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太原府後,童貫並不住在城裡的官邸之中,而是住在軍營。太原府的知府為了巴結童貫,時常在夜深人靜時,送許多舞娘給童貫。童貫數日飲酒作樂,隻是進入軍營時,檢閱士卒,說些慷慨陳詞,便不再理會整軍備戰之事,任由各軍將領自由散漫,各自為陣。
大軍在太原府和雄州郊野,連營數十裡。戰馬嘚嘚作響,軍旗呼呼飄揚。本是人困馬乏,可童貫所到之處,皆裝模作樣,精神抖擻。
童貫眼下有一個幕僚叫做宇文虛中,本叫做宇文黃中,還是宋徽宗改的名。
在軍營中,童貫調侃道:“我該叫你什麼?黃忠還是徐忠?”
宇文虛中道:“太師見笑了,黃忠也不錯,乃是三國老將。”童貫哈哈大笑。宇文虛中道:“我可聽說皇上給種師道老將軍也改過名。他原本叫做種建中。”
童貫笑道:“不錯,老種的名字與皇上建中靖國年號衝撞了,故而皇上給他改名。你們二人微幅不淺,能得到當今大宋天子禦賜名字,可謂世所罕見。你們就沒事偷著樂罷。”
宇文虛中道:“皇上還改公主為帝姬,把佛改為大覺金仙。”
童貫拱手道:“改名字也並非少見多怪,曆朝曆代並不少見。可是到了咱大宋朝,尤其當今天子這裡,便與眾不同。咱皇上愛好舞文弄墨,對名字尤為注重。咱皇上愛好這些,做臣子的,當歌功頌德。”宇文虛中點了點頭,二人又是喜笑顏開。
童貫抵達太原府主持伐遼的大計,消息很快傳入了遼國幽州城,城牆上軍旗矗立,冷風襲來,嘩嘩作響。兩個士卒看向遠方,緊鎖眉頭之際,交頭接耳開來。
一個漢人道:“聽說童貫來犯,不知幽州城是守得住,還是守不住。”
契丹人道:“這可不好說,畢竟天祚帝不在,如今聖主天錫帝名不正,言不順。”
漢人道:“天祚帝自己逃跑,又能怪得了誰?”
契丹人道:“可不是,他給我大遼列祖列宗丟人現眼了。”
漢人道:“如今大遼危在旦夕,不知天祚帝又在何處安享快活。”
契丹人道:“那個膽小鬼,實乃我大遼的奇恥大辱。”
漢人道:“可聖主如今年事已高,不知能不能抵禦金宋兩國的南北夾擊。”正在此時一個契丹軍官過來了,二人嚇得閉上嘴巴。城內百姓也是誠惶誠恐,夜不能寐。
街道上,幾家酒樓早已關門謝客,路上隻有幾個小孩子有說有笑,蹦蹦跳跳在玩耍。兩個老人正在街邊一個小飯館吃飯。
漢人老太太道:“你說幽州城能守得住麼?”
契丹老頭搖搖頭,苦笑道:“聽說是剿滅方臘的童貫來犯。”
漢人老太太氣道:“原來是他,狗太監。如若不是他和蔡京、朱勔搞‘花石綱’,我怎會走投無路,從杭州逃到雄州。”
契丹老頭樂道:“還要多虧童貫。”
漢人老太太納悶道:“此話怎講?”
契丹老頭笑道:“你若不到雄州,我如何會在榷場遇到你。”
聽了這話,老太太害羞一笑,二人樂此不彼。
吃完飯,漢人老太太挽著契丹老頭的胳膊,正好路過皇城宮門口,好奇之餘,老太太瞥了一眼,便被遠處巡邏的漢人士卒大喝一聲,二人相攜,頭也不敢回,漸行漸遠。
遼國皇城元和殿又升殿議事,群臣議論紛紛,天錫帝耶律淳強自鎮定之際,問道:“聽說童貫已到宋朝太原府,這廝能征善戰,橫山一戰降服西夏,南下宋朝江南,又平定方臘造反。童貫統帥宋朝西軍,這可是一隻常勝軍,此番氣勢洶洶而來,其意在攻取幽雲十六州,趙佶的胃口不小。諸位愛卿,有何妙策,但說無妨。”隨即環顧四周,捋了捋花白胡須,神情肅穆。
耶律大石輕輕哼了一聲,擲地有聲之際,拱手道:“聖主,童貫徒有虛名,不足為懼,倒是種師道那老將不可小覷。”
蕭乾不甘示弱,也啟奏道:“聖主,王稟也很厲害,這廝可是宋朝平定方臘的驍勇戰將。至於辛興宗、劉延慶、楊惟忠,此些人倒不足為懼。”
一個藍衣老者出班道:“聖主,童貫剿滅方臘後,揮師北上,來勢洶洶。我大遼要以逸待勞,挫其銳氣。”
耶律淳點了點頭,歎道:“李愛卿所言極是。”這李大人乃漢人,姓李,名處溫,飽讀詩書,為遼國軍政幕僚,耶律淳對其言聽計從,頗為信服。
李處溫道:“西夏乾順那邊,還要派人聯絡,以備不時之需,還望聖主明鑒。如今金國狗膽包天,如若與西夏勾結,後果不堪設想。”
耶律淳笑道:“愛卿所言極是,隻是乾順這廝隻認天祚帝,不認寡人,如之奈何。”
李處溫聽了這話,也犯難。雖說西夏焦彥堅和自己有些交情,可如今兵荒馬亂,幽州城和西夏早已被金國大軍阻斷了來往,消息閉塞,也是無可奈何。
又有一紅衣男子出班道:“聖主,如今要嚴防死守,就怕金宋兩國,南北夾擊。也怕西夏,毀約來犯。故而和高麗國要有往來,不可輕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耶律淳捋了捋胡須,伸手一指,氣急敗壞,道:“劉愛卿所言極是,寡人不是派你出使高麗國幾次,如今可有收獲?那小小高麗,不識時務,幾次三番,都不聽寡人的話,其心可誅。實乃見風使舵的卑鄙小人。”
這劉愛卿,叫做劉宗吉,是漢人,與耶律大石乃同窗好友,如今得耶律大石舉薦,做大遼幽州城翰林院的文官,這人相貌堂堂,才高八鬥,飽讀詩書,能言善辯。卻好色成性,也嗜酒如命,最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是幽州城漢人裡一等一的風流人物。家中妻妾成群,漢女和契丹女子,一樣多,還有西域絕色美女,都從西夏和回鶻被他買來享受,他還花重金,從高麗、大理買了幾個美少年,皆做他的書童,陪伴左右。耶律大石多次勸他,不可招惹西域女子,就怕他說漏嘴,讓西域打探到大遼軍情。劉宗吉卻置若罔聞,耶律大石也無可奈何。
劉宗吉見天錫帝耶律淳在問有關高麗國之事,便回複道:“聖主,高麗國說,如若聖主有難,他們會派海船前來搭救。”眾人神情肅穆,麵無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