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秦軍於墨河西岸,築棱堡兩座,設軍寨,蒙恬率領1000騎兵、5000步卒,駐守此地。
大秦鐵騎,開始在北漠大地西部馳騁巡視。
這三個月,被蒙恬俘獲的涼國商賈隊伍,就多達六支。
雖然大部分涼人死硬,但倒底讓他撬開了口子,得知了涼國與北漠通行的秘密。
原來之前涼國便在群山峻嶺之中,披荊斬棘,開辟出一條小路,通往關外。
隨後涼國在附近征服一支名為婁煩的草原部落,以此地築造關隘,名為婁煩關。
婁煩關初始隻能容納一人背負物資行進。
經過許久開辟、疏通道路,如今最狹窄的區域,也已經能夠允許一輛大車通行。
關城目前雖然隻是以夯土建築,但位置險峻無比,關外地形崎嶇,甚至比黑水關更加易守難攻。
而隨著秦國在關外發力,涼王索文山,更是命令太子索玉親自坐鎮,加緊建築關城。
蒙恬以騎兵抵近之時,此地已經初具規模,關城之前,甚至已經挖掘出護城河。
很顯然,涼國這兩處關隘都打造的固若金湯,在秦國不願意用人命去填的情況下,急切之間根本無法攻破。
秦國數月之間,在涼國身上沒有討到便宜,這令涼國君臣都頗為自得。
......
黑石城,近些時日,大量秦國民夫,將諸多木板、鐵鏈、小船,從碧波城運輸到此地。
三月時間,大秦工部已經摸索出一套嵌合組裝連環船模型。
這些小船四麵皆有榫卯結構組成的配件,可以分解成一個個標準模板。
工部工匠們,每人負責一處,上刻建造工匠姓名、建造時間。
因為秦國度量衡早已統一,因此即便是完全沒有見過麵的工匠,將其模板組合到一起,也能迅速將船隻拚接在一起。
這些木船比木筏要結實一些,但單獨一艘,也隻能載上三四人左右。
不過這些木船首、尾、左、右,皆能快速拚裝,加上大量羊皮筏子在兩側增加浮力,可迅速形成大片浮動連環船平台。
其上再鋪裝木板,便形同浮橋,浮力可觀。
且船隻之間有能夠讓水浪穿過的空隙,即便是墨河這種滔滔水流下,也不會被輕易衝垮。
孫武與黃蓋,以及嚴洛特地派來助陣的典韋,此刻已經暗中抵達黑石城,此地西麵墨河河段,並非最狹窄處。
但也正因為如此,更能出其不意,在此地設連環船之策,成功可能性更大。
此外,秦軍還打造了大量鐵鏈,隻要這連環船能連通兩岸,便可迅速串聯鐵鏈,增設浮橋。
黑石城中,如今也齊聚了2萬精銳步卒。
第一批渡河者為了減輕重量,無法身披重甲,隻能攜帶弓弩、兵器和大盾。
他們渡河之後,需要以血肉之軀阻擋涼國士卒,以保證後續士卒能夠源源不斷的渡河。
此外還有善於營造的青壯庶民,背負鐵鍬、木棍、繩索。
他們的任務,就是渡河之後迅速營造圍欄、拒馬,並挖掘溝渠,設立營寨。
這一日,正是月朗星稀,風波平靜之時。
墨河黑水滾滾,泥沙俱下,東岸方向,數萬秦國士卒、民夫已經齊聚此地。
岸邊首先打樁,固定好幾艘普通渡河船隻,其上鋪上木板,以此為首,一輛輛用大車運輸,麻布掩蓋的木船迅速拚裝下水。
哪怕視野昏暗,但此刻拚裝船隻的民夫都是在大澤湖演練了三個月的熟手,閉著眼睛也能以最快速度將其拚好。
一艘艘木船被鋪開,邊緣還掛上吹足氣的羊皮筏子,大片木質浮台迅速朝著對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