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就這麼淡淡盯著楊雄他們,但楊雄眾人卻呆住了,楊雄更是立刻就對楊廣不可思議問:“陛下,您,您沒與臣開玩笑吧?您真準備退位?”
就連裴矩,裴蘊,以及虞世基這些楊廣的老臣們,此時也全部神色凝重了起來。
隻有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了一眼,站在那裡眼觀鼻,鼻觀心,就好像此事與他們無關一樣。
當然了,無關肯定不可能。
他們身為內閣大臣,陛下退位這麼大的事,又豈會與他們沒有關係?
房玄齡與杜如晦,隻是不適合在這個時候說話而已,因為他們可是楊安的心腹。
“嗯,朕確實有此想法。”
“眾位愛卿也都知道,朕這人呢,你若說治國之才,那肯定也有點,但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朕生平最喜歡的還是帶兵打仗。”
“可咱們大隋如今的疆域,朕是越來越覺得吃力了。”
“不信你們看看朕頭上的白發,五年前,朕頭上可一絲白發都沒有。”
楊廣嗯了聲,然後才再次說道。
每一位皇帝都希望自己能萬壽無疆,也始終想要將至高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其實也一樣。
但有些事,並不是說你想怎樣就可以。
比如說大隋目前的局勢,目前的大隋比楊廣登基之初擴張了數倍還要多,所要麵臨的問題也前所未有。
如此情況下,楊廣縱然是想繼續待在皇位上,他也隻能依靠兒子,讓兒子幫他治國。
既然橫豎都得依靠兒子,楊廣還不如老早退位讓賢的好。
對於他的心意,楊雄他們其實也能理解,故此聽楊廣如此說,楊雄他們這才遲疑了下,然後楊雄便頷首道:“行吧,既然陛下心意已決,那臣等也不好多說甚。”
“總歸太子殿下也有大才,陛下趁著在世之時將皇位傳給太子,縱然真有問題,陛下也可幫襯著些,這倒也算一件好事。”
“隻是陛下啊,您若退位的話,臣等這些老臣,要不也都告老致仕吧?”
“人不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臣等陪您一起養老,如何?”
“啊對對,陛下,臣等年齡比您還大,要不臣等也與您做個伴?”
裴矩,裴蘊,虞世基他們也跟著說道。
不過他們如此說,可並非他們不願為楊安幫忙,又或者說,他們心裡對楊安有意見。
這是不可能的,他們對楊安也格外看重。
可縱然看重,他們此時也該退下來了,畢竟楊安的心腹也有不少,他們這些老臣不退下來,楊安的那些心腹就上不去。
這一點,楊廣自己也明白,所以聽他們如此說,他也這才一笑道:“此事啊,等朕回頭與太子商議過後再說。”
“你們都是跟著朕大半輩子的老臣,縱然當真需要你們致仕,朕也得為你們找個好的去處。”
“不然回頭讓人說朕薄情寡性,怠慢了功臣,那可就不好了。”
“哈哈哈,那不會,誰敢如此說陛下,臣第一個不答應。”
頓時,楊雄大笑一聲,隨後便對楊廣再次問:“那陛下打算何時公布退位詔書呢?”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楊廣。
“朕準備下個月朝會之時公布,然後授予太子監國之權,讓其署理朝政。”
“至於太子登基,則由欽天監挑選黃道吉日進行。”
“如此也能給朝廷留些準備登基大典的時間,各位愛卿覺得怎麼樣?”
楊廣沉吟了番,當即說道。
或許在彆人看來,皇帝退位其實都是皇帝的事,但實際上,皇帝退位的門道也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皇登基時間。
一般來說,隻有先皇忽然駕崩,或者皇子篡權,新皇才會立刻登基,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新皇也擔心發生變故。
但如楊廣這般主動退位的,肯定會為太子留下充足的時間,準備登基大典,畢竟隻有這樣,才會讓人覺得,他是心甘情願退位,而並非被太子逼迫。
這裡麵的門道,楊雄他們這些老臣,肯定也熟知。
故此聽楊廣這樣說,楊雄他們這才頷首道:“沒問題,陛下此舉甚為妥當,那就按陛下所說辦吧。”
“好,那就這樣說定了,下個月朝會的時候,朕對外公布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