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斤糧票,不能再多了。”
老漢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就這樣,兩人在張家村轉了一整天,用不到八十斤糧票收了一大車山貨。
回程路上,黃麻子興奮得手舞足蹈:“建國哥,這買賣真是太劃算了!”
“彆高興得太早,還得看城裡的行情呢。”李建國雖然嘴上這麼說,心裡其實也很有信心。
第三天,兩人拉著一車山貨進了縣城。在農貿市場轉了一圈,李建國很快就找到了幾個收購商。
“這些野豬皮質量不錯,我出二十五塊。”一個中年商人摸著皮子說。
“蘑菇也很新鮮,我要了,十五塊。”另一個商人也湊了過來。
不到半天功夫,所有的山貨都賣了出去,換回來一百二十斤全國糧票,比投入的成本多出了四十多斤。
“發了發了!”黃麻子在回村的路上一個勁地傻笑,“這比打獵輕鬆多了。”
李建國也很滿意這次的收獲,但他知道這隻是開始。回到村裡,他立刻把借來的糧票還給了村民,還給每家多加了一斤作為利息。
“建國,你這買賣做得不錯啊。”老王接過糧票,臉上滿是笑容,“下次還有這種好事記得叫上我。”
“王叔您放心,有錢大家一起賺。”
接下來的半個月,李建國和黃麻子跑遍了附近十幾個村子,收購了大量的皮貨和山產品。他們的名聲也漸漸傳開了,不少村民主動找上門來賣貨。
有了固定的收購渠道,李建國開始琢磨著進一步擴大規模。他把積攢的糧票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繼續用來收購,另一部分到黑市上換成現金。
一斤全國糧票能換兩毛錢,雖然不多,但積少成多,李建國手裡很快就有了二十多塊現金。
“現在咱們可以直接用錢收購了。”李建國對黃麻子說,“錢比糧票更靈活,而且村民們更願意要現金。”
黃麻子點點頭:“那咱們下次去哪個村?”
“去東邊的石頭村,那裡我還沒去過,聽說有不少好貨。”
石頭村離他們村有二十多裡路,是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村裡的石匠手藝遠近聞名,但更吸引李建國的是這裡的皮貨資源。
一路上,李建國和黃麻子有說有笑,完全沒有察覺到危險正在接近。
“建國哥,你說咱們這麼乾下去,什麼時候能發大財?”黃麻子背著收購來的皮貨,臉上寫滿了憧憬。
“慢慢來,飯要一口一口吃。”李建國回頭看了看裝得滿滿的架子車,心情也很不錯,“等過幾年改革開放真正開始了,咱們有了本錢,可以做更大的買賣。”
正說著話,前麵的路口突然竄出五六個人,把他們的去路攔住了。
為首的是個滿臉橫肉的胖子,光著膀子,露出滿身的紋身。他身後跟著幾個看起來就不是好人的家夥,有的拿著棍子,有的握著砍刀。
“哎呀,這不是做買賣的老板嗎?”胖子咧嘴笑著,但笑容裡透著陰狠,“大老遠地來我們這片收貨,是不是該意思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