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說得都算是委婉的。
也是顧忌著身邊這老同誌。
實際上的情況是,經過前些年的動蕩,現在不少知識分子都不敢有任何出格的動作。
雖然她們這次找的是法律相關的專家,但不少人一聽要請他們去島上開講座,二話不說,就是擺手拒絕。
開玩笑,出這麼大風頭,是生怕彆人不惦記自己不去舉報自己嗎?
就算是有些意向的,開口就要上麵部門的內部派遣紅頭文件。
沒有紅頭文件,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隻說要是她們有什麼法律相關的疑問,他們可以私下代為解答,但更多的,他們就無能為力。
婦聯是官方部門,當然可以以婦聯的名義和一些部門展開友好交流活動。
但這麼一來,不光是牽扯的部門變多了,事情會變得更加不可控。
國家部門之間的派遣和安排,一個個部門都需要簽字同意,耗費的時間都得是幾何倍數增長。
金主任從一開始就說了,這次普法講座還隻是試行。
說白了,就是沒想著一開始就往大場麵鬨。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一旦知道的人多了,場麵大了,就是原本是好事,也容易變成壞事。
按照金主任的辦事準則,她一向是習慣先小範圍試行,效果不錯,才會整理成文件送到市婦聯那邊。
這樣一來,要辦的實事辦成了,可能會有的風險規避了,她在領導跟前也露臉了,該是她的功勞,彆人也搶不走。
這的確能減少風險,但也讓很多人不敢輕易答應。
他們也不敢承擔風險啊。
到後來,倒是有幾個人動搖了,隻是沒想到,這幾個人麵上一副清風明月的做派,私底下卻暗搓搓問她們,要是答應去開講座,除了正常的差旅費,單位私下還有沒有什麼表示。
幾乎是明示要好處了。
險些沒讓幾個年輕乾事當場變臉。
可能也是看出了沒額外的好處拿,連那幾個原本有些動搖的人,最後也拒絕了。
就在幾個乾事一籌莫展,都開始考慮要不要回去請金主任出馬的時候,還是他們之前找的一個老專家看不過去,終於鬆口,幫忙引薦了一位已經退休的老教授。
也就是現在薑琴眼前這位老同誌。
其實,就連這位老同誌,在一開始聽到說要開什麼講座的時候,也是直接一口拒絕。
險些連門都沒讓她們兩個進。
最後還是她們及時換了說法,也不說講座場麵多大,隻說是為了幫扶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拿出婦聯這五年來的各種數據來,一一展現給老教授看。
老同誌這才算是鬆了口。
卻也沒一口答應,隻說要先跟著她們兩個,來葫蘆島上看看具體情況再說。
他具體要看什麼情況,兩個年輕乾事也是沒想明白。
但反正,他態度的確是鬆動了。
這不,兩個人二話不說,就趕緊打電話告知了主任,碼頭那邊的人員審核也是各種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