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耕早就銷毀了原來的采購和驗收的原始憑證,協同外商做好了各種賬目,形成可以解釋通的證據鏈。
但這一次,他偷看到材料裡出現新的證據,不由讓他內心肝膽欲裂。
而此時辛勝利已經掛了電話,轉過身來。
雖然邵耕極力表現出鎮靜,但辛勝利察覺出他的眼神已經慌亂。
“邵總,剛才我們談到哪了?”
辛勝利坐下後,若無其事地打開記事本。
“我……我們……好像……說到了國企改革推動遲緩的原因。”
邵耕一再掩飾,卻擋不住自己說話變得結結巴巴。
“哦,對,你接著談。”
辛勝利翹起二郎腿,把記事本放在腿上,微笑著向他揚了揚下巴。
邵耕隻能硬著頭皮解釋,軸承集團在兼並幾家小型國企後,因為企業製度和文化不同,內部整合遲遲不能達標,因此還是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
辛勝利笑著插話道:“這是不是就叫做貌合神離的軸承集團特色?”
邵耕一向能言善辯,但現在卻因為心亂如麻,實在集中不了注意力,隻是勉強跟著乾笑幾聲算是回答。
辛勝利用圓珠筆敲了敲記事本:
“邵總,我有一點不太理解,想請你指教。為什麼軸承集團兼並本地中小型國企已半年,卻無法完成整合,仍然是一片散沙。而臨江市的交通集團這些年不斷兼並收購國內外企業多達上百家,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整合問題?”
“這個……我沒有考察過臨江交通集團……沒有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邵耕以不了解情況為借口,想要搪塞辛勝利提出的尖銳問題。
“那好,我就換個紅星電子廠的例子,自從紅星廠搬遷到臨江市,兼並了多個上下遊企業,半年即實現盈利。你以前就是紅星廠的乾部,不會不知道紅星廠的情況吧?”
辛勝利審視著邵耕,表情分明已經有些不悅。
邵耕不能再找借口,而且他早就準備好了應對托詞:
“辛市長,紅星廠在槐蔭市日薄西山,隻有到了臨江市,依仗著臨江強大的資金和廣博人脈資源,才能進步神速。我們沒有臨江市那樣的條件,所以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邵總這樣的借口唬彆人可以,唬我就不行了。我可是從臨江市過來的人,對紅星廠的情況非常了解。”
辛勝利笑著搖搖手指。
他在保稅區做書記的時候,曾經多次和紅星電子廠出口業務進行過接洽,對紅星廠的情況了如指掌。
自從秦雲東出麵收購了紅星廠,並全麵搬遷到臨江市以來,臨江市並沒有給紅星廠特殊的政策,一切待遇都和其他企業相同。
隻不過在秦雲東的指導下,紅星廠進行全麵內部製度革新,壓縮管理層級,細化質量標準體係,瞄準世界技術潮流完成跨越式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