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坐著吉普車灰溜溜地走了,但陳建華都清楚,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縣革委會副主任劉長海覬覦紙條養殖這塊肥肉的心思昭然若揭,絕不會輕易罷手。
果然,第二天一早,那輛熟悉的吉普車又卷著塵土停在了青山村村口。
這一次,吳明學聰明了。
他不再趾高氣昂地指手畫腳,而是擺出了一副深入基層、虛心學習的姿態。
他帶著兩個乾事,直接在剛平整出來的養殖基地旁邊搭了個臨時指導辦公室。
其實就是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撐了把遮陽傘。
“陳顧問,劉副主任非常重視這個項目啊,指示我一定要紮根一線,全程指導,確保項目成功!”
吳明皮笑肉不笑地對前來查看進度的陳建華說道:
“你放心,我們絕不乾涉具體生產,就是幫著把把關,提供點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持。”
陳建華心中冷笑,麵上卻不動聲色:“吳組長能深入一線,我們求之不得,有什麼指導意見,請隨時提。”
他倒要看看,這隻嗡嗡叫的蒼蠅,能玩出什麼花樣。
吳明的指導,很快就露出了真麵目。
外行指導內行,處處添堵!
“陳顧問啊,我看這塊坡地向陽是向陽,但離村子有點遠,社員們來回跑多不方便?我看村西頭那片窪地就挺好,離水源近!”
吳明指著地圖煞有介事。
殊不知村西窪地地勢低窪潮濕,雨季容易積水,是養殖大忌!
陳建華直接叫來趙建國和幾個老農。
“幾位叔伯,吳組長關心咱們的選址,覺得村西窪地離水近方便,你們都是種地養牲口的老把式了,說說看,那地方養牲口行不行?”
趙建國心直口快:“吳組長,那窪地?夏天一下雨就成水塘了,豬泡水裡不得病才怪,這坡地雖然遠點,但乾燥通風,太陽曬得足,豬崽才長得壯!”
幾個老農也紛紛附和,用最樸實的經驗把吳明的指導駁得體無完膚。
吳明臉色難看,隻能訕訕道:
“哦...這樣啊...那還是按你們的來。”
“這豬舍蓋得也太簡陋了,怎麼能用土坯和木頭呢?要蓋就蓋磚瓦的!這才符合現代化養殖的標準嘛,縣裡可以協調點磚瓦指標...”
吳明想用高標準拖慢進度,甚至讓項目因成本過高而難產。
陳建華拿出軍區批的預算明細和張少校的親筆信。
“吳組長,軍區支持的資金有限,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張少校特彆強調,要因地製宜、勤儉節約、儘快見效。我們這土坯木架結構,冬暖夏涼,成本低,建設快,完全符合軍區儘快出成果的要求。”
“您要是能額外申請到大量免費磚瓦指標,我們當然歡迎,否則,隻能按計劃進行了。”
抬出軍區大旗和預算限製,讓吳明磚瓦化的建議成了空談。
“這……”
吳明被說的有些尷尬,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什麼!
結果,轉頭又開始了。
不懂裝懂,經常對發酵床的鋪設厚度、濕度調節指指點點。
“這稻草鋪這麼厚乾嘛?浪費!”
“濕度是不是太低了?加點水!”
甚至想插手菌種培養。
陳建華表麵恭敬:“吳組長說得對,有道理。”
但轉過頭,該鋪多厚還是多厚,該保持什麼濕度紋絲不動。對菌種培養這種核心環節,更是嚴防死守,以技術保密要求高、操作不當會導致全軍覆沒,耽誤軍區任務為由,婉拒吳明及其乾事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