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中路主力,北上進攻。三天後,糧草耗儘。”
“軍中無糧,士兵嘩變,不戰自潰。”
“西路騎兵,繞後偷襲,因糧草被斷,人困馬乏,迷失在山林裡,全軍覆沒。”
“東路水師,群龍無首,又沒補給,沿江搶劫,被地方民兵打散。”
十萬大軍,土崩瓦解!
張達等人,呆若木雞,像是被雷劈了一樣!
他們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為什麼會敗得這麼快,這麼慘!
他們,甚至連王守仁的主力部隊,都沒看見!
這,到底是什麼妖法?
王守仁看著他們失魂落魄的樣子,神情依舊平靜。
他知道,這些人,永遠不會懂。
因為他們腦子裡,裝的還是幾百年前的老古董。
而他,手中握著的,是來自另一個時代的降維打擊。
就在推演的間隙,趙凡不經意地,遞給了他一本書。
一本,用簡體字印刷,牛皮紙封麵的小冊子。
封麵上,沒有書名,隻有一個手繪的外國人頭像。
那人,個子不高,眼神卻像鷹一樣銳利,戴著一頂三角帽。
王守仁翻開書頁。
一行行顛覆他認知,卻又讓他茅塞頓開的文字,映入眼簾。
“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戰爭的目的,不是消滅敵人,而是摧毀敵人的抵抗意誌。”
“集中優勢兵力,在決定性的時間,攻擊決定性的地點。”
“軍隊的戰鬥力,取決於精神力量與物質力量的乘積。”
這本書,正是趙凡默寫出來的,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
雖然隻是節選,卻也足以顛覆這個時代所有的軍事思想。
王守仁,如獲至寶。
他將自己的心學,和這西夷的兵法,相互印證。
心即理,理就是規律。
戰爭,同樣有它的規律。
掌握了規律,就能無往不勝。
所謂知行合一,就是把這些道理用到實際當中。
他望著沙盤上層層倒下的紅色令旗,心裡越發通透。
這一局,他又有了新的領悟。
對麵那些曾經意氣風發的對手,還困在深深的震撼和不甘裡。
“我不服!這怎麼可能?”
張達猛地拍在沙盤上,語氣已經失控。
“王守仁,你要真本事,就下場廝殺,咱真刀實槍分個高低!”
王守仁隻靜靜看著他,淡淡回應。
“張尚書,現在難道還不明白?”
“你輸的不是什麼旁門左道,輸,是輸在天時人心,也輸在你自己守舊的想法。”
他說完便轉向朱厚照和朱元璋,鄭重施禮。
“陛下,太祖高皇帝,推演就此完畢。”
朱元璋高興地拍手,大聲道:
“王伯安好!這本《戰爭論》,真算開了眼界。
今天總算看到新打法了。”
他環視眾人,一時間,大殿內人人默然低頭。
“還有誰想反對?”
“還覺得王守仁不能服眾、不能帶兵嗎?”
“都隻會倚仗祖宗的蔭庇混日子,不思進取,爭來爭去耍權謀。”
“要不是有伯安在前,這些年來江山離敗局不遠。”
這一番話傳徹殿內。
李甫和張達麵色發白,低著頭心裡已然清楚,從此再無翻身餘地。
“趙凡。”
朱元璋忽然看著他。
“那本《戰爭論》還有沒有?”
趙凡很從容點頭。
“太祖要用,現成奉上。”
他遞上一冊新書。
朱元璋翻起書本,難掩喜歡。
“寫得好,真是通透,連西洋也懂這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