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道:“明遠、無極,你們雖剛從西夏歸來,可年紀輕輕自然不會感到疲憊。歇息一段時日後,你二人就去往雄州好了。八月去最好,你們意下如何?”
張明遠問道:“自然萬死不辭,不過為何是八月去雄州,還望師父賜教?”費無極道:“八月秋高氣爽,想必乾爹很體諒我們。”
扁頭尋思道:“既然如此,也輪不到自己去,何必自討沒趣。自己找個台階下,也算不錯。”隨即歎了口氣,無可奈何,道:“俺也想去走一遭,可惜身材發福走不得許多路。你們真笨,八月秋高氣爽不假,但八月那瓜果蔬菜最是豐盛繁多。你們此番去往雄州,很有可能會吃上遼國的西瓜,聽說雄州榷場有許多契丹人在叫賣西瓜。那西瓜味道好極了,俺小時候可是在東京吃過西瓜,又聽大相國寺附近的說書人提及雄州榷場便對那西瓜說的繪聲繪色,讓俺直流口水。”此言一出,一個個破涕一笑。
阿長道:“我倒沒什麼,可惜天生一個路癡,如何是好。再說,我人高馬大,走到北邊去,雖說天高地闊,不會把天戳個窟窿。但難免節外生枝,惹起不必要的麻煩。如若到江南去,更是會嚇壞許多路人。他們哪裡見過我這般個頭。”此言一出,眾人樂個不住。
張明遠道:“你們放心好了,我們與世隔絕後就是要走南闖北,經風雨見世麵,磨練一番。西夏在西北,此番雄州在東北。雖說路途遙遠,要爬山涉水,可又有何妨?老子所言極是,‘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天不怕地不怕,仗劍天涯,也是極好。”
費無極道:“在東京我等也有幸看到我大宋地圖,雄州就在邊界之處。聽說‘澶淵之盟’前還關關停停,之後就頗為穩當了。不知如今又當如何?”張明遠道:“且去看看,不就一目了然了。”
大嘴道:“師叔我喜歡雲遊四方,也想去雄州見識見識,據說契丹人特彆多,還有什麼女真人、黨項人、高麗人、大理人。可惜我還要去成都府青城山拜訪一位故人,此番怕是沒機會了。”
李長安語重心長道:“陛下把青城山草廬賜予我等,此番師弟前去,也算是接管下來,比去雄州重要百倍。以後說不定青城山就是我等新的容身之地也未可知。”
扁頭道:“俺覺得雄州還是荒蠻之地,不去也罷。免得白跑一趟,豈不麻煩了。俺想靠近遼國的地方,定是不毛之地。”
阿長道:“山高路遠,契丹人的地盤,自然是‘風吹草低見牛羊’了。”張明遠道:“還是那句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等不可坐井觀天,以免貽笑大方。不過對雄州一無所知怕是不大好,還望師父賜教。”
李長安搖搖頭,執拗不過,隻好介紹道:“大唐末年,節度使各自為政。幽州節度使朱韜建了個瓦橋關,那瓦橋關便屬於幽雲十六州。石敬瑭那廝為了一己之私,把幽雲十六州拱手送給契丹人。周世宗柴榮後來奪回了瓦橋關,並改稱雄州。並讓陳思讓做了首任雄州知州。我大宋太祖皇帝登基大寶以後,還讓陳思讓做雄州知州。如此說來,陳思讓便是我大宋首任雄州知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費無極問道:“契丹人豈肯善罷甘休?”李長安道:“那是自然,太平興國五年,遼兵圍瓦橋關,我大宋守將戰死,我宋軍便敗退而去,遼精騎渡河追擊至莫州,可謂狗膽包天。至道元年,遼兵夜襲雄州,知州何承矩出城與遼兵酣戰,大敗遼兵。鹹平三年,遼兵入侵我大宋,真宗皇帝親征,至大名府,遼兵聞而退,便有了‘澶淵之盟’。”
張明遠問道:“這何承矩莫非是第二任雄州知州了?”李長安道:“這個為師倒沒考證過,無從得知。不過此人的確非同凡響,那麼多知州,雄州百姓如今還時常懷念此人,可見何承矩深得民心。他在雄州有兩大政績,一個是種樹,一個是挖湖。”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大嘴也一臉茫然,不知其中原委。眾人皆以為李長安在開玩笑罷了。
扁頭樂道:“雄州地處宋遼邊界,靠種樹和挖湖,便可阻擋契丹鐵騎,怕是開玩笑罷了。俺以為,還是要枕戈待旦,讓我大宋也有許多鐵騎才是。”
阿長道:“你懂什麼,我可聽說這何承矩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四進四出雄州,便應了那句話,叫做‘功成不必在我,後人自有評說。’”
張明遠對此記憶猶新,笑道:“這可是我乾爹的至理名言。”費無極道:“莫非阿長師哥聽過這句話?”阿長道:“那倒不是,這句話乃是我頓悟而出的。”
李長安讚不絕口:“如此頓悟,可見用心良苦,後生可畏。”大嘴道:“可惜世人皆知此理,但難以全始全終。為功名利祿而勾心鬥角者,比比皆是。”
扁頭道:“聽說我大宋西軍與東京禁軍便明爭暗鬥,那西軍裡有種家軍、姚家軍、折家軍,皆明爭暗鬥。”
阿長道:“彆說武將如此,文臣也是如此。文人墨客本來就心眼小,如同筆尖。朝堂之上唇槍舌劍實乃家常便飯。武將為了邀功請賞,也是互相爭強好勝。這‘功成不必在我’怕是隻可說說罷了,做起來難上加難。”
費無極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人哪有不爭強好勝的。”張明遠道:“爭強好勝未必不是好事,就看如何爭強好勝。”
李長安道:“明遠所言極是,公平對決也未嘗不可。如若沒有爭強好勝,哪有爭先恐後。都不去為國為民,都貪生怕死,都碌碌無為,何談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周秦漢唐,曆朝曆代,皆是如此。如若秦始皇不爭強好勝,哪有一統天下。如若漢武帝不爭強好勝,哪有絲綢之路。如若唐太宗不爭強好勝,哪有貞觀之治。如若我太祖皇帝不爭強好勝,哪有大宋今日的幅員遼闊?”眾人點了點頭,深以為然。費無極卻不以為然,看向張明遠。
二人心知肚明,如今大宋根本算不得什麼幅員遼闊。西北被西夏掌控,東北被契丹人和女真人占據。大宋所擁有的地盤,比起漢唐,便是羞愧難耐,自慚形穢了。二人對視一笑,尷尬無比。心裡自然明白,這不過是師父他老人家自我安慰罷了。
費無極看向李長安,問道:“不知雄州有何詩詞歌賦,文章什麼的,也好略知一二,以免對雄州一無所知。”大嘴道:“師叔倒想起了一個有關雄州的詩作,隻是許多人很難知曉。”張明遠來了興致,立馬追問道:“師叔但說無妨。”大嘴道:“那便是古靈先生陳襄的詩作了。”
李長安也想起來了,捋了捋胡須,笑了笑,便道:“乃是理學大師,他的《登雄州南門偶書呈知府張皇城》算是對雄州的見聞了。”費無極追問道:“師父可知其中言語。”李長安看向大嘴,大嘴洋洋灑灑吟誦道:
城如銀甕萬兵環,悵望孤城野蓼間。
池麵綠陰通易水,樓頭青靄見狼山。
漁舟掩映江南浦。使驛差池古北關。
雅愛六韜名將在,寒垣無事虎貔間。
眾人聽了無不讚歎,費無極心想,原來大嘴師叔也是飽讀詩書,還喜歡一些常人不知的詩歌,著實厲害。張明遠心想,大宋讀書人如若不是遇到契丹人、黨項人襲擾,想必就快慰太多了。隻可惜,眼下時局不穩,恐怕太平歲月時日不多了,想到這裡,不免擔憂起來,不知此去雄州,又當如何。
眾人說說笑笑之際,李長安忽然想起了什麼,坐了下來神情凝重不已,馬上用手示意眾人也坐下,眾人見狀就坐了下來。一個個屛住呼吸,都神色緊張。
喜歡兩宋傳奇請大家收藏:()兩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