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鮮甜,終究成了北方人的想象之味。
話剛出口,林婉婉就忍不住輕輕歎了口氣,語氣裡滿是惋惜,“可惜啊,此生想在長安吃到新鮮荔枝,怕是難如登天。”
在心裡默默補了句,彆了,我的荔枝自由!
若是有朝一日能在長安品嘗到新鮮荔枝,那排場怕是要禍國殃民了,咱可沒那福氣。
吳杲所圖甚大,以天下奉一人,到底心裡還有點數。隻覬覦江南的美人,不肖想嶺南的新鮮荔枝。
祝明月聽她說得可憐,輕輕挑了挑眉,提議道:“鮮荔枝沒有,但看看能不能幫你找點荔枝乾來。”
林婉婉擺擺手,“如果是乾果的話,桂圓也不差。”
王玉耶搭話,“那不用多費心了,我那兒就有現成的。”
畢竟市麵上多桂圓卻少有荔枝乾。
賓客之間因為種種羈絆,或是沾親帶故,或是同僚好友,即便有不熟的,借著美食風物話題也能聊上幾句,倒沒有半分生分。
可正堂裡招待貴客的場麵,氣氛就顯得有些古怪了。
孫家為了彰顯鄭重,特意按照古禮安排了分案而食。
每個人麵前一張小案幾,菜品單獨擺放,雖顯雅致,卻少了幾分宴席的熱鬨。
這麼一來,吳越的“食欲”就不佳了。
偏偏又來了幾個多事的遠親,氣氛就更顯得微妙了。
在場眾人心裡都清楚,孫家這場婚事,表麵是庶子娶親,實則更像是江南大營與南衙的聯姻。
孫文宴手握江南兵權,竇家是南衙將門,兩家聯姻,等於南北軍事勢力多了層紐帶。
吳越和吳巡因為同掌南衙武事,出席婚禮不足為奇。
吳華光身為公主,身上的限製反倒沒那多,愛到哪兒湊熱鬨都說得過去。
其他皇室宗親即便知曉孫家有喜,大多也是禮到人不到。
可誰也沒料到,臨近開席前,幾位皇子皇孫竟紮堆來了,一個個穿著錦袍,帶著隨從,熱熱鬨鬨地進門,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些皇家子弟,每一個都找了看似合理的理由。
譬如吳融的說法是,從前孫文宴指點過他的武藝,今日孫家有喜,合該來恭賀一番。
四舍五入,那就是他和孫文宴之間有一段“師生情誼”。
可孫文宴聽到這話時,臉上的笑容頓了頓,沒有立刻附和。想來他當年應該是上的是“大班課”,皇子皇孫、功勳子弟混在一塊,隨口指點幾句招式,哪算得上專門指點?
不知多少年後,就這麼被人“碰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