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雲: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
回首望君柳絲下,揮手彆君淚難休。”
……
這首詩,寫的就是長安“灞橋折柳”。
“灞橋折柳”是很有名的典故,尤其在西安地區極為有名。因此,要想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西安人,隻要問一下他知不知“灞橋折柳”就可以了。
不知道“灞橋折柳”的西安人,通常都是假西安人,簡稱“假人”。
……
一晃又是幾天過去,轉眼到了四月二十六日,離約定之期還有五天。
董卓在做著禪讓稱帝的準備。
而王通,則帶了典韋及數名親兵,騎上戰馬,出城向南,來到了位於渭水之濱的灞橋之上。
不過,王通今天卻不是來“折柳送彆”的。
也不是來寫詩的。
而是來找人的,這次王通要找的,便是……徐晃。
……
數天之前,王通得到“黑冰閣”人員稟報:楊奉的軍隊已從新豐調至灞上軍營,而楊奉的部將徐晃,則每天早上都會到灞橋邊上的柳樹林中習武。
所以,這一大早的,王通就帶了典韋等幾名親兵,屁顛屁顛地跑到了灞橋之上。
此時,晨曦微露,朝陽初升。
百鳥爭鳴,和風扶柳。在那柳林邊的一塊空地上,果然有一隻彪形大漢拿著一把斧頭在那裡砍來砍去。那形象,倒有幾分像那個……《熊出沒》中的光頭強。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徐晃。)
……
一把巨大的板斧,被那人舞得呼呼生風。斧隨人轉,身隨斧動。一人一斧融為一體,人即是斧,斧即是人。乍一看去,似乎那人周邊全是鋒利的斧刃。
勢大招沉,大開大合!
偶爾還吐氣開聲,發出“嗨嗨嗨”的叫聲。
這就是被稱為“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了。
……
王通讓典韋等人都在橋頭附近等候,獨自一人提了奔雷狂刀向柳林走去。
徐晃非常機警。
在王通走到距離徐晃大的的二十步時,徐晃便停了下來,有些詫異地看著王通,開口問道:“蕩寇將軍一大早跑來河邊,莫非找徐某有事?”
王通笑了笑道:“聽說徐將軍武藝不錯,前來一試。”
“那就請王將軍指教!”
兩人以前也是見過麵的,一聽王通提出比武,徐晃也不客氣。後退數步讓出戰場,向王通抱了下拳,然後單手一提大斧,身軀微蹲,擺出一個全神戒備的架式。
沉穩如山,淵亭嶽峙!
王通一看這架勢,微微點頭。左腳趨前一步,長刀從地上彈射而起,雙膀蓄力,一招“力劈華山”砍向徐晃左肩。
徐晃身形微側,以斧柄隔開王通的刀鋒,不退反進,巨斧左擺,還了一招“橫斷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