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氣得牙癢癢,卻抓不到把柄。
陳建華的策略很簡單,虛心接受,堅決不改,用軍區的任務壓他,用村民的實乾堵他,用核心技術的壁壘防他。
讓吳明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憋屈又無可奈何。
眼看亂指揮無效,吳明終於祭出了劉長海準備的殺招,技術抹黑!
幾天後,吳明帶著一個頭發花白、戴著厚厚眼鏡、穿著白大褂的老者來到了青山村。
他得意洋洋地介紹:“陳顧問,這位是我們縣農科所德高望重的畜牧專家,鄭明德鄭老!鄭老聽說了你們這個紙條養殖,很感興趣,特意從百忙之中抽空來指導工作!”
鄭明德板著臉,眼神挑剔,一副學術權威的派頭。
他根本不屑於看熱火朝天的工地,直接要求去發酵床製備區和菌種。
培養室是一個臨時搭建、嚴格消毒的棚子。
在發酵床原料堆旁,鄭明德抓起一把混合好的稻草、鋸末和菌種基料,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又撚了撚,眉頭擰成了疙瘩:
“胡鬨,簡直是胡鬨,這算什麼發酵基料?比例混亂,雜質過多,你們知道合格的發酵床需要多高的碳氮比嗎?”
“知道不同菌種對載體粒徑的要求嗎?就憑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想分解糞汙、促進生長,異想天開!”
他聲音尖利,充滿嘲諷。
吳明在一旁煽風點火:“鄭老,您看,我就說這技術不靠譜吧?連最基本的原料配比都這麼粗糙!”
鄭明德又走到菌種培養棚外,透過門縫看了一眼裡麵簡陋的恒溫箱和瓶瓶罐罐,更是嗤之以鼻:
“這種條件培養菌種,無菌操作呢?恒溫恒濕精度呢?簡直是兒戲!”
“在這種環境下培養的所謂益生菌,雜菌汙染是必然的,彆說促進生長,不給牲畜帶來疫病就是萬幸,我敢斷言,你們這個項目,必定失敗,而且會引發嚴重的生物安全問題!”
這番權威論斷一出,跟著來看熱鬨的村民們頓時炸開了鍋!
議論紛紛,臉上充滿了擔憂和疑慮。
連趙建國和陳誌遠都緊張地看向陳建華。
吳明臉上露出了陰險的笑容,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用專家的嘴,徹底否定紙條養殖,動搖民心,讓陳建華騎虎難下!
麵對鄭明德的權威否定和村民的恐慌,陳建華卻異常平靜。
他甚至沒有立刻反駁,而是轉身對負責菌種培養的、跟沈秋學過一陣子的年輕社員李強說:
“去把3號、5號、7號發酵床的初始記錄本,還有昨天剛出的第一批菌種活性檢測報告拿過來。”
很快,幾個厚厚的、沾著泥土的記錄本和一份墨跡未乾的報告遞到了陳建華手中。
陳建華將記錄本和報告直接遞到鄭明德麵前,聲音沉穩有力:
“鄭專家,您質疑我們的原料配比和菌種培養條件,那麼,請您看看這些。”
鄭明德狐疑地接過,翻看記錄本。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卻條理清晰地記錄著:
原料配比:稻草、鋸末、豆粕、菌種基料=5:3:1.5:0.5,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
並且備注了不同濕度下比例的微調方案!
發酵進程:溫度、濕度、ph值、菌落鏡檢,每兩小時記錄一次,數據詳實,變化曲線清晰可見!
菌種培養的溫度設定、濕度控製、擴培代數、活性檢測...步驟清晰,數據完整!
再看那份剛出的菌種活性檢測報告:活性指數98.7,雜菌鏡檢未檢出!
檢測人:陳建華、李強,旁邊還附著省農科院畜牧所的公章。
這是陳建華提前送樣,請老關係做的第三方權威背書!
雖然報告是手填的,但公章鮮紅奪目!
鄭明德越看,臉上的震驚之色越濃,原本張嘴想要罵的話也卡在喉嚨裡,再也發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