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遠、費無極等人登上華山,但見群峰聳立,鬱鬱蔥蔥,雲霧繚繞,仿若仙境。遠眺北峰四麵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台,因此又名雲台峰。唐李白在《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一詩中曾寫到: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裡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聖人在。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穀高掌開。
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
雲台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
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複西歸。
玉漿倘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華山派與終南山交好,皆是名門正派,自然情好日密。華山劍法和終南劍法、青城劍法,堪稱天下三大劍法。而華山劍法又首屈一指,華山論劍便是多少年來江湖上無出其右的一大盛事。此番正值潼關形勢危急,故而一年一度的華山論劍就被迫取消,代之以華山聚義,齊心協力,行俠仗義,保家衛國,固守潼關。
張明遠等人環顧四周,但見四下險峻無比,武連忍不住追問費無極:“師父,華山如此險峻,真是不可思議。”
費無極環顧四周,馬上笑道:“華山猶如一把劍,直插雲霄。天下莫可能及,故而江湖有傳言,華山論劍,才是劍客畢生的榮耀。可見,如若一個劍客不在華山一顯身手,就枉此一生了。”
眼下眾人所見便是西峰,西峰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妙不可言。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冠,因此古往今來,常把華山稱之為蓮花山。
登西峰極目遠眺,四周群山起伏,雲霞四披,周野屏開,黃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鄉神府,萬種俗念,一掃而空。曾幾何時,道家得道高人陳摶老祖在他的《西峰》詩中就歎道:
為愛四峰好,吟頭書日昂。
岩花紅作陣,溪水綠成稈。
幾夜礙新月,半山無夕陽。
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
餘下又指向南麵,叫道:“你們看,南峰氣勢不凡,蔚為壯觀,我們且看看去。”不覺喜出望外。
眾人一同前往,登上南峰峰頂,但見,群山起伏,蒼蒼莽莽,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綿,儘收眼底。大唐詩仙李白登上南峰曾感歎說:
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帝座矣,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
大宋宰相寇準曾至此寫下了詩句,其文曰: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
普安曾請教過阿長,故而對華山了如指掌,就歎道:“這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我等方才見識了北峰、西峰、南峰,眼下便是東峰。這日出華山,便在於此。”
眾人看去,果然蔚為壯觀,但見峰頂有一平台,居高臨險,視野開闊,可觀日出。風景優美,景色宜人,鬱鬱蔥蔥,心曠神怡。
子午一指,笑道:“我聽扁頭師伯說過華山有座玉女峰,華山派的玉女劍法天下聞名,便在此處修煉而成。”眾人前往,但見峰上林木蔥蘢,環境清幽,奇花異草,多不知名。
餘下也聽扁頭提起過,就歎道:“聽說,這華山中峰的峰頭有道舍名玉女祠,傳說是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此峰便被稱之為玉女峰。”
張明遠喜笑顏開:“這玉女峰如此鼎鼎大名,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便有詩文讚美,大唐杜工部便有一詩,恰到好處。”說到這裡,便吟誦道: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穀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費無極見張明遠這般意趣橫生,就笑道:“看看你,到了華山,就喋喋不休,滔滔不絕了。這般詩詞歌賦,出口成章。也沒見你把我青城山誇讚一番,至於終南山,恐怕你早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張明遠笑道:“眼下在華山,觸景生情,在所難免。”
子午素聞華山劍法天下聞名,就仰天長歎:“華山劍法妙不可言,隻恨我沒一把劍。”
餘下道:“豈不聞,天下絕頂高手之間,在華山論劍,正道是,‘無劍勝有劍,無招勝有招’。”
普安卻馬上反駁:“這話太也假大空,對高手來說,很是不錯,可武藝平平之人就勉為其難了。”
武連笑道:“你這才是假大空,實乃屁話。已然告訴你了,武學最高境界便是無劍勝有劍,你還說武藝平平之人不適合,豈不可笑?‘無劍勝有劍’取自太上老君的《道德經》,其中說的便是這般道理,實在妙不可言。”
張明遠捋了捋胡須,語重心長道:“你們可知華山劍法天下第一,而我終南山掌法也不容小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費無極洋洋得意,道:“我青城山也不錯,豈不聞,青城山、武當山、終南山,實乃三大掌法聖地。”說話間,自己也笑,居然把自己的青城山列為當首。
子午不好反駁,隻是笑道:“掌法與劍法,不知哪個厲害。”
餘下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這就看是何人對戰了。”
普安點了點頭,介紹道:“不錯,如若一個劍客天下第一,與一個掌法平平之人,自然是劍客穩操勝券;如若一個掌法天下第一與一個劍法平平之人,自然是掌法高人穩操勝券。”
武連歪著腦袋,反問道:“如若二者都天下第一,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