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靠牆放在一邊,竹篾在她手裡慢慢翻著。
大江嬸兒熱情地招呼著:“周大娘,又在編筐呐!”
周大娘咧著沒牙的嘴,樂嗬嗬地應著。
“大江嬸兒,你們村……”穆心蘭話沒說完,擔水的李嫂子扭著腰從遠處過來,鬢角還彆了朵新鮮的野菊花。
嗓門跟大江嬸兒的有一拚:“大江嬸兒!又要去食堂忙活啦?今兒燉肉不?”
大江嬸兒拍著大腿笑:“燉!昨兒車間多分了五斤肉票,吃飽了工人們才有力氣!”
她轉頭衝穆心蘭使眼色,低聲道:“瞧見沒?擱年前啊,這嫂子連件不帶補丁的褂子都找不著。”
“大江嬸兒,你們車間還能吃肉?”穆心蘭疑惑。
要知道他們在研究所,現在每人每月也隻有半斤的肉票。
“今兒加餐!”大江嬸兒樂嗬嗬道,“孫廠長說車間這個月超產,特意給每人申請了二兩肉票!”
說話間,三個四五歲的娃娃追逐著跑過去了,手裡還揮著用廢鐵絲擰成的玩具手槍。
穆心蘭看到他們雖然穿的衣服有些破舊,但臉上也有些肉肉。
不像彆村的孩子,麵黃肌瘦的樣子。
路上還遇到不少去田間上工的人們。
男人們都挺直了脊梁,臉上揚著笑,大刀闊步地走著。
女人們三五成群,邊聊天邊笑著,開懷的笑聲驚飛了樹上的麻雀。
個個都精神氣十足的樣子。
看著穆心蘭吃驚的表情,大江嬸兒一臉的自豪:“是不是覺得咱瓦窯村的人,特彆有精神,跟打了雞血似的?”
穆心蘭下意識地點點頭,眼裡滿是疑惑。
“哈哈哈……”大江嬸兒的笑聲頓時衝上雲霄。
“早先窮得叮當響,誰不是耷拉著腦袋下地?如今可不一樣嘍——”
“自打我們大隊車間接了北荒農場的項目,家家戶戶每月能多領十斤糧食!”
車間深處傳來機器轟鳴,穆心蘭望著牆上“大乾快上”的標語,耳朵裡又傳來大江嬸兒的聲音:
“眼瞅著車間慢慢紅火,又能給社員們創收了。這日子啊,有了奔頭,才能有乾勁兒呢!你不知道那些後生,為了研究個什麼零件兒,在車間熬了個通宵,第二天早上還能哼著曲兒啃窩頭哩!”
穆心蘭看著眼前的車間門口,幾個工人正在合力搬運嶄新的機床零件。
汗水浸透了工裝,胳膊上的青筋都暴起。
可每個人眼角眉梢都飛揚著掩飾不住的笑意。
這場景,與她在研究所走廊上,日日所見的技術員們抱著報表行色匆匆的模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瓦窯村,竟然真的能做到啊!”
她呢喃的聲音都忍不住有些發顫。
突然想起離京前夜,父親對著泛黃的工業規劃圖長籲短歎的模樣。
那時她以為,改變隻會發生在燈火通明的研究所裡,卻沒想到在這黃土飛揚的村子裡,一群沾著泥點和油汙的手,竟能把希望變成活生生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