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從心所欲院使告老 裁冗衡鈔尚書履新(2)_武英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英殿 > 第14章 從心所欲院使告老 裁冗衡鈔尚書履新(2)

第14章 從心所欲院使告老 裁冗衡鈔尚書履新(2)(1 / 1)

話裡話外,永樂還有挽留的意思。但年近八旬的人,當差就要有責,馬高鐙低的事實在難免,戴原禮去心已定,垂下頭,謙恭道:“一些傳聞,也是越傳越虛了。救人本就是醫生的職責,大家都一樣。這些年,宮裡宮外走動,皇上抬舉,浪得一些虛名,實不足謂。臣之乞骸還有一因,老恩師丹溪先生將畢生所學皆授於臣,醫理高深,大見於用,失傳於世太可惜。這些年因醫務匆忙,略加整理,初成《證治要訣》《證治類元》《類正用藥》草稿,卻沒有工夫細心雕琢。另外,臣還想為丹溪先生之《金匱鉤玄》做一些注釋和訂正,風燭殘年之人再耗費不起了。”

戴原禮偷覷,料是修書的事打動了皇上,遂繼續道,“若得幾書付梓,頒行天下,多救黎庶於病榻之中,上可答皇上多年眷顧之恩,下可複吾師拳拳教誨之情。”

“千鈞重任,朕複何言?你是知道的,朕也愛書,也在修書,不忍千古之孤本散逸失傳,故修大類書將千載文字傳之後世,既為著檢索方便,也為著保存先代之書,你與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可遂了你的願,看著你走,朕的心裡還是不大舒服!”

戴原禮終於用修書的理由打動了永樂,情趣相投,君臣默契,說走,他的心中也酸酸的,顫微微站起,要給皇上行禮謝恩,永樂忙擺手阻止,心思飛轉,已換了話題,“愛卿榮歸後,這太醫院由誰掌管最好,朕要聽聽你的意見。”

戴原禮雖然年老,但心智卻十分清晰,皇上即位幾年了,不要說這些個禦醫,就是天下官吏之臧賢優劣都在他心裡了,還要自己說嗎?他猜測著皇帝的心思,莫不是要推燕府舊人,皇上不好開口?其醫技雖一般,但對皇上的忠誠卻不容置疑。

陸續由燕府調任太醫院的幾個醫生一個個浮在眼前,高矮胖瘦都不打緊,隻是這人品讓人輕易摸不透。戴原禮謙恭一笑,試探道:“皇上好眼力,臣等望塵莫及。陳克恭、王彬、袁寶都是良醫,醫技也不錯,宜加任用。”說得很勉強。

永樂見他如是說,略感不爽,但也不介意,言道:“此三人朕也看好呢!就依愛卿所言。卿歸鄉之後,朕欲任太醫院判韓公茂為院使,陳克恭等三人為院判,卿以為如何?”

戴原禮攢攢眉,略一思索,皇上看人,真是入木三分,自己那點小心思早被他識破了,用太醫院老院判韓公茂為院使,順理而成章,陳、王、袁三人為院判,又重了北人,正所謂南北、新舊融合,無懈可擊。按常規,他也想推韓公茂,這個人是院判不說,且醫技精湛,為人也溫純謹慎,堪稱院使第一人選,隻是想迎合皇上,又不大情願,才說了三個人。

永樂明知故問的步步進逼,讓戴原禮略覺尷尬,誰讓他要曲意逢迎呢!皇上做出的正確抉擇,又不得不讓他從心裡佩服:“皇上高屋建瓴如日如月,非臣等星火所能企及,用他為掌院,臣無異議。”說罷拱手。

永樂悵然。連八十歲就要歸鄉的老臣都要千方百計迎合皇上,聽一句臣下的真話實在是太難了,他不想責怨老人,所以,這種心緒也就一帶而過了。

永樂捋了捋長髥:“卿半生為皇家效力,於朝廷、於我朱家都有大恩。讓鄭賜在禮部

安排賜宴,賜銀三百兩,寶鈔五百錠,由驛站榮歸,卿何時想朕了,可以隨時回來。’

“天還熱著,戴院使倒是滿麵春風,有什麼喜事?”夏原吉來到武英殿時,適逢戴原禮剛剛出來,就調侃了一句。

“是夏尚書啊,你看是不是喜事?皇上準我致仕,告老還鄉了。土埋到肩的人,過幾天陶元亮似的不當差的閒日子。”

戴原禮的言語中透著多年來少有的輕鬆。雖說皇帝信任,可給皇家的龍子龍孫診病,那份揪心伴了他幾十年,終於如釋重負了,連走路都感輕鬆,便覺得自己又年輕了。

“耄勤之年,無官一身輕,也算喜事。我說院使這般興奮,改日一定登門拜望,為您送行。”原吉強忍著從鬱家帶來的悲戚,說著話已來到武英殿門口,和火赤、薛斌等打了個招呼就隨黃儼走了進去。

“鬱尚書駕鶴西去,朕甚心痛;方才,戴原禮又請求致仕,那麼大年紀,話說得委婉,朕沒有不準的道理,生離死彆,人之常情,可朕的心裡還是不自在。”

永樂說這話的時候,連聲音也低沉了。夏原吉雖也有拂不去的哀思,卻不得不安慰道:“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皇上是個重情誼的人,該安置的已安置了,對得起走的人,也對得起後來的了。人世滄桑,後浪推前浪,老的去了,年輕人才會頂上來。幾年來,皇上對臣下之情至深至重,忽地就走了,所以才感傷。但陛下是一國之君,民政、軍政,邊關、屯種,天下多少事務需要聖斷,萬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調養好聖躬才是。陛下這份心思也讓臣子們感懷不儘了,臣代鬱尚書全家和戴院使再謝陛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原吉言罷跪下,給皇上行了一個大禮。“不提這事了,讓人傷感,起來,說說部裡的事。”永樂勉強著換了話題,“財者,為國之命而萬事之本。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鬱尚書打理邦賦十幾年,國庫充盈,不少舉措垂之後世以為正典,故朕說他是‘天下無二’,不知你任堂官後有什麼打算?”

“臣蒙鬱尚書教誨十數年,這次主持部務,和古樸等侍郎也議過,尤其是治水、治蝗期間,和地方官員百姓接觸,頗有所感,一些想法正要給皇上上條陳呢。”

“那就說來聽聽。”永樂道。夏原吉胸有成竹,他的全部憂國憂民的心思恨不能在此時全部展現,讓一個大明王朝繁榮昌盛,尋常小民有個安穩日子。

“鬱尚書在時,”夏原吉目視前方,似是看著武英殿的藻井,又像是眼前一片政務,正等待著他的梳理,“首請重定宗室親貴祿米之製。皇上知道,那得需要多大的膽量和氣魄?鬱尚書說了,先帝聽納了,親王祿米由每年五萬石減為一萬石,郡王以下各遞減有差,此議所慮之長遠,非常人所能及。麵子上似有些不儘人情,於親親之誼淡了些,但於國家卻是永久之利。皇家代代相傳,子孫日盛,有朝一日,國庫收入怕是連宗室祿米都供應不上了,這樣一減數量就少多了。而皇上對親王的賞賜也不少,就親王來說,不會有什麼妨礙。”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 剛進入六扇門,罪犯係統什麼鬼? 劍修,狗都不談 獸源史詩 貪戀她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 [綜英美]哥譚鼠鼠人 校傲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