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站在窗前,望著遠山的輪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改革開放的風聲已經傳到了這個偏僻的小山村,他心裡清楚,光靠打獵賺錢終究有限,得早做打算。
“黃麻子,你過來一下。”李建國朝院子裡喊了一聲。
黃麻子正在整理昨天打來的野兔皮,聽到喊聲趕緊跑了過來:“建國哥,啥事?”
“咱們得商量個事。”李建國拉著黃麻子在桌邊坐下,“單靠打獵不是長久之計,我琢磨著能不能擴大一下門路。”
“怎麼個擴大法?”
“除了自己打獵,咱們還可以收購彆村的皮子、山貨。那些村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真正價值,咱們收上來拿到城裡去賣,肯定比打獵賺得多。”
黃麻子眼睛一亮:“這主意不錯!可是收購需要本錢啊,咱手裡這點錢怕是不夠。”
李建國早就想好了對策:“錢是不夠,但咱們有彆的辦法。你看,現在糧票多緊俏,村民們為了換點糧票什麼都願意乾。咱們先借些糧票出來,用糧票去收山貨,然後拿山貨到城裡換糧票,這麼一倒騰,手裡的本錢就滾起來了。”
“這…”黃麻子有些遲疑,“借糧票容易,關鍵是咱能保證賺到嗎?”
“放心,我心裡有數。城裡人現在對山貨需求大著呢,特彆是那些皮子,價格比村裡高出好幾倍。”
當天下午,李建國就開始行動了。他先去找村長老王。
“王叔,我想跟您借點糧票。”李建國開門見山。
老王正在修理鋤頭,聽了這話停下手裡的活:“借糧票?你要糧票乾啥?”
“我想做點小買賣,收購些山貨。您放心,半個月內保證還您,而且還有利息。”
老王想了想:“你小子現在確實有點門道,行,我借你二十斤全國糧票,但得寫個條子。”
有了老王這個開頭,其他村民也紛紛借出糧票。李建國一番操作下來,手裡竟然湊齊了近百斤各種糧票。
第二天一早,李建國和黃麻子背著糧票出發了。他們的目標是西邊的張家村,那裡靠山吃山,村民手裡肯定有不少好貨。
張家村比他們村還要偏僻,進村的路坑坑窪窪。兩人剛到村口,就被幾個孩子圍住了。
“叔叔,你們是哪裡來的?”一個小男孩怯生生地問。
“我們是來收山貨的。”李建國蹲下身子,從口袋裡掏出兩顆糖果遞給孩子們,“你們村裡有大人在家嗎?”
孩子們接過糖果,立刻變得活潑起來,七嘴八舌地指著各家的方向。
李建國和黃麻子挨家挨戶地敲門詢問。第一家是個老漢,聽說要收山貨,立刻從屋裡搬出一堆東西。
“這些野豬皮你們要不要?還有這些蘑菇,都是我兒子上山采的。”老漢指著地上的貨物。
李建國仔細檢查了一下,這些野豬皮保存得很好,蘑菇也都是上品。在城裡,這些東西至少值二十塊錢,但老漢開口要的卻是十斤糧票。
“這個價錢…”李建國故意皺眉,“有點高了。”
“那你們說個數。”老漢顯然很想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