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東西太燙手了。
自己拿出來,老人家不會在意。
他大氣,有氣魄。
但是難保其餘人不會動一些歪心思。
陳暮可是聽清楚一些專家是什麼德行了。
例如那個什麼鑒寶環節,專家明明知道是真跡,卻故意說是假的,各種找證據說你這是假的,讓你遺憾退場後,專家再悄悄聯係你,說哪怕是贗品,因為仿造好,所以也有一定收場價值。
所以,想要從你手中收購這一件贗品。
這個時候,對於絕大大多數人來說,都會選擇將自己手中的‘贗品’賣給專家。
自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專家轉手就將這些‘贗品’賣出了高價。
這種事後來被人捅出來了,那自然沒人再信那些專家。
但是架不住,那些專家心思多。
你不相信我們,可以。
國家你總得信吧。
那就讓你交給國家,捐給博物館,給你個證書。
看吧,錢都不給了,就一個證書。
然後呢,那些捐獻的文物,放在博物館給人鑒賞。
隔著玻璃鑒賞,誰能知道,其實已經被偷梁換柱,裡麵的是贗品,真品早就被拿走了。
這些專家,可是無我不用其極。
所以,陳暮可絕不會將古玩珍寶給亮相。
這個,就是自己真正的小金庫。
未來送人啊,乾嘛的,那裡麵的禮物,個頂個的棒。
看看,送給沈婉鈞的宋徽宗年間,宮廷造辦處為慶賀帝後大婚所製的信物,一塊羊脂玉佩。
送給侯玉婷的點翠頭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送給蘇念之的《平江圖》摹本,這幾樣哪個不是價值連城。
這要拿出去,嘖嘖,那價格就真不好定了。
因為都是‘孤本’,全世界就這一個。
包括,馬上二太長女18歲生日,陳暮準備送的日本平安時代貴族女子常佩戴的百寶香囊。
但這個可不是普通日本貴族女子的,是天皇的。
隻不過還沒送出去,就因為種種原因,而流落海外,最後又被日本人找到,而準備帶回去。
不曾想,被美國人給一炮乾沉了。
但不管怎樣,這個也是價值不菲。
並且,市麵上找不到。
這一點,才是最關鍵的。
市麵上找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
這個送禮,才送的出去。
你爛大街的東西送禮,那是普通人之間。
但有身份的人之間送禮,那就必須是儘可能外麵不常見,甚至是買不到的。
隻有這樣,才顯得有價值。
吃罷午飯,老人家見到許多建築工人,直接掏出一張涼席,在邊上席地而眠。
一個挨著一個,儘量讓出走道來。
老人家一眼就明白這是在乾嘛。
“吃飯完了,還讓他們在這睡覺?空調不關?”老人家詢問。
陳暮笑著點點頭。
“空調24小時不關。如果覺得天氣熱的,都可以進來睡覺休息。不過前提是不要影響到其他人。”陳暮笑說,“畢竟,第二天都要上工地乾活,不休息好可不行。”
這裡是三班倒,24小時開工。工人有2000多人,但是除開吃飯時間,2000多人都在這。
其餘時候,這裡最多也就幾百人。
不可能人人都會在這的。
畢竟,躺在地上睡覺,可不怎麼舒服。
雖然說有空調涼快,但是人擠人的,就算空調將汗味遮掩了許多,但還是有味道。
更何況,除開汗臭,還有人喜歡磨牙,說夢話,打鼾等等。
晚上這其實也挺鬨的。
所以,並不是很多人都願意過來睡覺。
老人家聽完,感歎的拍拍陳暮肩膀。
一旁的秘書都看呆了。
要知道,老人家那可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對待人世間百態,早就看透了滄海桑田,對待年輕人,固然是有栽培之意。
但是,卻也很少有這樣親近一個人的時候。
因為他的威望太大了,對任何年輕人表示親近,都可能會引發許多不必要的猜測。
可眼下,對陳暮,那可是真的很親近了。
陳暮自然不明白這肩膀上輕輕一拍的意義有多重。
“我們賺錢了,自然也要想著鄉裡鄉親的。您老不是說過嘛,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然後再讓我們這些先富裕起來的人,再帶動還沒有富裕起來的人。當然了,人性呢,都很複雜。我也不可能那麼菩薩心腸,去普惠大眾,但照顧身邊人,眼前人,我還是做的到的。”陳暮笑說。
“而這種事,對我來說,不過是少賺點錢而已,但對他們這些辛苦工作的打工人來說,卻能讓他們舒服很多。”陳暮感歎,“都是為了生活打拚,打工人不為難打工人。”
老人家哈哈大笑。
“你這小同誌,有覺悟。好了,帶我去你那工廠參觀一下。”老人家起身。
陳暮點點頭。
隨後,一行人來到了正在修建的海鮮水果罐頭廠。
陳暮領著老人家一行人來到海鮮水果罐頭廠的施工現場,遠遠便能看見一片繁忙景象。
工地上塔吊林立,起重臂來回轉動,將鋼筋、水泥等建材精準吊運到各個作業點。
地麵上,工人們戴著安全帽,有的在綁紮鋼筋,有的在澆築混凝土,鐵鍬與推車碰撞的聲響此起彼伏,夾雜著對講機裡的指揮口令,形成一曲熱鬨的建設樂章。
緊鄰廠房的一側,工人們正在開挖地下蓄水池,鐵鍬鏟起的泥土堆成小山,幾名工人站在坑底鋪設防滲膜,為後續儲存海鮮加工用水做準備。
旁邊的空地上,預製好的不鏽鋼儲罐已經到貨,罐體上“食品級”的標識格外醒目,等待著吊裝到位。
地麵正在進行水泥澆築,平整後的地麵上畫著黃色的區域線,未來這裡將劃分出灌裝區、貼標區、裝箱區等功能板塊。
牆角處堆放著成卷的防潮墊和塑料包裝膜,包裝設備的零部件也已陸續運抵,幾名技術工人正在對照圖紙核對零件數量。
陳暮一一介紹著。
老人家饒有興致地觀察著施工現場,不時停下腳步詢問細節。
當看到工人們在高溫下作業時,他特意走到休息棚前,拿起桌上的防暑藥品查看生產日期,叮囑隨行人員一定要保障工人的健康安全。
經過原料處理區時,他指著不鏽鋼儲罐問道:“這些設備都是國產的嗎?”
陳暮回答:“大部分是國產的,關鍵部件從國外進口,但我們正在和國內廠家合作研發替代方案。”
老人家點點頭:“咱們自己的工業要爭氣,不能總靠進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暮自然明白這點。
不過這個,恐怕短時間內是做不到了。
那需要後續整個國家的工業產業鏈提升後才行。
當然,這不是自己的事。
陳暮對工業一竅不通,也不感興趣。
當然,你要陳暮從海上劫掠一些過往船隻的設備,那沒問題。
這以後,太平洋,那必須是陳暮的後花園,必須是陳暮說了算。
沒有設備,國外不賣,行,沒問題,我直接劫掠就好。
這個,陳暮可以答應。
但你讓陳暮去弄工業,對不起。
術業有專攻,請找彆人,彆找我。
“那棟是你們公寓?”突然,老人家指著遠處一棟大樓問。
那棟修的特彆快,比學校和醫院修的都快。
陳暮點點頭。
這可是自己村裡的公寓,所有村民等著住進新樓房呢。
自然,修建的要快一些。
當然,再快也要一年多才能起來。
“這也是49層?”老人家問。
陳暮點頭。
“除開這罐頭廠外,其餘全部都是49層。包括這罐頭廠,未來也是會拆掉的。”陳暮笑說,“等以後路修好了,就會搬遷到內地去。這兒,不再有任何工業。”
老人家愣住。
“你這是哪裡聽來的消息?”老人家皺眉,臉色也有點嚴肅起來。
因為陳暮的話,恰好說明了未來的發展規劃。
而這,可不是陳暮這種人能夠知道的。
陳暮一看老人家這神色,知道自己不小心說漏嘴了。
不過沒事,作為一名穿越人士,最擅長的莫過於找理由。
俗稱,扯白。
“憑借我的智慧和對未來的推斷。”陳暮厚顏無恥地說。
“哦,說來聽聽!”老人家臉色緩和下來。
“我雖然出生農村,是一個漁民,但這些日子,我經常去港島。我想,港島的繁華,是如今國內不能比的吧。”陳暮感歎。
老人家也是感歎無比。
港島一座城市的gdp,去年是137億美元,內地呢,才417億美元。
一個城市,就頂得上三分之一的gdp了,這太嚇人了。
足以說明港島如今的富裕。
“而港島那邊物流發達,為何發達,因為路好。這也是為何我要花那麼多錢,修路。”陳暮說,“而看看港島現在,那些商人往我們這來投資,為什麼?還不就是為了我們這邊勞工便宜,政策好。”
“現在我們這是政策好,勞工便宜,但是過些年,我想勞工工資就不便宜了,政策也應該會逐漸取消。到時,這邊就沒多大優勢了。但那個時候,內地優勢就大了。而想要富,先修路,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所以,路,是一定會修的。路通了,各種物流才通暢。”陳暮解釋。
“而且,我還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舉債借貸修路,然後收過路費還債。”陳暮嘿嘿一笑。
這個,可是陳暮提前好幾年給弄出來了。
如果這個方案,被社會廣泛采納,那或許國家的經濟騰飛會提前好幾年。
畢竟,路不好,是現在最為頭疼的事。
你路不好,全國各地的物資無法中轉,那經濟就沒有活力。
老人家連連點頭。
“陳暮同誌,今天你給我上了一堂課啊。”老人家感歎。
他是來考察漁民村經濟發展的。
沒想到,收獲會那麼大。
“那就去看看公寓。”陳暮笑嗬嗬地將老人家引領了過去。
當老人家看到公寓構造時,有點不好了。
“大平層!”老人家還是見過世麵的,一看那架構就明白了。
這年頭,修大平層,你得多奢侈啊。
“對!我們村現在一共有32戶,算上公司重要員工三人,就是35戶,一戶一層,然後呢,我自己要兩層,那就是37層,總共修49層,由於沒有地下層,下麵七層是車庫。所以,還剩下5層。您老,要不要來一套過來沒事來養老?”陳暮嘿嘿一笑,“不送您,免費住。”
老人家一愣,爾後哈哈大笑。
“你這小滑頭,居然主意打到我這來了。”老人家忍不住大笑,今天心情格外愉悅。
“說吧,你又要什麼?”
喜歡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請大家收藏:()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