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許振峰想到了解決之道——那就是充分調動周邊那些規模較小的紙板廠資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小型紙板廠中的大部分實際上都是由原本隸屬於許氏紙板廠的技術骨乾,比如像許四平那樣的專業人才,在被其他競爭對手高薪挖角之後所創辦而成的。儘管它們在規模和產能方麵相對較弱,但勝在地理位置臨近,可以作為臨時應急的有效補充力量。
可以這麼說,在錢西鎮所有的紙板廠中,都有原來許氏紙板廠的員工,甚至有些還是當年廠裡的技術骨乾,這些曾經許氏紙板廠的員工都是看著許振峰長大的。
實際上,有這一層關係,許振峰跑到這些廠子裡聯係業務也會容易很多。許振峰隻能曲線救國,自己的廠子沒辦法生產,那就讓其他廠子代工了。
此前,許振峰獨自一個人去廣市,主要辦了三件事,一是給自己開了股市賬戶,二是蹲點抓薑思銘,三就是去做市場調研,看看如今最常用的快遞包裝盒的規格。
實際上快遞一開始興起的時候,還沒有那些簡易包裝袋,基本上都是各種紙板盒,儘管價格低廉,每一個的毛利潤都不高,奈何數量巨大,利潤就相當可觀了。這也是許振峰要抓住的發展時機,再過
如今的雙十一還沒有真正爆發,許振峰必須先打提前量,解決好自己的生產問題,彆到時候需求有了,他卻拿不出那麼多的產品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許振峰不用擔心運輸問題,饒北縣有火車站,貨運方便。再加上廠裡也有車隊,完全可以滿足貨運的需要。不論是大批量的貨運,還是小規模的,他都能應付。
而許振峰不僅僅要在錢西鎮找代理加工點生產紙板盒,他還要到各城市找代加工廠,等許氏紙板廠的品牌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之後,直接套牌,向全國各大城市供貨。
當然,最後還得在全國各大城市找代理直營店。有了品牌效應,又有當地便捷的供貨商,相信不用到雙十一,許氏紙板廠的品牌就能好火遍全國,也銷往全國。
許振峰第一步就是要找代理加工廠,儘快生產適用於快遞業務的紙板盒,在品牌打響之後,立刻可以投入市場。他不能等著彆人找上門來送訂單,紙板業畢竟不是什麼技術含量很高的產業。
絕大多數快遞公司和需要紙板箱的企業也未必需要大老遠跑來饒北縣找你訂貨,就算你有品牌效應,送貨距離太遠,成本高了,利潤也低了,對彼此都不利,勢必不能長久。
如果這些企業身邊就有許氏紙板廠的貨物供應,那就大不一樣。
錢剛到手,許振峰就把周圍幾個紙板廠給走了一遍,按照他所需要的規格,要求這些小紙板廠替他生產快遞包裝盒。
一開始聽許振峰像是在畫餅一樣,說需要量有多大之類的,都不相信。又都知道許振峰過去曾經二世祖的惡名,沒等許振峰多說幾句,就差不多要把他轟出去了。
許振峰也不廢話,直接發揮“鈔能力”,話說不通,直接砸錢。這些老板看在錢的份上,就都老老實實地妥協了。
但是當他們聽說要製作一些小紙皮箱的時候,這些人又不淡定了。每一個老板都覺得許振峰就是來送錢的,當然,也是在燒許家自己的錢。
有一些好心一點的老板都在勸許振峰,現在做大箱子,跟周邊一些企業合作才比較吃香,中型的紙板箱也行,做各種小規格的紙箱子,而且還都是各種形狀,基本上都沒有統一規格。而且量還那麼大,這不是傻了是什麼?
一番說辭過後,許振峰不為所動,依然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標下訂單。
這些廠子的老板也不傻,反正就是有人出錢,你要求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你隻要給現錢就好。合同已簽訂,先交錢,再替許振峰生產相應規格的紙板箱。
這些小作坊的老板也不用擔心,如果銷售不出去,最終燒錢的也是許振峰自己。他們代工的是穩賺不賠。
走了一圈紙板廠,每一家都訂了幾百萬的貨物之後,許振峰再次成為彆人眼中的笑話,都覺得他是傻了。許振峰這才剛剛擺脫二世祖的惡名,短短一天的時間,再一次獲得一個敗家子的罵名。
也就是這一天的時間,當彆人還在熱議許家要複興了,將要再一次一統整個饒北縣,甚至是潮市的紙板業務的時候,當天又立刻有人在背後議論:這一次許家好不容易得來的產業,還能堅持多久,就又要再次麵臨破產。
喜歡重生:回到2014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重生:回到2014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