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參軍恨恨的道:“聽說,當年郭京的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的神兵出戰,金軍後撤了,可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卻不信邪,殺個回馬槍,張叔夜等人猝不及防,東京城破,慘不忍睹。”
趙世傑歎道:“金人的確是膽大包天,來我大宋腹地如入無人之境!實乃世所罕見之事,令人無法明白。”
種浩道:“誰說不是,其中必有原委。東京城如今陷落敵手,他們挾勝以戰,意圖一鼓作氣,難怪無所忌憚。以為我大宋無人了不成?氣煞我也。”
張明遠道:“事到如今,畢竟紙包不住火。今日一戰雖挫敗了金人銳氣,不過金人勢大,不可掉以輕心。”
費無極道:“潼關恐怕勢單力薄,難以久存。還須從長計議,共克金人。我等定當火速趕往京兆府才是,趙掌門,此番可要多謝相助了。”
趙世傑笑道:“唉!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如若還有需要,我等定當赴湯蹈火再所不辭,金人在中原殺人放火,東京城慘遭迫害。如何不令人痛哭流涕。方今天下,自然以大局為重。這便去了,萬望保重,後會有期。”
種浩與將領回應道:“後會有期!”
華山派大弟子關風拱手道:“將軍後會有期,明遠、武連二位先生後會有期。”
華山派二弟子葉雨點了點頭:“此番金兵落荒而逃,恐怕還會卷土重來。如若不派官軍抵禦,恐怕難以招架。”
種浩深以為然,語重心長道:“不錯,朝廷如若不派大軍阻擊,僅憑此番恐怕不行。金兵如若卷土重來,如之奈何?”搓了搓手。
子午素知華山派劍法獨道,看了關風的寶劍,就羨慕不已:“關師叔,你這寶劍不錯。”
普安盯著葉雨的寶劍,讚不絕口:“葉師叔的寶劍也很好。”
武連倒沒感覺有什麼特彆之處,就笑道:“寶劍於劍客頗為重要我這般武林高手就不需要了。”
餘下破涕一笑:“你彆吹牛,你如若是武林高手,我就是武林至尊。”眾人哄堂大笑,興高采烈。
趙世傑道:“後會有期!”說著引弟子往華山去了。少林寺弟子也辭彆張明遠、費無極、種浩等人,隨華山派弟子一同離去。
嵩山派陸九舟看向張明遠等人:“你們南下揚州,可有什麼收獲?”
泰山派魯長安聽說了黃天蕩大捷,就追問開來:“韓世忠可謂英雄人物,不知你們見到他的武藝了沒有?聽說此人智勇雙全。”
崆峒山馬政介紹道:“我與他小時候玩過。韓世忠是延安府人,後來我聽說過他的故事,他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叫做梁紅玉,聽說是個官妓。韓世忠雖說在黃天蕩很厲害,畢竟放走了兀術,可見他也不過如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子午四人麵麵相覷,沒想到馬政還是秉性難移,說些莫名其妙的風涼話。好在此人不助紂為虐,做金人的馬前卒就很好了。
昆侖派玉龍飛雪一怔,對馬政雖說有些不滿,可畢竟此人此番潼關之行也有些功勞,就不再斤斤計較了,馬上仰天長歎:“潼關為兵家必爭之地,金兵必然會卷土重來。”
種浩神色緊張,擔驚受怕道:“這便是我所擔憂之處,畢竟西軍眼下大不如前。自從童貫被誅以後,西軍就群龍無首,靖康恥後,皇上登基大寶雖說社稷有主,可偏偏他又南渡而去。西軍的軍餉越來越不濟,這老弱病殘,無法招架金軍的圍追堵截。洛陽很快淪陷,也是這般緣由。”
劉參軍歎道:“京兆府的西軍和延安府的西軍用於防範西夏,潼關就勢單力薄了,畢竟太原失守,洛陽失守,關中就麵臨兩麵夾擊的危機。我時常擔驚受怕,如若金軍從河南府西進,西夏從蕭關東進,兩麵夾擊,京兆府與延安府豈不成為甕中之鱉了。這便如何是好?”
眾人麵麵相覷,越想越後怕。各大門派相約,如若京兆府受金兵圍困,自當趕來解圍。
不多時,各大門派辭彆張明遠等人,離開潼關,回山去了。張明遠等人送彆之際,念念不忘,依依不舍。
等各大門派離去,張明遠聽了種浩方才的話,也擔驚受怕起來:“就怕西夏與金國聯合,圍攻我關中。”
費無極神情肅穆,仰天長歎:“這就麻煩了,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沒想到形勢急轉直下,猝不及防。還想著潼關如若據守,金兵就進不了關中。”
子午憂心忡忡開來:“可眼下,關中隨時隨刻都麵臨被金兵攻破的險境。”
餘下道:“我看,要留下來守潼關,絕不可讓潼關失守。”
普安悶悶不樂,搖搖頭道:“各大門派走了,我等勢單力薄,如之奈何?”
武連不慌不忙道:“這也沒什麼,畢竟各大門派下山不可曠日持久,他們也怕被金兵搞得筋疲力儘。他們可以下山助力已是很不容易,豈可苛求?”
種浩聽了這話,捋了捋胡須,黯然神傷,氣道:“都怪我治軍不嚴,許多守將居然臨陣脫逃,如若不然,也不會麻煩各大門派前來拒敵。他們可來已是萬分感謝,夫複何求?”
劉參軍勸道:“將軍不必如此自責,那些貪生怕死之徒,乃是心懷鬼胎。他們走了就走了,當務之急,要重整旗鼓,力挽狂瀾。”
張明遠看向子午四人,叮囑道:“京兆府不可一日無人,你們四個就留下據守潼關可好?想必金軍一時半會還不敢大兵壓境。”
費無極安慰四人:“你們跟隨韓世忠在黃天蕩大戰過,此番也看了種浩將軍的帶兵打仗,你們可學到了一些本領,想必耳濡目染也會了一些。還望你們不可膽小怕事,要學會帶兵打仗。”
種浩一看,四人一臉茫然,也很是難為情,就安慰道:“放心好了,我會留下劉參軍,你們有什麼難處就問他好了。他跟隨我抵禦過西夏人,頗有韜略。”
子午看向劉參軍,馬上追問:“將軍,不知你可有什麼固守城池的良策,還望賜教?”
劉參軍介紹道:“潼關之地,易守難攻。實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要想據守潼關,必得疑兵之計。”
餘下依然追問道:“還望將軍說個明白。”
劉參軍道:“女真人擅長者,以何當先?”
普安道:“鐵騎突襲。”武連道:“不錯是鐵騎。”
子午道:“世人皆知,將軍何必多問。”餘下道:“女真人的狼牙棒也厲害,還有那彎弓射箭的本事。”
劉參軍道:“關中一馬平川,最怕鐵騎來襲。當年曹孟德大戰馬超,馬超便以鐵騎長槍占上風,可曹孟德聰明過人,戰與不戰不由馬超說了算。金兵此番來襲,也是鐵騎,如若在一馬平川之地與金人作戰,我軍豈不自取其辱?隻好據守潼關,曠日持久,金軍必定自亂。如若突襲金兵糧草大營,便是官渡之戰的再現。就怕我軍怯敵逃跑,就麻煩了。我大宋步兵多,鐵騎少,此乃短處。金兵步兵少,騎兵多,此乃長處。金兵遠道而來,對關中風土人情不甚了解,地理方位也是模棱兩可,便是他們的又一大短處。可我軍的短處也不少。如今勇猛不如金兵!”眾人聽了,莫不歎服。
喜歡兩宋傳奇請大家收藏:()兩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