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酒狀元敬酒變豪飲 周廉使抓貪反被抓(2)_武英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英殿 > 第45章 酒狀元敬酒變豪飲 周廉使抓貪反被抓(2)

第45章 酒狀元敬酒變豪飲 周廉使抓貪反被抓(2)(1 / 1)

“在府中做些什麼事,有沒有請過盛寅?”“請過了,”高煦微微抬頭,聲音很低,眉心已擰成了一個疙瘩,像是用儘氣力在支撐著頭顱,“盛太醫的醫術非等閒可比,三劑藥下去,兒臣的懵懂怪異之狀即消了大半,晚上也能睡個囫圇覺了,還暗自慶幸呢,誰知,停了藥又犯了。兒當壯年,總不能天天以藥相伴,不吃了,睡不著時就帶上護衛到外麵走走。可如今,這街上也不安靜,東家搶、西家盜的,真怕遇上個歹人,身子又不好使,小命就沒了,所以,早晚的隻在府中走走。”

多麼巧妙的回答!身處病中,於南京的混亂憂心忡忡又無可奈何,告了狀又不露聲色,早不像當初指責太子時那麼直白而不給自己留餘地了。

“如你所言,朕北巡的一年多,南京是出了不少事,”永樂雖憐憫漢王,有些細事他還是要問問。

“應天府尹向寶、五城兵馬司指揮使徐野驢向朕奏報了,抓了幾個毛賊,但死人的案子卻一個沒破。朕雖對其無能嚴加痛斥,看樣子也不會有大進展。讓朕奇怪的是,不是從他們嘴裡,而是從旁人那兒隱約聽說,烏七八糟的事不知怎麼就和漢府扯上乾係了?”

“一定是……”高煦一急,剛要把矛頭直指太子,卻突然打住了,“一定是奸人蠱惑,誣陷兒臣啊!”高煦嘴上這樣說著,心裡也在打鼓。皇上能把這事說給他,什麼意思?是不是已掌握了足夠的證據了?轉念一想,應該不是。找的都是京外人,拿錢辦事,事畢走人,誰跟誰都不認識,誰說也都是猜測,不會有切實的把柄吧?

高煦把過程捋了一遍,便有了底氣,“想必是有人用了障眼法。這兩年,京師都亂成

什麼樣子,怎麼向皇上交代?交代不了了,就要把臟水潑出去。一些醜事,彆人不願說罷了。”

高煦雖未直指,永樂早聽出了他的話中有話。回來一年了,經盛寅調理和王貴妃勸解,無論是病痛還是權妃之死的哀痛都已好多了,永樂一門心思想處理好家事國政,難得的心緒平和,他做了個手勢讓黃儼和所有的太監、宮女都退了出去,眉彎擰著,淡淡說道:“沒有旁人,我父子二人儘可敞開心扉直言,朕要知個究竟。”

“兒臣該說的已說了。”高煦回的很乾脆,故意賣關子。“你知道朕要聽什麼。”“兒臣心裡裝的事太多了,倒願讓它爛在肚裡。”“為甚?”“就怕外人說我兄弟反目,父皇的臉麵不好看啊!”

永樂心下一顫,又看了看兒子,可憐兮兮的,那麵容猝不忍睹。永樂既覺他委屈,又覺他確實長大了,越來越溫順,也越來越能扛事了。父子之情,兄弟之誼時時裝在心中,不像剛封漢王那陣子,不管不顧。

“朕說了,今日隻我父子二人,不必顧慮。”高煦偷眼看了永樂一眼,見他真真期待的樣子,便努力著使出渾身氣力,就像是要洗刷多年的冤屈,泄憤的閘門終於打開了。“兒臣大門不出,也隻是聽說,不敢說鑿實。”臨說,他也給自己拉出一個盾牌,“父皇離京的一年多,他恨不能把身邊都換成自己的人,連解縉這樣目無君親、結黨營私的囚犯,他竟關照得十分妥貼,入監如在家中,幸得他畏罪自殺了,要不,還不知會鬨出什麼笑話;還就是硬和父皇頂著,父皇說盛寅醫技高,給父皇調理,給太子妃調理,給兒臣調理,都很好,可他卻總找盛寅的茬兒,給太子妃治病那當口,錦衣衛就在東華門外候著,出一點紕漏,盛寅就沒命了。弄得盛寅時時自危,直想離開太醫院;他後宮的不檢點父皇或許有所耳聞,這一年多又羅列了好幾個……”

“不用說了。”永樂打斷了高煦,一切儘在掌握之中。知子莫若父,兩年多以前還吆三喝六、滿嘴跑大船的高煦今日竟信誓旦旦、一本正經又無頭無尾說了幾件太子的事,永樂心中翻騰著。件件都是陽奉陰違,件件都是膽大包天,明裡裝仁裝癡,暗裡卻和自己對著乾,朕在位還尚且如此,朕萬歲之後還不把朕的墳墓都掀了?他發了一下狠,若有了真憑實據,沒什麼留戀的,今日廢了他,免得他來日作孽。

這個朱高熾啊!多少年來就是他的心病,這個心病終於到了該治的時候了。

皇後徐儀華年輕時何等美麗、何等曼妙的身材,怎麼就生出這麼個肥肥胖胖、蠢豬似的長子來?又是個嫡長子。二子高煦酷類自己,摧鋒陷陣無以匹敵,雖然心中的墨水少了些,總比這一堆囊肉看著舒坦,永樂打定了主意。

高煦說出了多少日想說而沒有機會說的話,連身上也輕鬆多了,竟有些忘乎所以,規規矩矩磕了頭,卻大步流星退了出去,一瞬間,忘記了自己是個久病的人。望著他的背影,永樂癡癡地半晌兒沒說話。

奉天殿外,文臣以道衍為首,武臣安遠侯柳升以下,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內閣、翰林、科道、外省進京陛見的大員、各番國朝見的使臣約莫二百餘人等候在奉天殿外的朝房和院中,天不很冷,朝臣們或同鄉同誼、或同僚部屬三三兩兩湊在一起寒暄,敘著舊,抑或說說任職的趣聞,不時傳來一陣輕輕的笑聲,隻有一向風趣的楊榮和幾個閣員一臉的嚴肅,顯然是心中有事,和這正月朔日的氣氛不大相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聲綿長、好聽而略帶沙啞的“皇上駕到!”的聲音,立刻使這稍有些混亂的殿院變得鴉雀無聲。眾人按品秩列隊魚貫而入,樂聲大作,皇帝身著朝服緩緩下轎,扶著黃儼的臂膀徐徐升階,威武莊嚴。待皇上在禦座上坐定,隨著讚禮官“一拜——、再拜——、三拜……”的口令後,“聖躬萬福!”的新年祝福響徹奉天殿。

三跪九叩大禮後,群臣分文東武西侍立,太子在金台前第一位,金台東西兩側是內閣官員和錦衣衛。永樂意氣風發,神態雍容,掃視了一眼群臣,侃侃而談:“正月朔日,陽氣漸旺,朕應時節,受百官朝賀。儀禮已畢,今日可以不循常禮,索性放開些。”

百官一片疑惑。莊嚴肅穆的奉天殿,怎能放開些?不知皇上什麼心思,靜靜等待。寂靜中,永樂輕咳一聲,繼續他的講話,“又是一度春風勁。朕即位已是第十個年頭,一時記不起九年中做了些什麼。方才在奉先殿祭祖,望著父皇遺像中慈善的麵容,便生出許多感慨。太祖皇帝與先朝眾臣出生入死,不避刀光劍影,不避彈雨矢石,曆十七載而開創大明基業,在位三十一年,一振前朝百年之頹風,重開後世萬代之盛舉。刷新朝政,整飾吏治,宵旰勤政,孜孜求治。

眾卿知道,父皇在位時,最恨結黨營私、貪汙舞弊、驕橫跋扈、壞亂國法之人。洪武十三年殺胡惟庸,十五年整治空印案,十八年殺郭桓,二十六年殺藍玉,貪官汙吏卻前仆後繼,斬殺不絕。宋元亡國,殷鑒不遠,思之令人不寒而栗。牽連的數萬人不曾結黨舞弊嗎,還有人替他們叫冤?”

他的聲音在廣闊深邃的大殿中回響,與從四壁傳回的餘音混合在一起,透出極威嚴的氣勢,響徹在紫禁城上空。眾大臣麵麵相覷,不敢想洪武朝太祖皇帝殺得軍中再無剛勁武勇之士,殺得文臣整日裡提心吊膽,三緘其口。不知這喜慶之日的“放開些”,皇上為何會說出一大堆殺人的事。

“朕生於戰亂之時,年幼時曾在中都鳳陽習文演武,遍曆民間百姓疾苦。到藩邸的十幾年也曾遍訪民瘼,問疾問寒。即位以來,不貪鐘鼓之樂,不愛錦衣玉食,不避朔漠風寒,不畏刀槍箭雨,夙夜不倦,朝報夕賑。何者?使寒者得其衣,饑者得其食,鰥寡孤獨者得其所養,立誌創一代守成之盛世。從南京到北京,又從北京到南京,沿途多少郡縣,朕雖知其有所掩飾,但所見所聞,也能知個大概吧?然一些郡縣,今日報祥瑞,明天送嘉禾,要麼連篇累牘說萬民樂業,路不拾遺,欺朕嗎?”

永樂目光炯炯,傲視群臣,說得大家都低了頭。“眾所周知,災異之年最易作亂鬨事,可九年來,除了個小小的李發良,河南、山東、山西蝗災,浙西、江西、湖廣水災,雲南、廣東風災加雹災,災害不可謂不小,卻沒有大亂,為什麼?一則朕一再下旨輕徭薄賦,及時派員救災,賑濟百姓。二則地方官吏有所作為,懂了‘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道理,拿百姓當回事。一些老臣講過,父皇在位時,常對陛辭的府州縣官員說,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不濟,像初飛之鳥,初植之樹,不能拔其羽,不得撼其根。這些話在大臣中傳誦了幾十年。朕知道,一部分官員這樣做了,拔尖者莫過於山東汶上的史誠祖、東阿縣的貝秉彝、浙江錢塘的葉宗行,還有原錢塘知縣黃信中,原開化知縣夏升,原青田知縣謝子襄,等等,他們勤勞王事,心在社稷,數年之內土田增辟,戶口繁滋,百姓安居樂業。朕要升遷他們,百姓都舍不得,牽衣頓足,詣闕上書。百姓皆朕赤子,庶民之願朕能拂了嗎?當然不能。所以升職之後繼續留任,有了他們的治績,才有了我大明王朝的蒸蒸日上。

世人常讚唐末張全義於黃巢之亂後的治洛之績,缺牛給牛,缺種送種,勸民互助,又到田間地頭,民人家中,噓寒問暖,獎勵耕織。結果呢,遠近之民趨之若鶩,兵燹後的洛陽五年之內號為富庶。諸位愛卿,隻用了五年哪!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綜網:從速刷打灰開始的戰鬥天選 無趣的白月光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 穿成殘次品?全星際大佬嗜我成癮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