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卜筮起家的金忠應該是深受了自家職業的影響,於旁人一言之間的吉凶禍福使他的言辭和為人都十分謹慎。雙挑的劍眉,沉穩的秉性及對未來的把控,無時無刻不把一個剛毅果敢、穩健持重的謀士形象淋漓儘致地展現出來。當年朝廷五十萬大兵圍困北平,孤守待援,那麼危急,那麼艱難,他鎮定自若,成竹在胸,和道衍、顧成屢出奇謀,守住危城,牽製了李景隆,所有人都受到鼓舞。燕王即位,他便從一個戍卒的卜者坐上了兵部尚書的寶座。終是翊讚大位有功,皇上親之若股肱、若家人。但他在蹇義、夏原吉等僚友前從未見半點驕縱之情,反倒謙謙然如尊師長,弄得一群新歸附的大臣倒不自在了。
他是觀天象,查地坤,佐以打卦驗證,所以,從在燕邸見到燕王父子的第一天起,他就認定了燕王的天子之象;世子高熾,未來的太平天子之象。甚至,不用借助推斷生辰八字,因為那征象太強大、太明顯,簡直就是明以示人。所以,永樂二年,他聯合堂官蹇義、內閣解縉等人說動皇上立高熾為太子。
正如他所料,十年來,太子兩度監國,普施仁政,禮敬皇帝,善待百般刁難的手足,深孚軍民所望。庶政之要,已無可挑剔,可皇上?是高熾的命中必有此劫嗎?恍惚間,孟子的話在金忠耳邊響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啊!或許上天還在“苦其心誌,益其所不能”。於是,他的腦海裡已經顯現了隆冬之後、春天裡萬木新枝的勃勃生機,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或許,過了這一劫,太子的大難就要過去!
前半夜,金忠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後半夜,當他滿眼是木欣欣以向榮的春景時,不由自主地進入了夢鄉。
“臣兵部尚書、詹事府詹事金忠叩見皇上。”他故意把自己的職務報全,以期引起皇上對他這個太子輔臣官銜的關注。自南京出發,由運河一路北上,十分便捷,隻十幾天就到達北京。十幾天裡,金忠的心思一刻也沒有停歇,他既憧憬著不遠的春天,也一直思慮著如何幫太子度過嚴酷的寒冬。
秋末冬初,天氣驟冷,大地萬物仿佛在一日間蕭條了,一片肅殺之氣。寒風習習,金忠獨立船頭,一夜間的蒼老就像是長了十歲,滿頭的銀絲在風中飛舞。乾冷的、難熬的冬天就要來了,他的心境一陣陣煩亂。麵陳的話千百次推敲,定了又否,否了再重來,他深深明白到北京麵聖的危境,縱然你有千萬個光明正大的理由,皇上已先入為主,起碼是有了初見,一句不慎,後果難以預料啊!
金忠估計著高熾也知道了北京的來使,他不想細陳,不想再給太子施加任何壓力了。從黃淮、楊溥等被逮往北京,關在錦衣衛北鎮撫司大獄,太子整個人都垮了,過去紅潤的臉早失去了光澤,變得灰白而沮喪,雖然在群臣前鎮定如初,退朝後卻常常沉默不語,整日說不了幾句話。他和蹇義雖一再寬慰,終是無用。一想到這些,金忠心如刀割,勇氣倍增,恨不得一日飛到北京,見皇上,力陳原委,讓皇上看清一個青天白日的世間和一個忠心耿耿的太子。
“大司馬千裡迢遙,兩京奔波,實在辛苦,一定是有要事告朕了?”
金忠的突然到來,先是讓永樂眼前一亮,但心氣很快就泄了。“密旨審查”的結果會這麼快得出嗎?如果不是,那就是替皇太子來做說客了。永樂明白過來,臉就耷下來,說話也就沒有了從前的客套,譏諷中又開始了質問。
“皇太子遣使誤期,朕悉征東宮僚屬下獄,雖半路釋了蹇義,再寬宥了楊士奇,然輔臣之罪不免,前後卻沒有驚動於你,是何緣故?”
“是陛下憐臣老邁多病,再經不住路途勞頓和錦衣衛的刑具了。”“你隻說對了一半,起來說話。”待金忠吃力地站起,永樂繼續道,“朕念你燕邸舊臣,久曆風雨,千辛萬苦輔朕登大寶之位,忠誠勤勉,鞠躬儘瘁,功莫大焉!輔太子雖有缺失,迎駕雖遲,以勳舊之故不問。但外間風言風語,南京混亂不堪,肮臟不堪;太子又私進僚屬,私任官員,內宮也不檢點。朕疑惑了,這是朕選定的太子嗎,是大明的儲君嗎,所作所為,與亡國之君楊廣又有何異?故朕才密旨令你審查,可有細事告朕?”永樂麵陳似水,圈定內容句句緊逼,語氣雖厲,但對燕邸老臣畢竟還有一份情誼。
雖然沒說正事呢,金忠的心已敞亮些了,畢竟,皇上一堆的質問,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他可以一條一綹按自己設定的思路回答了。此時,他擔心旁人在場走漏消息,還怕皇帝中途打斷,使他的意願不能完全表達,遂請求道:“臣奉密旨當密告,皇上北巡非一日兩日,這裡麵千頭萬緒,可否屏退左右,且容臣把話說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永樂略一思忖:“就依你,說朕最關心的事。”“遵旨!”金忠重新跪下,磕了一個頭,見黃儼等人已出,站起向後退了退,“接到陛下密旨,臣驚恐不已,小半個時辰才靜下心來。思慮再三,皇上讓臣審查,臣必須審查。皇太子的過錯,也是臣等東宮輔臣的過錯。於是,臣把自己關在衙署內,一點點追憶,把皇上離開京師後幾乎是每一天的事都過了一遍,卻沒有發現什麼離經叛道的大事,反倒覺得皇上培養了一個勤政愛民、忠孝兩全的儲君……”
眼見著永樂的長髯開始抖動,眼睛又瞪了起來。金忠稍稍轉了個彎,“皇上金口玉言,已容臣把話說完,臣不說便是抗旨了。”
永樂無奈,隻得聽他把話說下去。“‘審查’之結果,概其要者有三:一則勤勉為政。皇太子以陛下為榜樣,身體力行,事必躬親,早朝、午朝,無一日間斷。其後,與各省或方麵大臣議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常常錯過用膳時刻,卻從未有任何倦意。二則理政得體。皇太子謹遵陛下教誨,以民為國之本,以食為民之天,四方水旱災害,隨報隨賑,遣派大員巡視,既查有無欺瞞,間帶安撫百姓。假有欺罔之臣,因有明察之儲君,人知奮進,政無壅。三則禮尚往來。一年多來,先後接待朝鮮、日本、琉球、暹羅等外國使臣十幾批次,並引往北京,禮節性往來者,儘大國之儀禮;有違反大明法度私攜違禁物品者,體皇上四海之心,暫時收儲,代為保管,歸時奉還。雍容大度,中外莫不稱許。此外,代皇上攝祀南郊、拜祭先祖、謁祭孝陵,一應庶務之處理,上孚聖望,下得民心……”
“住嘴!”永樂早已忍無可忍,濃眉倒豎,長髯亂抖,兩眼射出咄咄逼人的凶光,“這就是你審查的結果!遣使誤期竟成了功績,南京混亂也都是理所應當,如此說來,東宮官屬非但無過,而且有功,朕征之下獄是朕的錯了?”
“皇上——”金忠喊了一聲,“撲通”跪下,“皇上拔臣於卒伍,忝為國家大員,二十年來,無以為報,故知無不言,言無不儘。一顆忠心,上炳日月。臣的心中既有皇上,還有太祖皇帝奠定的大明萬世江山。皇上征東宮僚屬下獄無錯,罪責是遣使誤期,可皇上知道嗎,臣五月中旬既從南京出發,五月下旬到北京,八月份才在沙河見到聖駕,‘誤期’背後若無故事,從北京到沙河短短幾十裡的路程要走上三個月?”
實際上,永樂早知道了誤期背後的故事,之所以還要以此為說辭,就是沒理找理整太子,倒看看有沒有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反響。
都不是省油的燈,各打五十大板,有沒有冤枉的,看結果。他主意已定,言道:“‘誤期’就是‘誤期’,還有什麼故事可講?一年多來,南京案件頻發,怪事迭出,傷我百姓,死我軍卒,孝陵禁地竟爆出群淫醜案,這就是‘理政得當’?”
“皇上,”金忠毫不示弱,他已見了楊士奇,才進宮見皇上,就有了更充足的依據,“‘誤期’故事不用臣再重複了吧?再說,南京治安是應天府尹顧佐的事,多案頻發是五城兵馬司徐野驢的事,按理說扣不到太子頭上。但太子監國,理應承擔失察之責。恕臣冒昧敢問,不知陛下是否想過,為什麼皇上不在京師,惡案就多;皇上在時,盜賊們都老實?為此,臣也動了一番心思。一則他們懾於皇上的威嚴,風聲緊時,就把自己包的嚴嚴的。二則是有預謀伺機而動。應天府和兵馬司皆有人證,事涉皇家至親,臣不願直說,是免傷骨肉之情啊!”
永樂默然。他已從楊士奇的話裡聽出了個中緣由,隻是將信將疑。但還是不大相信高煦會有這麼多的心機。可兩個近臣都在說假話混淆視聽?又不像。沉思了一陣,先順著自己的思路強硬下去,看他金忠還說什麼。
“一派胡言,莫不是誰抬出個人來陷害不成?你知道,朕對離間皇家骨肉的人絕不手軟,解縉、耿通,朕都殺了,有人還要成為第三個嗎?”
“皇上——”金忠哽咽著喊了一聲,把官帽摘下,托在手上,黝黑的臉已變得蒼白而毫無血色,幾道深深的皺紋越發明顯地如刀刻般印在額上,雖涕淚交流,卻寸步不讓。“皇太子誠敬孝謹,仁厚敦頤,上對皇上百分百忠心,下對百姓十分十憐恤,卻有人尋機生事,興風作浪,製造恐慌;什麼花天酒地,臣已徹查,連選送宮女都是有人在故意所為,栽贓太子。今如太子易人,那將是我大明開國以來第一樁最大冤案,太子敦厚,就該遭此厄運?不,那是對我大明以‘孝’治天下的否定。東宮無大過,臣願以全家數十口性命擔保。如太子不保,臣作為東宮輔臣、詹事,還有何麵目活在世上?太子易人之日,就是老臣掛冠下地獄之時……”說罷,以頭觸地,聲淚俱下,痛不欲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事說事,沒事走人,永樂最怕哭廷了,見了痛哭流涕的大臣,他會手足無措,抑或更加憤怒。所以,金忠的強硬、淚水和直奔主題,讓他怒不可遏,他狠命把一隻茶盞摔在地上,語無倫次地大吼道:“你、你在要挾於朕,倚老賣老,朕罷你的官,把你削籍為民,把你……”
“皇上忘了,臣本就是個戍卒,就是個賣卜打卦的!”老淚縱橫的悲戚中,金忠“打卦的”三個字一下子觸動了永樂敏感的神經,讓他突然警醒,鎮靜了,手裡抓起的一把就要甩出去的奏章兀自高舉在那裡。
他是一個重情義的人,當年一個牽馬的兵卒受傷腿廢,他回北京時都要過問一下,這個“鑄印乘軒”、堅定他起兵靖難信心、成就大業的人,設若無他,或許,自己早已死無葬身之地了。就因為太子之事和自己意見不合,今日真要忘恩負義地給他罷官、削籍,要逐他於千裡之外嗎?
往事曆曆在目,麵對著一個有恩於己、有功於社稷的人,他猶豫了,躊躇了。他沒犯國法,哪怕是些許的懲戒都會讓天下笑話,笑他還不如小民,知恩圖報。
永樂憤怒地、大口地喘著氣,高舉奏章的手慢慢放下,兩眼盯著伏在地上的金忠,再無話可說。無可奈何的,使勁擂了一下禦案,拂袖而去。
一定是皇上心軟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上諫奏效了!多少日的黑雲壓城,多少日的山雨欲來,多少日的擔驚受怕啊!暴風雨來了,暴風雨也一定會過去。金忠慢慢站起來,心下一股“勝利”的熱流突湧而來,隻挪了幾步就覺得頭暈目眩,兩腳再不受指使,竟一頭栽在地上,不省人事。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