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稚子笑問生死事,老嫗灶前煨輪回(悟無常)_竹杖奇緣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竹杖奇緣錄 > 第74章 稚子笑問生死事,老嫗灶前煨輪回(悟無常)

第74章 稚子笑問生死事,老嫗灶前煨輪回(悟無常)(1 / 1)

楔子·暮村煙起

蔡佳軒與王嘉馨自鏡湖悟道後,沿運河北上,見兩岸稻菽金黃,卻不聞歡歌,唯見流民扶老攜幼,衣袂沾霜。這日行至渦水之畔,見炊煙起處有三五茅舍,簷下掛著曬乾的葫蘆,牆根堆著新收的紅薯,一童子蹲在門檻上,正用樹枝撥弄螞蟻搬家。

“喂,你們是神仙嗎?”童子忽仰起臉,雙眸如星子落潭,指向蔡佳軒腰間竹杖,“我見你用這竹子打水,水就變成甘露,給生病的阿爹喝了就好啦!”

王嘉馨蹲下身,替童子拂去額前草屑,見他衣上補丁針腳細密,顯是慈母手作:“小郎君可知,天地間最靈之物非仙法,乃人心也。你阿爹喝的不是甘露,是你日日守在灶前熬藥的孝心。”

童子似懂非懂,又指牆根螻蟻:“那它們為何要搬家?昨兒一場雨,好多螞蟻都淹死了。”

蔡佳軒凝視蟻群,見它們負著卵粒逶迤而行,竹杖輕點地麵,竟在泥沼處架起一道草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然螻蟻雖微,亦有求生之念。你看這草橋,非我所造,乃眾生互助之心所化。”

童子拍手笑了,忽又皺眉:“阿娘說,阿爺去年被亂兵砍了頭,靈魂去了陰司。陰司在哪裡?阿爺會變成螞蟻嗎?”

正說話間,柴門“吱呀”開處,一位老嫗扶著門框咳嗽:“寶兒,又纏著貴客說話?還不快請二位進屋喝碗熱湯。”

茅舍內簡陋卻整潔,土灶上煨著陶罐,騰騰熱氣中飄來粟米香。老嫗掀開鍋蓋,用缺口的陶碗盛湯,手背上青筋如老樹盤根:“家裡沒甚好東西,二位莫嫌棄。”

王嘉馨執起老嫗手掌,見虎口處有繭,指尖沾著草灰——那是常年握針走線、撥弄灶火的痕跡。她袖中飛出三枚銀針,輕輕刺入老嫗足三裡:“阿婆這腿,可是早年寒夜洗衣落下的病根?”

老嫗驚得險些打翻湯碗:“仙姑真是活神仙!自打寶兒他爹戰死,我夜裡常疼得睡不著,隻能起來添柴燒火,倒把灶王爺供得比菩薩還勤。”

蔡佳軒望向土灶,見灶王爺畫像已被煙熏得發黑,兩側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褪色斑駁。灶膛裡餘火明明滅滅,映得老嫗臉上皺紋如蛛網覆雪。

“阿婆給我們講講灶王爺的故事吧。”王嘉馨輕聲道,指尖在陶罐上畫了個太極圖,粟米湯竟化作琥珀色,浮起幾粒枸杞如血珠。

老嫗眯起眼,似在追憶:“我娘家在壽春,十二歲被賣給王家做童養媳。那年鬨蝗災,婆婆把最後一塊餅塞給丈夫,自己啃樹皮咽觀音土,咽著咽著就沒了氣……臨咽氣前,她抓著我的手說:‘灶火不熄,人就不散。’”

蔡佳軒忽覺灶膛火光暴漲,竟在牆上投出老嫗的前世影像:豆蔻少女跪在破灶前,用簪子挑起野菜粥,淚水滴入鍋中。畫麵一轉,戰火紛飛中,她背著繈褓中的寶兒,在死人堆裡爬行,懷中藏著半塊硬餅,餅上沾著血汙。

“後來丈夫被征去當兵,臨走前塞給我一枚銅錢,說等打完仗就給寶兒換糖吃。”老嫗摸出貼身布袋,裡麵果然躺著一枚鏽跡斑斑的五銖錢,“可等啊等,等來的是斷頭的消息。他們說,丈夫不肯殺百姓,被長官砍了頭,掛在城門上喂烏鴉。”

王嘉馨眼眶發酸,忽見灶火中浮現無數光點,細辨竟是萬千亡魂,皆著魏晉舊裳,執戈荷戟,在火光中徘徊不去。

“阿婆,人真的有輪回嗎?”童子攥著老嫗衣角,“阿爺會不會變成蝴蝶來看我?”

老嫗歎道:“輪回?我隻知道,這世道就像個磨盤,把人碾成粉,又和成泥,再放進磨盤裡碾。寶兒他爹死了,他大伯死了,村裡的男丁都死了,可磨盤還在轉。”

蔡佳軒起身望向窗外,暮色中歸鳥投林,寒鴉噪晚。他忽然想起那邋遢道人喝酒時說的話:“眾生皆困於輪回,非因業力,乃因執念。”

“阿婆可曾想過,為何灶火不熄?”他輕撫土灶,竹杖青芒滲入磚縫,竟在灶膛內開出一朵金蓮,“火能烹茶煮飯,亦能焚儘執念。您日日添柴,看似守著灶火,實則守著‘人散火不熄’的念頭。若放下這念,便能看見——”

話音未落,金蓮綻放,火光中浮現老嫗丈夫的虛影。他身著破舊征衣,卻麵帶微笑,向老嫗拱手:“娘,寶兒,我在陰司做了鬼差,專引迷途亡魂。你們看,這灶火便是陰陽橋,我日日都能看見你們。”

老嫗顫抖著伸手,虛影卻化作火星四散。童子忽然指著火光:“阿爹變成螢火蟲啦!”

王嘉馨取出九龍劍穗,輕輕一揮,灶膛中升起一道青煙,竟凝成往生咒文。那些魏晉亡魂見狀,皆跪地叩首,隨煙而去。

“無常者,非生死之變,乃心境之執。”她望向老嫗,“您看這粟米湯,熱時燙口,冷時凝脂,若執念於‘熱湯暖身’,便不知冷粥亦能充饑。生死亦如湯之冷熱,本是自然。”

老嫗忽然抓起那枚五銖錢,投入灶膛:“原來我守著的不是火,是恨啊!恨亂兵,恨世道,恨自己沒本事……”話音未落,銅錢在火中化作金水,凝成一枚蓮花狀的吊墜,落入童子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蔡佳軒取出一粒金丹,放入陶罐:“此丹名曰‘忘憂’,非讓您忘記苦厄,而是讓您記得:苦厄如灶灰,雖臟手,卻能肥田。您看這紅薯,正是長在灶灰堆裡,才格外香甜。”

老嫗嘗了口湯,忽然笑了,滿臉皺紋如菊花綻放:“真甜,像是年輕時丈夫采的野蜜。”

夜深人靜,童子枕著老嫗膝蓋睡去,嘴角還沾著粥漬。蔡佳軒在門上畫了道平安符,竹杖挑起一盞氣死風燈,懸於簷下。

“明日會有流民路過,”王嘉馨將半袋粟米藏在灶台後,“這燈能照十裡路,這米能煮百碗粥。”

老嫗送至村口,忽見北鬥橫天,銀河耿耿。蔡佳軒負手而立,竹杖指向渦水:“阿婆看這流水,看似東去不返,卻滋養兩岸良田。人生亦如流水,逝者自逝,生者當耕。”

老嫗忽然跪下叩首:“多謝仙長點化,老身今後每日多添一捆柴,讓這灶火照亮更多夜行人。”

王嘉馨扶起她,摘下鬢間玉簪,插在老嫗發髻:“此簪名曰‘暖玉’,冬夜可暖手,春夜可驅蚊。阿婆若想念我們,便看看灶火,那裡有萬千星光,皆是世人未滅的心願。”

二人踏月而行,童子忽然從茅舍追出,舉著螢火蟲燈籠:“神仙哥哥,神仙姐姐!螢火蟲說,它看見阿爹了,阿爹說謝謝你們!”

蔡佳軒回首,見老嫗正往灶膛添柴,火光映紅她的臉,映得整個村落都暖起來。他忽然領悟:所謂天道輪回,不在天宮地府,而在這人間灶火、童子笑靨、老嫗白發之中。

他握緊她的手,竹杖輕點水麵,竟在渦水上踏出一道星光橋:“因她看透了‘陰晴圓缺’亦是無常,便把相思化作月光,遍灑人間。正如我們,把道心化作灶火,暖儘寒夜。”

夜風拂過,遠處傳來老嫗的歌聲,蒼涼而溫暖:“灶火紅紅照九州,生也悠悠,死也悠悠。不如煨壺粗茶酒,春也風流,秋也風流。”

二人相視一笑,攜手走向茫茫夜色。身後,童子的螢火蟲燈籠與老嫗的灶火遙相輝映,恰似兩顆永不熄滅的星辰,在無常的人間,照亮輪回的渡口。

喜歡竹杖奇緣錄請大家收藏:()竹杖奇緣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直播爆紅!從舔狗到神豪的逆襲 脫單進行曲 什麼?!我的功法活過來了? 綜漫影視:我在劇情夾縫中求生 穿成書中小奶團,心聲都被偷聽啦 靈羽淩仙記 情劫難逃 下鄉後,我成了村裡的香餑餑 網遊:億萬特效一拳爆神 白起異界焚天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