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回到青城山,就看到怡樂了,後麵跟著明浩。
普安馬上追問:“你們兩個小家夥如何就熟識了,快說說看,你們初次見麵,如何情形?”
子午、餘下、武連過來了,看著明浩與怡樂,不知普安要他們做什麼,就看向兩個小家夥。明浩與怡樂見狀,心知肚明,馬上表演開來:
明浩轉過竹林,看見前麵一個小道童,撅著屁股,不知做什麼,就近前,躡手躡腳,問道:“你是怡樂麼?撅著屁股做什麼,莫非犯錯了,受懲罰麼?”
怡樂坐在地上,看向明浩:“你就是明浩?你從終南山來?”
明浩撓了撓後腦勺,問道:“你如何知道?”
怡樂舉著手指頭:“哥哥們說過,有一個小孩叫做明浩,最喜歡調皮搗蛋。”
明浩馬上悶悶不樂,雙手叉腰,眼神帶著凶色,瞪了一眼怡樂:“你才調皮搗蛋,我明浩是聰明過人。”
怡樂伸出手臂,勾了勾手指頭,不服氣道:“來,你敢瞪我一眼,看我不打你個落花流水。”
明浩也針鋒相對:“彆吹牛,我明浩也身手不凡。”
說著二人居然又表演起來,二人抱著對方,摔起跤來。起先鬨著玩,不知何故,居然臉紅脖子粗。眾人見狀馬上製止,原來二人還是在演戲。
怡樂伸出大拇指:“明浩,以後要不要叫我哥哥?”
明浩高聲道:“還是做兄弟比較好,我二人可相差無幾。”
怡樂樂個不住:“好,一言為定,我們是好哥們。”
正在此時有人過來了,眾人看去,原來是費無極在仰天長歎:“你們看小孩子鬨,有什麼意思?真是一群大孩子。”
阿長卻笑的前仰後合:“可不是,在我們眼裡,他們都是孩子。”
費無極對阿長耳語之際,認真道:“此番明紅與月兒、明浩上山,就怕引人注目。如若青城山多了女流之輩,這風言風語可就麻煩了。”
阿長也輕聲細語,笑道:“看看你,當初讓他們來的是你,如今人都來了,你可不能反悔。”
子午不知師父與師伯說什麼悄悄話,隻是看他們麵色不佳,就問道:“師父、師伯,明紅與月兒、明浩今晚哪裡住,可安排妥當了?”
餘下提議道:“我可知道青城山分前山與後山,不知何處風景如畫,姑娘家的,住個風景如畫之處自然最好。”
普安心知肚明,馬上笑道:“還是後山比較好,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雲霄,冬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
明浩一聽,吐出舌頭:“眼下秋高氣爽,轉眼間就秋去冬來,哥哥們要凍死姐姐和我麼?”
聽了這話,費無極、阿長哈哈大笑。
武連擔憂道:“前山古跡眾多,建福宮、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皆是人頭攢動,人聲鼎沸,香火旺盛之所。如若住人,就怕不清淨。”
明紅若有所思道:“我看夏日到後山比較合適,眼下秋去冬來,我們還是與大家住的近一些比較好。”
月兒卻犯難道:“在終南山上,我們與大家住的近,總覺彆彆扭扭如今到青城山也要如此麼?”
明浩擺擺手:“沒事,我不在乎,怡樂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怡樂道:“大哥哥眼下不與明浩住了,他們二人好似也不喜歡怡樂了。”
明浩也笑道:“可不是,他們也不與我睡覺,上次在終南山,我跑到子午哥哥的被窩,他居然害羞了,打我屁股。讓我出去,原來他光著身子睡覺,還害羞了。”
怡樂樂道:“洗澡這事,哥哥們都不與怡樂在一起,怕也害羞。”
明浩點頭道:“如今好了,我們兩個是好哥們,在一起就不害羞了。”
怡樂笑道:“這個嘛,我看也說不好。你看咱們也不小了。”
費無極對眾人叮囑道:“你們一路辛苦,到青城山不必拘束,不過青城山人多眼雜,尤其香客頗多,不可亂走。你們可記下了?”
阿長吩咐道:“青城山與終南山有所不同,終南山多隱士,青城山多神仙。”
費無極笑道:“這神仙說的是長壽之人,好養生之術者。”
阿長介紹道:“眼下我青城山與武當山、齊雲山、龍虎山,號稱四大道家仙山。”
子午不解道:“為何我終南山不能位列其中?還望師叔教誨。”
費無極歎道:“這還要拜女真人所賜,女真人眼下占據京兆府,終南山遭遇戰亂,自然就大不如前了。”
阿長繼續介紹道:“青城山曆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禦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予以紀念。這丈人山可謂我青城山本名。”
費無極道:“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此後青城山就名噪一時了。”
阿長畢也恭畢敬,馬上解釋開來:“東漢順帝初年,張道陵入鶴鳴山修道,創立五鬥米道.亦即天師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費無極娓娓道來:“漢安二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原本土宗教,稱之為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原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阿長回憶往事道:“據說,當年隋唐朝廷對道教的扶持很是賣力,使當時的青城山成為‘神仙都會之府’。”
明紅也早有耳聞,笑道:“天寶之亂後,中原不寧,唐玄宗、唐僖宗先後入蜀避難。唐末五代,道門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曉、陳摶等曾遊青城山,杜光庭、譚峭等皆終老於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