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話說完,大殿裡一點沒鬆快。
那些跟著劉瑾的,臉都白了,不少人癱在地上。
也有腦子快的,立馬跪下磕頭,大聲喊著。
“陛下聖明,我們都是被劉瑾那閹賊蒙蔽,一時糊塗,絕對沒反心。”
“求陛下明察,我們願意戴罪立功,指認劉瑾剩下的人,隻求保住一家老小的命。”
一下子,告密的,求饒的,哭喊的,亂成一鍋粥。
朱元璋冷眼看著,嘴角微微翹了翹。
這種場麵他見多了,生死關頭,人性都這樣。
可不是所有人都認慫了。
以李東陽這個內閣首輔帶頭的一幫文官,這時候站了出來。
李東陽拿著玉笏,板著臉,沒看地上那些丟人現眼的同僚。
他對著龍椅上的朱厚照,聲音挺沉地開口。
“陛下,劉瑾造反,死定了,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我們沒意見。”
“但是,國家有國家的規矩,辦壞蛋頭子,安撫跟著瞎混的,這才是治國正道。”
他這話一說,殿裡立馬靜了。
所有人都瞅著這位首輔,想知道他打的什麼算盤。
劉瑾倒了,李東陽作為文官頭頭,應該是撈好處最多的。
這時候站出來說話,肯定不是給劉瑾喊冤。
背後一定有更深的算計。
朱厚照眉頭動了動。
“李愛卿有話就直說。”
李東陽稍微彎了彎腰,聲音不大,但每個字都清楚。
“陛下,老臣覺得,查劉瑾這案子,就該殺他本人和他最鐵的那些人。”
“至於要牽連多少人,不能搞得太大,免得朝廷不穩,大家夥兒都害怕。”
“剛才陛下說了,跟著瞎混的可以從輕處理,這是陛下仁德。”
“可老臣看這情況,錦衣衛、禦林軍到處抓人,牽扯太廣,怕是有點亂用刑罰了。”
“老這麼下去,朝堂上,還有誰敢給國家乾活。”
他旁邊幾個六部的大官,也跟著出來幫腔。
“李閣老說得對,嚴辦頭子,放過脅從,才能儘快穩住人心。”
“陛下,大明律法對謀反大案怎麼處理,寫得明明白白,不能因為一時生氣,就亂了規矩。”
這些文官,張口閉口國家規矩,朝廷穩定。
聽著像是為國家著想的老臣說的話。
實際上,是在跟皇帝叫板,想把審案的權力從皇帝手裡搶回到他們文官手裡。
劉瑾在的時候,他們被壓得太狠。
現在劉瑾一倒,他們就急著想重新劃定朝堂上的權力範圍。
更深一層的原因,是劉瑾那些人裡頭,不少跟他們這些所謂的清流文官,也有說不清的利益關係。
真要一查到底,拔出蘿卜帶出泥,誰也不敢保自己能乾乾淨淨。
所以,必須把清洗範圍控製在最小。
朱厚照臉沉了。
他聽明白了李東陽話裡的意思。
“李愛卿,你的意思是,我連辦個叛國太監,都不能自己做主了。”
李東陽不軟不硬。
“陛下,天下的事,是天下人一起管的,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祖宗的規矩,不能隨便改。陛下非要擴大牽連,怕是對國家不好。”
朱元璋在旁邊聽著,眼裡閃過一絲冷意。
“說得好,天下人一起管。”
“咱當年打天下的時候,你們這些念書的在哪兒呢。”
“現在江山穩了,就跑出來跟咱的子孫講規矩,要分權。”
朱元璋的聲音不大,卻帶著股殺氣,讓李東陽他們心裡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