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侍郎是尚書的下屬。
但到了這種地位,侍郎麵對尚書之時,已經無需與下官自居。張邦昌自稱下官,算是表現了自己的謙卑。
得到張邦昌的解釋,楊義這才明白張邦昌的意思,也知道了張邦昌身上為何掛著金色身份腰牌。
他也有些沒想到,葉凡會重用張邦昌,而且還將張邦昌安排在了自己的禮部。
不過他並沒有想多,隻是覺得葉凡這樣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此時知道張邦昌被封為禮部侍郎,眼中也稍稍透露出了敬意:“原來如此,張大人,陛下也召見了本官,便先失陪了。”
“楊大人慢走。”
說著,兩人各自離開。
沒多久,楊義來到了葉凡所處的那座兩層亭台樓閣。
“微臣楊義,參見陛下。”
楊義對著石椅上悠閒坐著的葉凡躬身作揖,開口問候。
“免禮吧。”
“謝陛下。”
葉凡打量了楊義一眼,然後說道:“脫下甲胄,穿上官袍,你可還習慣?”
“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隻要能替陛下分憂,微臣便會習慣。”
楊義的回答,有迎合的意思,但葉凡知道,這大概是楊義的真心話,為此也滿意楊義的回答。
不過葉凡還是說道:“朕當了這皇帝,身邊許多人也變得疏遠了些,連你也會迎合著朕的問話了。”
“微臣所言確是真心話。”
“朕也沒說你不真心。”葉凡也不多說,直入話題,“今日詔你,是為了科舉一事。想必你過來的路上,已經遇到了張邦昌。”
“微臣確實遇到了張邦昌,還知道陛下冊封他為禮部侍郎。”
“所以你覺得,朕的此番決定如何?”
“陛下此舉,甚好。”
“好在哪裡?”
“微臣雖然是禮部尚書,但資曆不夠,科舉難以服這西南文人,但張邦昌曾是宋廷宰相,能夠服眾,而且深知科舉規程,有利於興科舉,為我大乾選舉人才。”
“確實是因為這兩點,朕才重用與他。但朕不是太相信他,所以今日讓你前來的最終目的,便是讓你與他共事的過程中,多留一份心,決不能出現舞弊的情況,不可讓有才者被埋沒,無才者進入殿試。大乾初立,朕不缺兵將,但缺文臣,所以興科舉,選拔人才至關重要,這也是朕讓你當著禮部尚書的原因,因為朕信得過你。”
“微臣,定不負陛下信任。”
喜歡回到大宋請大家收藏:()回到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