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索片刻後,拱手說道:“大王,既然您這麼說,那高昌就暫且同意這個方案。
但還請大王放心,高昌定會全力以赴,與吐穀渾攜手作戰,共同對抗東突厥。”
慕容穹微微點頭:“好,既然如此,此事便這麼定下了。
李大人,你速速返回高昌,通知你們高昌王做好準備,五日後,我們兩國一同出兵出征東突厥。”
“大王放心,我定會快馬加鞭,將消息傳達給我家大王,確保高昌按時出兵。”
說罷,李安便匆匆退出王帳,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刻著手準備返程事宜。
他深知此次任務重大,時間緊迫,高昌上下還有諸多事務需要籌備。
翌日清晨,李安風塵仆仆地趕回了高昌國。他來不及休息,便直奔王宮,求見高昌王麴文泰。
麴文泰得知李安歸來,立即召集一眾文武大臣,在大殿上聽取他的彙報。
李安走進大殿,行禮之後,便將在吐穀渾的詳細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尤其著重強調了吐穀渾王答應出兵的條件:高昌出兵八萬,負責大半糧草供應。
戰後土地按出兵比例分配,財富則兩國各取一半,且五日後就要一同出征東突厥。
大殿上瞬間一片嘩然,眾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麵露不滿之色。
公孫穆率先站出來說道:“陛下,八萬兵力抽調之後,我國國內防守空虛,實在是太危險了。
而且還要承擔大半糧草供應,這對我國的國庫來說是個巨大的負擔啊。”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是啊,陛下,這條件對我們高昌來說太苛刻了。”
“吐穀渾這是趁火打劫啊,我們付出這麼多,得到的卻不儘人意。”
高昌王麴文泰坐在王座上,眉頭緊鎖,臉色陰沉。
他心中對這些條件也十分不滿,但想到自己的計劃。
若能成功擊敗東突厥,高昌不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利益,同時還能借此削弱吐穀渾勢力,眼前的付出似乎也變得可以忍受了。
這時,蘇羽站了出來,他看了看眾人,緩緩說道:“諸位大人,我理解大家的擔憂和不滿。
但此次與吐穀渾合作出兵東突厥,是我們高昌的一次機遇。
雖然條件苛刻,但如果我們成功了,高昌將從此崛起。
而且,這也是我們之前謀劃已久的事情,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蘇羽的話讓大殿內的眾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大家都明白他所說的機遇與風險並存的道理。
儘管心中仍有諸多不滿和擔憂,但為了高昌王的宏大計劃,為了高昌國未來的發展,眾大臣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高昌王麴文泰見眾人不再強烈反對,臉色稍緩。
“既然諸位愛卿都已明白其中利害,那便各自領命行事。
鎮國大將軍宇文衝,本王命你速速做好出兵準備,務必在三日內將八萬大軍整頓完畢,隨時聽候調遣。”
宇文衝上前一步,單膝跪地,聲音洪亮:“臣領命!定不負陛下重托。”
麴文泰接著看向左相司馬淩,說道:“司馬淩,糧草供應至關重要,關乎著此次出征的成敗。
本王命你全權負責糧草事宜,務必確保大軍出征時有充足的糧草,並且在行軍途中保證供應不斷。”
司馬淩拱手領命,神色凝重:“陛下放心,臣定會竭儘全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臣將即刻清點府庫糧草,同時安排人手向各地征集,確保糧草按時按量供應。”
隨後,麴文泰又將目光投向了右相公孫穆:“公孫穆,國內防衛同樣不可掉以輕心。
你即刻著手另外征召五萬士兵,加強國內的防守力量,防止其他勢力趁虛而入。”
公孫穆領命道:“臣遵旨。臣會儘快發布征兵告示,挑選精壯之士,加緊訓練,確保國內安穩。”
最後,麴文泰看向蘇羽:“蘇尚書,阿史那風一直盼望著我們出兵相助。
你親自去館驛通知他,就說高昌與吐穀渾願意一同出兵助他複國,讓他做好準備。”
蘇羽拱手應道:“臣領命,這就前往館驛。”
麴文泰鄭重地看向眾文武,“此戰事關我高昌興衰榮辱,是沉淪還是崛起,在此一舉。
諸位皆是我高昌的肱骨之臣,肩負著家國的重任,務必打起十二分精神,切不可有絲毫懈怠。”
“大王放心!我等定當鞠躬儘瘁,不負大王與高昌百姓所托!”眾臣齊聲應和,聲浪在大殿內回蕩,氣勢震天。
“好,大家都去準備吧!”
“臣等遵旨!”
……
蘇羽離開大殿後,徑直前往館驛。
阿史那風得知蘇羽來訪,急忙迎了出來。“蘇尚書,可是有出兵的消息了?”
蘇羽微微一笑,說道:“阿史那風將軍,好事將近啊。
我高昌已與吐穀渾達成協議,五日後,兩國將一同出兵,助將軍複國。”
阿史那風聽聞,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旋即又有些擔憂:“蘇尚書,此次出兵,兵力幾何?作戰計劃可曾製定好?”
蘇羽耐心解釋道:“我高昌出兵八萬,吐穀渾出兵十萬。
至於作戰計劃,目前兩國將領尚未共同商討。
但我們已對東突厥邊境進行了詳細偵查,知曉其防禦弱點所在。
待出兵後,定會製定出周全的計劃。”
阿史那風微微點頭,但仍有些不安:“蘇尚書,東突厥實力強大。
此次出兵,還望貴國與吐穀渾能夠全力以赴,莫要讓我西突厥複國的希望落空。”
“將軍放心,此次出兵,關乎我高昌的利益,也關乎將軍複國大業,我們定會傾儘全力。”
兩人又就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商討,蘇羽這才告辭離開。
喜歡開局:從揍朱元璋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局:從揍朱元璋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