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子午四人本要去拜訪李師師,偏偏宋徽宗又召見他們進宮去了,原來是趙香雲的主意,隻見身旁多了一人,居然是太尉高俅。
宋徽宗笑道:“你們師父不在,朕就代替他們,款待你們,意下如何?”四人跪拜見禮,千恩萬謝。
宋徽宗大手一揮,笑道:“不必如此,快快請起。”示意他們起來說話。子午四人起身,又給高俅見禮,高俅點了點頭,微微一笑。
趙香雲道:“看看你們,和我偷偷去金明池,一定不過癮,今日,父皇讓你們好好過把癮,此生無憾。”眾人會心一笑。
高俅道:“陛下,帝姬殿下,四位少俠,此番金明池龍舟爭標,便可大飽眼福了。”宋徽宗道:“好,高卿辦事,朕放心。”便引眾前往金明池。
那高俅早已吩咐下去,士卒一個個沐浴齋戒,都在做準備,不敢怠慢。
一路上可是不得了,男女老少,人頭攢動。爭先恐後,都在金明池四周走來走去,熱鬨場麵,令人目瞪口呆,那老頭老太太和小孩子,笑容滿麵,小商小販更是叫賣不絕,喜上眉梢。子午四人見狀,也是喜樂無比,沒想到師父們離開後,自己居然趕上了東京城的熱鬨,這倒讓他們喜出望外。
等宋徽宗引眾進入金明池時,那金明池的岸邊四處早已人山人海。黎民百姓能目睹大宋天子威儀,可謂三生有幸。有人從泉州趕來,就是為了這一日的到來。
畢竟昨日,子午四人早已來過,故而對金明池就並不陌生了,但見許多人駕著船兒,漂在金明池湖麵。那船上插著許多彩旗,或紅或藍,或黃或綠,或紫或青,呼呼作響,這時起風了,湖麵就波光粼粼,波浪洶湧。
不多時,那皇後、貴妃、太子和皇子、帝姬、皇親國戚都來了,群臣和列國使節緊隨其後,一些東京城有名有姓的富商大賈也前來捧場。
子午四人一看,金明池岸邊,早已黑壓壓一片,皆是人頭攢動。那宮中的侍女忙前忙後。
隻見那威風凜凜的宋徽宗高坐寶津樓上,鄭皇後和王貴妃、喬貴妃、劉貴妃、崔貴妃,伴駕左右。太子趙桓、鄆王趙楷分列左右。其餘皇子都靠邊坐。皇長女嘉德帝姬趙玉盤、皇二女榮德帝姬趙金奴、皇四女安德帝姬趙金羅、皇五女茂德帝姬趙福金,看著四個姐姐,作為皇二十四女仁福帝姬的趙香雲笑了笑。王爺、駙馬爺都坐了下來。朱勔、王黼、蔡攸、李邦彥、梁師成,儘皆陪伴入座。
子午四人也靠著趙香雲坐了下來。寶津樓四周,皆是禁衛軍把守,皇城司也穿著百姓衣服,扮作小商小販,都在寶津樓附近。
趙香雲見子午四人盯著寶津樓四周甲士看個不停,就對武連耳語道:“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今日金明池裡,沒有一個黎民百姓,都是京城各衙門口的家眷。那些小商小販,有些是皇城司假扮,有些是東京城正店酒樓的夥計。”
武連點了點頭,樂道:“我也想在東京做買賣,就是不知道做什麼好。”趙香雲道:“你可以賣酸文啊。”普安納悶道:“何謂酸文?”
趙香雲道:“比如有一個員外,今日逛了金明池,請你寫篇文章,記下來這件事,便稱之為酸文。”
餘下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趙香雲道:“東京城許多商鋪,你都可以去做夥計。”子午道:“街頭賣藝,又當如何?”趙香雲道:“不足為奇,東京城街頭賣藝者,比比皆是。除非你與眾不同,玩出新鮮花樣。”
武連道:“我可是文武雙全,故而酸文也可賣,街頭賣藝也綽綽有餘。”趙香雲冷冷的道:“彆吹牛,東京城裡的人物,都是高手如雲,你哪裡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除非你是蘇東坡。”子午四人詫異萬分,齊聲道:“是何道理?”趙香雲笑而不語。
不多時,隻見種溪也過來了,與子午四人打個招呼,眾人寒暄幾句,又有一人前來。種溪介紹一番,原來是張擇端。
子午四人看去,果然是相貌堂堂,氣度不凡,溫文爾雅,謙謙君子。宋徽宗眨了眨眼,張擇端近前道:“陛下,今日有何吩咐?”
宋徽宗道:“今日你與種溪作畫,你二人比試一番可好?”
種溪驚得張大嘴,擺了擺手,笑道:“豈敢班門弄斧?陛下不可如此。”
宋徽宗道:“常言道‘初出牛犢不怕虎。’不可膽怯。此番比試,朕定下題目,叫做《金明池爭標圖》,你們不可推辭。”隨即定了定神色,昂首挺胸。種溪隻好答應下來。
張擇端道:“微臣知道了。”宋徽宗道:“好,愛卿此番定要大顯身手才是,這可是盛況空前,妙不可言。”又看向種溪。
種溪苦笑道:“我也記下了。”宋徽宗環顧四周,後宮、皇子、帝姬、群臣隨聲附和,眾人歡顏笑語。
趙香雲對宋徽宗耳語道:“父皇,子午四人會武功,就讓他們一會在龍舟爭標中大顯身手好了。如若他們輸了,就將他們泡在酒缸裡,變成爛醉如泥。”宋徽宗聽了哈哈大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片刻,宋徽宗一聲令下,高俅吩咐左右,那禁軍士卒便布置好金明池上的爭標比賽事宜。子午四人站起身來,站在寶津樓,扶著漢白玉欄杆,放眼一望,隻見,湖麵上,那高俅早已威風凜凜親自指揮開來。
宋徽宗道:“這金明池爭標比賽,曆來都有個儀式,高卿,可一一介紹,子午四人恐怕並不知曉。”
趙香雲道:“父皇,過一會我給他們說好了。不勞高太尉操心。”高俅看向宋徽宗。
宋徽宗道:“雲兒不可造次,眼下還有皇親國戚,列國使節,這介紹也是為了大宋禮儀,你不可胡鬨。”高俅便介紹開來。列國使節也不免饒有興致,雖說他們都素有耳聞,但新來使節,自然就不大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