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理科。
依托裂銀杏樹和陳康彥的相關研究,辦好生物專業,以後還可以擴展到藥學方向。依托傑青肖和平,簡文桐,還有自己,可以適當發展數學專業,——但規模一定不會很大,沒辦法,數學太靠天賦。以最低錄取分數線招進來的學生,99都不適合學數學,要是按照國家的專業課程標準,保準個個都得“自掛東南枝”,不是掛在高樹高數)上,就是掛在代樹代數)上。到最後隻能是大放水,搞得積分不講測度、微分不講流形、代數不講範疇、幾何不講同調,完全就是個假數學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此以來,理科還缺少一門。
徐生洲曾想過,既然已經開辦了生物專業,乾脆在“生化環材”四大天坑裡一條道走到黑,再搞個化學專業或者材料專業。每個專業挖2個傑青優青,再招聘30位左右的博士,花費不超過1個小目標,應該就可以勉強撐起架子來。後來想想,畢業之後的就業問題實在難以解決,不能誤人子弟,這才作罷。
在這個時候,他也考慮過成立物理專業,最後同樣以不好就業而擱置。
不過他轉念一想,成立物理專業確實為時過早,但可以未雨綢繆先成立一個物理研究所,最好是研究理論物理的,有道是“理論物理學家費紙,實驗物理學家費錢,理論實驗物理學家費米”,成立理論物理研究所是“惠而不費”。等時機適宜,再成立物理專業。
這個念頭在他腦海盤旋許久,沒想到機緣湊巧,今天就遇到了理論物理專業的博士生學位論文,而且手裡還有5次“真誠的邀請”。
可不是瞌睡遇上了枕頭?
他在翻看的同時,也間或使用“中級超凡卓絕的學術眼光”來分辨論文中所蘊含的學術價值,捕捉其中的閃光點。不知是送審的這幾篇論文含水量充足,還是自己現在的眼界太高,愣是沒發現什麼讓自己吃不準的東西,係統大爺也是沒有任何反應。
直至翻到第六本的時候,徐生洲才發現一點好玩的東西。
因為外審是匿名的,徐生洲不知道論文的作者是誰,但從論文中不難看出,這位博士是跟著導師做重味重子產生、衰變和cp破壞等方麵的研究,論文本身平平無奇,唯獨最後一章《結論與展望》中從理論上預言Λb重子的某種衰變道可能呈現出顯著的cp破壞,讓係統給出亮眼的紅光!
有趣的還在於,這個難得的亮點居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至少沒有出現在作者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裡,就這麼埋沒在一頓平庸的論述中。
徐生洲看完全部9本論文,也隻有這位作者獨得係統大爺恩寵。
他於是抽出那本論文,問胡老爺子道:“胡老師,我能聯係這位作者,和他聊聊嗎?”
“按照規定是不可以。”
胡元科很好奇什麼樣的論文能得到徐生洲的認可,接過來很認真地又翻了翻,終於回想起他對這本論文的印象。總體感覺就是中規中矩,雖然作者很努力、很踏實,但隻是理論層麵的推導和論證,結合已有的實驗結果進行論述。由於沒有條件進行驗證,總體來說更像是談空說玄。如果沒有徐生洲的好奇,他打算給對方一個b修改後可以進行答辯)了事。
既然徐生洲問了,他當然要刨根問底:“你覺得這論文有什麼問題?”
“沒什麼問題。我就是覺得這篇論文有點意思。”
“有點意思?”胡元科心中千回百轉:連徐生洲都覺得有點意思,那就很有意思了!可是,有意思的在哪兒呢?我怎麼就沒看出來?
徐生洲道:“就是我覺得論文裡有些論點應該很有價值,所以我想和作者好好聊一下。”
具體哪些論點有價值,你倒是說呀!
胡元科心裡著急,卻又不好意思主動發文,等了半天不見徐生洲有下文,隻好說道:“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幫你聯係一下,看看對方願不願意、方不方便。等有了消息,我會第一時間告訴你。”
胡元科心裡早已打定主意,等徐生洲一走,第一時間就把自己的博士生、碩士生全都抓過來,好好研究一下這篇論文,看看到底是哪裡的論點有價值!
喜歡史上最強大學請大家收藏:()史上最強大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