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借屍還魂宦豎出招 走火入魔穀王謀逆(3)_武英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英殿 > 第74章 借屍還魂宦豎出招 走火入魔穀王謀逆(3)

第74章 借屍還魂宦豎出招 走火入魔穀王謀逆(3)(1 / 1)

黃儼“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皇上息怒,奴才知陛下累了一上午,不是十萬火急,打死奴才也不敢攪擾的。”

“什麼事?”“奴才不知,隻是做了加急的封識,通政司說是蜀王府八百裡加急送來的。”黃儼拆開,擺到禦案上,赫然入目的就是“告穀王生變”幾個大字,永樂一驚,但很快又歸於平靜。他對兄弟鬩牆之事很不以為然,一般是同脈的郡王間亂咬,晉王、周王家都曾出現過,但親王間各處一方,井水不犯河水,更無利害關係,這類事是極少的。以教化聞名的蜀王竟告他的同母弟謀反,這可就不是鬩牆的事了。

多年來,蜀王椿在川大興孔孟之學,重禮義,知廉恥,萬民樂業,天府安堵,他又怎會無緣無故地指責千裡之外的親兄弟?

永樂感覺事關重大,把折子拿起,慢慢讀完,果不出所料,蜀王是得了實證才告穀王橞的。永樂搖搖頭,又痛苦地低下,心中很不是滋味。

老十九啊老十九,我當年被逼無奈,冒死舉兵,你近在宣府,怕遭連累,偷偷溜回京師,我不計較,因為,誰勝誰負無法預料。我苦戰三年,兵圍南京,你見建文大勢已去,就打開金川門迎我入城,少了生靈塗炭,少了戰火硝煙,留了一座完整的京城。我欣賞你的義舉,待以心腹兄弟,又增歲祿,又加賞賚,實在不薄了。改封長沙,我知你不滿,卻又不得不這樣。

有人說你在藩國侵公稅、奪民田、招匿亡命、造弓弩器械,朕不信,不信朕如此真誠相待的小弟會打朕的臉。你的護衛指揮僉事到北京告你練兵、造船等諸多不法之事,朕還是不信,覺著你沒有理由這樣;他見朕不信,又到南京,涕淚交流告到皇太子那兒,隻乞求他日無連坐之罪,皇太子再奏與朕,朕還是擱置一旁,因對你深信不疑。蜀王是你的同母兄,你想攢搡他一齊造反,卻不知他是個明事理的人。

你不仁,就休怪我不義,隻不過你不自量力,太自作聰明了,就你那一汪小小的湘水,你的外強中乾和色厲內荏,還能掀起什麼大浪嗎?絕無半點可能。朕一兵不派,你就得乖乖束手,這就是今上——你的四兄和建文的不同之處。

永樂想著,提筆在龍案一張擺放好的宣紙上龍飛鳳舞,草寫數行,寫畢,扔筆在一旁,對黃儼道:“用印後著馬雲八百裡加急送往長沙穀王府,親自交與穀王。”

皇帝的敕書隻有短短幾行字,再沒了往日兄弟情誼的熱和勁,隻有那冷冰冰的“歸悅燇於蜀,速來京師朝見”等十幾個字格外顯眼。就這幾個字,已讓朱橞看得渾身發抖,如同跌入了密不透風的冰窖裡,通身發冷,又喘不上氣。站起來,就會滑倒,摸到牆邊,光滑滑根本上不去。

朱橞跌跪在地上,連手腳也不會動彈了。其實,那敕書裡沒有一個字的“殺、剮”的狠話,隻是“冰冷”就足以將一個狂妄自大、卻膽小如鼠的穀王震懾得不知所措。

這就是永樂的權威。水師尚未訓練,準備送入皇宮的樂舞壯士連一曲也沒排成,也就這一萬多護衛能派上用場,真要和皇帝真刀真槍打起來,那不是以卵擊石又是什麼?穀王聽敕書的一瞬,走神了。好半天才想起了安頓馬雲,接過敕書,打發馬雲去歇息。

朱橞還是抖得不行,小內侍把他攙到座椅上,心領神會,忙把吳智、劉信找來,二人一見敕書,也傻了,都沒了主意,急著又把張成請來。王爺、師尚父加兩個國老令公,屏退左右,共議對策。

張成按劍在手,蠶眉倒豎,古銅色的臉龐上一條刀痕格外亮眼,彰顯了一個身經百戰的武將應有的沉著冷靜的大將風度。他踱了幾步,看著黔驢技窮的老令公,看著無所措手足的穀王,一陣心寒,他再不頂起來,馬上就要陷入禍滅九族的滅頂之災了。

張成慨然道:“殿下,既然事已敗露,畏葸無用。無論您去不去見那個皇帝,臉皮都已經撕破了。去了是個死,死得也未必不慘;扯旗也是個死,還能死裡求生,不如我們就率這一萬多人打出去,走一步,算一步,能打到南京,算我們幸運;如不成,就是半路戰死也比被淩遲處死要舒服得多。”

“老令公以為如何?”穀王把眼睛瞧向吳、劉。他的方寸已亂,更無意拚殺,看得出,他在找尋動武之外的救命稻草,不經意間的搖頭,讓張成徹底歇心了。

“師尚父選的都是死路,我們就沒有活路可走嗎?”吳智循著穀王的思路走。“說,說你的活路。”朱橞終於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眼睛一亮,人也有了精神。“世上都傳,建文帝帶幾個文臣雲遊四方,十幾年了,朝廷雖百般尋訪,仍杳無音信。

不如,王爺也率我等剃度為僧,四海為家吧。”“不可,”張成早已不耐煩,早知兩個宦寺成不了大事,“你以為皇上隻派個傳旨的馬雲嗎?說不定軍情早到了湖廣周圍的各省都司,想順順當當出長沙,恐怕是沒那麼容易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之亡我,奈何,奈何?”朱橞努著勁站起來,仰天長歎,“水軍練不成,陸路的萬把人,還不夠皇帝佐餐的呢!還是不打吧,還能給自己留點麵子。”

“殿下——”張成大叫,“古語說:苟全性命於亂世,必不能苟全;不求聞達於諸侯,不聞達也聞達了;且會死得更慘,更沒麵子。”

“就聽孤王的,不日孤就隨馬雲進京,把一切都攬下,依皇上的處事,他是不會殺孤的。認了錯,說不定還會回來。我湖廣地界大,山多林密,你等喬裝遁入山中,孤哪日回來,再招你們不遲。”

回來?癡人說夢吧,你以為這是三歲小孩過家家嗎?你這是謀反,是大逆不道,即使不死,也會像齊王一樣幽囚一生,子子孫孫永無出頭之日,就此了斷倒落得乾淨。

張成憤懣,無奈,壯誌未酬的悲屈,他拔出佩劍,聲音低沉道:“王爺,臣既認準穀王,也就不願再認什麼陛下,隨殿下束手就擒非臣之本心,君辱臣死,臣絕不於荒野中苟且偷生,此去泉台,願以一命佑我主餘生平安,千歲,來世再見了!”說著,橫劍自刎,鮮血噴出,濺了穀王一身,穀王一驚,後退幾步,吳智、劉信驚得竟不能動彈了。

“皇上,這倒是個不小的喜事啊!”楊榮看著永樂讓黃儼遞過的幾份奏章,都是瓦剌地界一片祥和的消息,有阿魯台的,有鎮守寧夏寧陽侯陳懋的,有鎮守甘肅豐城侯李彬的。他繼續道,“瓦剌三部桀驁,皆因順寧王,今馬哈木一死,太平和把禿孛羅就老實多了。”

胡廣猛咳了幾聲,用手捂住胸部,喘著粗氣說:“瓦剌與韃靼雖同為蒙古部落,為爭草原大漠控製權,長期刀兵相見,你死我活,兩部間的恩怨比之彆部尤甚,依臣看來,一方不徹底敗亡被奴役,爭鬥就永無休止。”說罷又咳。

永樂關切地看了他一眼,胡廣忙解釋道,“臣這些時日感覺不好,晝夜都在咳,夜間尤甚,也請過太醫,每日早晚都在用藥,略好一些,應無大礙。”

“你等幾人都是朕的智囊,一日也離不得,體躬安康最為緊要。”“謝皇上關心。”幾人一起說。金幼孜接上剛才的話題:“皇上前年擊敗瓦剌,瓦剌三部損失不小,各往偏遠之地療傷,阿魯台卻活躍了,趁火打劫,一次又一次西去邀擊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兀自保存實力,也不相救,馬哈木連老營都丟了,又氣又惱,無計可施,深夜帶殘兵敗將逃遁時竟跌進深穀,一命嗚呼,該著瓦剌一蹶不振。”

永樂點頭:“蒙古人打狼還拜狼,看似矛盾,實則一致。馬哈木、阿魯台皆狼性使然。事蹙則伏,搖尾乞憐,一旦勢強,馬上翻臉。馬哈木不就這樣,靠著大明的給養,蟄伏十幾年,休養生息,有了體力就和大明明火執仗對抗了。阿魯台也一樣,彆看他這幾年俯首帖耳,安靜得像個處子,早晚南向與我大明為敵。古言,窮寇勿追。故朕以為,瓦剌雖敗而不能滅,草原上無以製衡,阿魯台會挾整個大漠之勢,一路南下。為今之計,安撫瓦剌,便是製約,我大明雖不免邊境之虞,然總體安穩。哪一方徹底敗亡,我大明之危機也就開始了。”

“皇上高見。”永樂又說:“朕近日就遣海童岀使瓦剌,安撫賢義王太平和安樂王把禿孛羅,同意朝貢,至於阿魯台,朝廷賞賜時,要把握分寸了,朕觀察,這條蒙古狼已經開始翹尾巴,鎮守遼東的劉江已有密報給朕。”

見皇帝不再言語,半天沒說話的楊士奇拱手道:“皇上議論軍情,臣插不上嘴。陛下令臣等纂修的《四書》《五經》《性理大全》已刊印完成,就等皇上旨意呢。”

永樂一笑:“此類書就像當年皇後寫的《勸善書》,是歸攏文學士子八方雜念的靈丹妙藥,於天下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就依舊例,頒至兩京五府六部各衙門、國子監及各府州縣學。”

君臣說得正熱鬨,黃儼來近前稟道:“皇上,馬雲把穀王帶回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 糟!我老婆外麵有狗了 青蓮仙族 逃離渣男後,被禁欲太子爺寵上天 [紅樓]升官發財娶黛玉 思你如狂 海洋求生:全服就我擁有物品提示 我們小區又穿越了 末日序列車隊:我能升級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