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毀太子漢趙弄陰損 扞東宮金忠托天冠(1)_武英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英殿 > 第67章 毀太子漢趙弄陰損 扞東宮金忠托天冠(1)

第67章 毀太子漢趙弄陰損 扞東宮金忠托天冠(1)(1 / 1)

永樂和楊士奇的談話,黃儼被趕到殿外聽得不甚清楚,但他還是向高煦透露了一些皇上追問南京諸事、估計已涉及漢府的細節,高煦驚出了一身冷汗。既震驚那個看似愚笨的皇太子不露聲色的查訪,更震驚東宮輔臣楊士奇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頂著離間骨肉的罪名把這些事捅給皇上。縱然是百不吝,得了黃儼的信兒,朱高煦還是膽顫了。

八月末,他奉靈柩縱馬北上時,江邊那陰損的一笑,留給了南京一大堆常人意想不到的混亂。一路上,高頭大馬,風光無限,沿途府州縣官員一個個小心翼翼,恭敬拜祭,既是崇敬已故的徐皇後,也生怕招惹了這位護靈的、無所不敢的太歲爺。高煦趾高氣揚,神氣活現,那高傲的目光偶爾掃過路兩旁跪送的官員,無論品級高低,他連正臉都不給,更甭說勞慰的話,比永樂見了官民下輅步行的氣派大多了。

彆人祭奠,哭聲一片,他就像是曾經滄海的水流,早在目空一切中無動於衷了。他太了解母後徐儀華了,這個女人,除了生他、養他,她的心裡從來就沒有過他。不管他有多大的功勞和戰績,她從未給他祝賀過,永樂二年沒當成太子,宮內必是母後說了什麼,後來還真得了黃儼的印證。母後臨終前,掛念的依然是太子和幾位公主,那一個個生離死彆的場景至今讓他記憶猶新。自己去見最後一麵時,母後仍在冷冰冰地要他“莫有非分之想”。怎麼就是“非分之想”,他高煦想要奪回的,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又有什麼錯!

打發走送信人,高煦鎮定了一下,才著人把韋達、韋弘、韋興三人找來,想討個主意。他安置了王斌、枚青、朱恒後,深感紀綱的不大中用,連皇上都敷衍,更彆指望他真心為自己辦事了。老駙馬王寧病重,皇上也疏遠了,眼下也隻有這內兄弟三人能敞開說些話,所以,從南京出來,就把三人帶在了身邊,各自身上的官差早撂在一旁了。

毛毛躁躁的韋弘說:“殿下不必過於憂慮,黃儼聽得也不細,不是說皇上還讓金忠秘密審查太子嗎?我猜度著,不是沒證據,就是皇上不信楊士奇。”

老大韋達還算是個有心計的人,遇事也沉穩,他抿了一口茶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凡事謹慎為好,倘若皇上問起,要有個應付的對策。”

“大哥過慮了,”老三韋興大大咧咧,“王爺一路北來,各府州縣哪一個官員不是畢恭畢敬,前驅後擁,足見王爺在他們心中的分量;皇後靈柩禮葬山陵,北京府、部、院官員悉數到場,我仔細看了他們的眼神,見了王爺如見皇上一般,不信有人敢說三道四。楊士奇真要說了事涉皇親的事,解胖子、耿通就是他的下場。再者,皇上給了王爺護送靈柩的差事,就是對王爺最大的信任,南京的儀式,北京的下葬,拿捏的都好,既向皇上和眾人顯示了王爺的乾練,也顯足了漢府的威風。”

“聽了老三的話,我的心裡雖敞亮了,”韋達不無擔憂,“但還是不踏實。”他把“不踏實”幾個字說得很慢也很重。他一直對兩個弟弟的心思簡單心存憂慮。

還有什麼不踏實呢,韋興疑惑地看他,韋達從嘴角擠出了兩個字“儀仗”。幾個人又不言語了。

原來,為製造事端,經高煦默許,韋氏三兄弟在漢王的儀仗上做了改動,吾杖、立瓜、臥瓜、儀刀數都超過了太子的規格,緊追皇上。更有膽大妄為的,是用了大違禮法的八麵龍旗開道,隻比皇帝少四麵,比太子還多兩麵,而他的儀仗裡本就不該有龍旗。

事後,高煦也揪了一段心,生怕有人告密,自己無可辯解。但事情過去很久了,無論東宮輔臣、禮部官員、禦史、給事中,竟沒有一份奏疏上達皇帝,他的心也就放下了。

“這倒是個事,不過,”高煦略一沉思,發狠道,“兩年都無事,境遷而時過,倘皇上問起,我一口咬定有人誣陷就是了,過去的,都不是事了。眼下最緊要的,不是讓你們字裡行間來檢索我漢王,而是左手持盾,右手持棍,準備痛打落水狗。皇上逮東宮僚屬,密查太子,沒看出是個機會嘛,找幾位來,是要思慮下一步作何打算,這麼精彩的大戲,不能袖手旁觀!”

“王爺看得準,”沉默了一下,韋興說,“既已鬨開,乾脆鬨大些。輔臣被抓了,沒了出主意的左膀右臂,估摸太子已是熱鍋上的螞蟻,方寸大亂,自顧不暇了。我意再找些賴,再鬨大點,叫他徹底栽進去。”

“在理,”韋弘道,“逮輔臣和秘密審查,隻這兩項,就會讓胖太子如坐針氈,我就再給他添把火,讓他坐在火爐上。找幾個認錢不認人的烏鴉嘴禦史,再羅織些罪名,上幾道奏本,管保皇上大動肝火。”

“透徹了,透徹了,”高煦感覺到,幾人靜下來也能支個一招半式的,起身道,“兄弟二人的謀劃也不亞於王斌、朱恒了。就這樣,韋興著人回南京,多拐幾個彎兒找人,除了燒殺,再整些如孝陵案一般的雷霆大案;韋弘去找禦史,給事中也行,出手要大方,趁熱打鐵,南北兩京同時開花,看看皇上怎麼處置瘸大哥,看他還能賴在文華殿多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滿心歡喜的高煦,手舞足蹈,得意洋洋,一副大功告成的樣子,早把皇帝懷疑自己的心思放一邊了。轉頭一看,韋達正在發呆,譏道:內兄怎麼了,來日的第一國舅爺,還會虧了你不成?”“不、不,臣期盼殿下升陛下,盼了多少年了。臣在思謀著,留守北京的趙王能不能也用一下。”高煦“嗯”了一聲,陷入沉思,他最怕打不到狐狸還惹一身騷。老三鬼的厲害。每當他高煦來北京,高燧那張巧嘴,二哥長、二哥短的直把他奉承的肉麻也不算完,慫恿得按耐不住,直要赤膊上陣的樣子。三天兩頭邀二哥到趙府吃酒,海闊天空,雲山霧罩。但酒酣耳熱之時,卻也不自然地流露出了對漢府謀劃居高臨下的洞悉,讓高煦很不舒服。狡猾的黃雀啊!我們是蟬和螳螂嗎?

有那麼一天,是不是不費吹灰之力他就坐上太子的寶座了?每每想到這一層,高煦的決鬥心理就會弱下來。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不鬥就永遠沒機會。就是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加之他輕視文人、得不到高人的指點,他的“決鬥”必然也就笨拙而幼稚,根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到頭來,便被正襟危坐的太子一一拆解,一旁點鬼火的老三在老大仁者無敵的戰術中也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最讓高煦憤怒的是高燧的暗中栽贓。明明是他設計劫持了朱瞻基,卻作成了漢王所為的局子,這類事已出現多次,高煦早開始躲著他了,永樂九年以後,二人的關係便逐漸疏遠了。

此次護靈北來,儘管高燧盛情如前,高煦根本不買賬,生怕又被他咬到了。等高煦知道“遣使迎駕誤期、天顏雷霆大怒”的訊息時,琢磨著是高燧射的冷箭,倒是時候。雖予認可,卻不敢得意,擔心那小子還會栽贓自己。吃一塹長一智吧!

“千歲爺,太子使臣沒有及時迎到皇帝,送上迎鑾表,正是趙王所為,”韋達說,“趙王示意了,他會隨時聽候殿下差遣。”

“去他的差遣吧!”高煦沒好氣地說,“剛誇了你們幾句,就找不著北了?他的用意你看不出來,巴不得我和老大殺得天昏地暗,雙雙斃命,他就順理成章了,想得美!以後給我記住了,我們對他隻能用,不能聯,隻字片語不給他,免得做了把柄。他願意乾,就讓他乾去,乾了之後再給他抖落到皇帝那兒;想摻和,就讓他摻和,一定是拉到前台演一演,是白臉、是黑臉也讓皇帝一目了然。”

“殿下高見!”韋達眼裡射出陰冷的光,“這就叫縱虎為患,患之責在虎,山林廣了,患再大也找不出縱虎人來,因為那本就是隻野虎,隨他去吧。”

接了相機審查太子的密旨,回到南京的金忠,如熱鍋上的螞蟻。太子輔臣審查太子?天大的笑話。不查,是對皇上的不忠;查了,又如何麵對太子?做一個正直的人,他無所適從了。

好一個皇上啊!傳旨太監海壽不知旨意內容,因為,那是一封密信般的旨意,金忠打開了,讀了密旨上簡短的兩行字,才明白遠非隻抓部分輔臣就能了事那麼簡單了。蹇義半路被赦,楊士奇也已無罪,他還樂觀了,想不到一封密旨讓他的心又一次降到冰點。他大睜著眼睛、大張著嘴跪在地上發呆,片刻工夫,回過神來,謝恩之後,著人打發走海壽,就把自己關在了兵部衙門的值房裡。

金忠兩道濃眉緊擰著,渾身發冷,兩手虛汗,額頭的血管都要凸出來,黑紅的臉膛一點點變白,直到天黑也沒有出屋。堂官沒走,司務廳的兩個司務也不敢回家,幾次想推門進去,都忍住了,隻在門外焦急地等待著。

“司務——”“卑職在。”堂官大人有了支應,兩人焦灼的心巴不得這一聲喊,門外一胖、一瘦兩個司務忙推門進來。“安排一下,本部堂明日還要赴北京麵聖,一早動身。我向皇太子告假,把這封信函送進宮去。”“遵令!”兩個人終於如釋重負般解脫了。金忠回府和夫人、兒子草草用過晚膳,隻告訴妻、兒不要打攪,明日要去北京見皇上,言畢,便一頭紮進書房裡,沒了動靜。一股來自北京的巨大壓力,像驟冷的空氣,呼嘯著急劇南下,飛沙走石,直叫他睜不開眼,喘不上氣。但無論風沙多大,哪怕是挾槍帶棒,凜冽如刀,明天,他也要迎風北上,為太子高熾尋一片靜謐的生存之所。

值房裡近兩個時辰的踱步、思慮,金忠已把結果想到最壞,到了“易立”的風口浪尖上了,繼楊士奇之後,隻有麵陳,根據皇上所疑而釋疑,擔再大風險,搭上這條老命也在所不惜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 糟!我老婆外麵有狗了 青蓮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