象:“此外,派人秘密聯絡王芬,就說我袁本初願與他共商冀州防務。”
荀彧心頭一震——王芬是現任冀州刺史,袁紹此舉顯然意在借機插手冀州軍政。他低頭應命,卻感到一陣不安。袁紹的野心比他想象的更為露骨。
回到自己的公務房,荀彧展開素帛,提筆蘸墨,卻遲遲未能落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窗外的槐樹沙沙作響,仿佛在嘲笑他內心的猶豫。
“荀大人,主公派人來催問檄文進度。”侍衛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荀彧定了定神,筆走龍蛇:“黃巾逆賊,禍亂天下,荼毒生靈...袁公世受漢恩,今奉大義,討伐無道...”
寫至此處,他的筆尖微微顫抖。這些話既是為討伐黃巾,也是為袁紹造勢。天下大亂已成定局,而各路英雄的野心才剛剛開始顯露。荀彧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但此刻,他隻能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當他將寫好的檄文呈給袁紹時,這位主公正在與幾名心腹將領密談。見荀彧進來,袁紹揮手示意其他人退下。
“文若,你來得正好。”袁紹將一份密信推到案前,“剛收到消息,張角部將程遠誌已攻破河間數縣,正向南皮逼近。”
荀彧眉頭緊鎖:“河間距南皮不過三日路程,若賊軍全力來犯,恐難抵擋。”
袁紹卻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這正是機會。我已命人聯絡河間豪族,讓他們假意投誠黃巾,待我軍到時裡應外合。”他站起身,走到懸掛的地圖前,手指重重按在冀州的位置。
“冀州沃野千裡,兵精糧足,若能趁此亂局拿下,足可爭衡天下。”
荀彧望著袁紹的背影,突然感到一陣寒意。
黃巾起義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心中的貪欲與野心。他原以為袁紹隻是想借平叛之機擴大勢力,現在看來,這位主公的圖謀遠不止於此。
走出袁紹府邸時,暮色已籠罩南皮城。街道上巡邏的士兵比往常多了數倍,城牆上火把連成一線,像一條火龍盤踞在黑暗中。荀彧抬頭望天,隻見烏雲密布,不見星月。
“要變天了。”他喃喃自語,不知道是說給誰聽。
雨聲漸大,敲打在廳外的青瓦上,如同一曲戰前鼓點。荀彧知道,這場動亂將改變太多人的命運,而他能做的,就是在風暴中儘量把握正確的方向。
走出袁紹府邸時,天色已暗。
荀彧駐足仰望陰沉的天空,喃喃自語:“主公,您究竟看到了多遠?”
喜歡漢末:袁本初重鑄霸業請大家收藏:()漢末:袁本初重鑄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