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凡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眼神裡閃著智慧。
“直接抓來殺掉,是下策,隻會讓矛盾更深,留下很多麻煩。”
“對付劉瑾這種大奸臣,必須要有策略,要讓他死得清清楚楚,讓大家都覺得他該死。”
“咱要做的,就是讓他一步步自找麻煩,讓所有人看得明明白白,事情都是自己鬨出來的,到頭來,全是他咎由自取。”
“這樣,把他處理掉名正言順,朝裡的人心也更容易爭取過來,皇上的位置就更穩。”
“這就叫名正言順,給所有人提個醒,利弊分明,不動聲色地達成目的。”
趙凡說完這番話,在座的人都聽出來深意,連朱元璋也點了點頭。
這裡表麵是要除去一個奸臣,背後其實是一場高水平的博弈。
朱厚照越聽越覺得柳暗花明,彷佛眼前有了解決的路。
“名正言順?自找麻煩?趙先生,這法子聽起來挺玄,能不能仔細講講?”
他現在對趙凡的看法已經完全變了,十分佩服。
趙凡淡然一笑,“陛下知道,寧王叛亂,是陰謀;劉瑾專權,也是陰謀。”
“對付陰謀,最厲害的手段,便是陽謀。”
陽謀二字一出,讓在場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朱厚照更是急切地追問:
“陽謀?趙先生,什麼是陽謀?我隻聽過陰謀詭計,這陽謀的說法,倒是第一次聽說。”
他的眼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完全沒有了平時調皮的樣子。
朱元璋也露出幾分好奇,他一生打仗,雖然也懂權謀,但陽謀這個詞,對他來說也挺新鮮。
趙凡清了清嗓子,開始簡單明了地解釋。
“所謂陽謀,就是把整個計策都公開,光明正大地擺在桌麵上,讓對手明知道是陷阱,卻又不得不往裡跳。”
“陽謀高明的地方在於,它利用的是人性,是大勢,是規則,是對方沒辦法抗拒的誘惑,或者是沒辦法回避的明招。”
他看了看大家,繼續說。
“我舉個例子。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虞國和虢國,這兩個國家關係很好,打任何一個,另一個肯定會來救。”
“於是,晉國大夫荀息出了個假道伐虢的計策。”
“他建議晉獻公用美玉寶馬賄賂虞公,請求借道虞國去攻打虢國。”
“虞公貪圖財物,不聽大臣宮之奇唇亡齒寒的勸告,高興地答應了。”
“晉軍借道,順利滅掉了虢國。”
“班師回朝的時候,晉軍又以攻打另一個跟虞國不對付的小國為名,再次向虞國借道。虞公心想上次晉軍守信用,這次也不會有問題,便再次答應。”
“結果,晉軍在滅掉那個小國後,回來的路上趁虞國不備,突然動手,一下子把虞國也滅掉了。”
“荀息的計策,對虞公來說,就是赤裸裸的陽謀。”
“美玉寶馬是誘餌,虞公的貪婪是內因。”
“明知道可能有風險,卻因為貪心一步步掉進圈套。”
這個曆史故事,生動地說明了陽謀的厲害。
趙凡又舉了個例子:
“再比如,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
“當時,各諸侯王國勢力很大,對中央朝廷有嚴重威脅。”
“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
“這個法令規定,諸侯王可以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給自己的子弟,由皇帝加封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