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午夜時分,萬籟俱寂,隻有巡更的內侍偶爾傳來報更的聲音顯得很響。北京西宮的後殿裡,燈火通明,永樂還在那伏案疾書,批閱著各處的奏章。六十歲的人了,身疾眼花,每天全國多少大事?每一件都親曆親聞,不累死才怪呢!虧得有內閣閣臣佐助。願意細看的,就看看原折;不願的,就看看節略。眼見那小山似的文牘被一點一點搬掉,看完最後一份,黃儼悄悄進來,端上一碗參湯,低聲道:“皇上,子時已過,喝口熱湯,該歇息了。”永樂放下朱筆,抬眼看了看外麵的天色,站起來舒了舒身體,慢慢喝下那碗湯,開始在殿中踱步。
由於體內難以啟齒的原因,他是越來越不願到後宮去了。也難怪,王貴妃疾病纏身,雖勉強隨他來了北京,也是力不從心;張貴妃留在南京主政六宮。來北京的除任順妃、李昭儀、呂婕妤、崔美人、魚美人外,其餘都是新近從朝鮮選來的,大都十六七歲,有個嬌弱的韓美人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在家裡都是千金小姐,初為人婦,竟不知如何是好。
女人們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永樂自己。合該他沒有子嗣繁茂的命。自永樂十年起,不,確切的說應該是從永樂八年賢妃權映月辭世起,他的身心就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往日的一往情深終化作一抔黃土,淹沒在當年白雪皚皚的嶧縣了。打那以後,他的床笫之歡就開始大打折扣,後來,除王貴妃等幾個人外,和其他妃嬪,再舉不起來。
越是在女人堆裡,他就越發痛苦,血腥殘酷的疆場上他可以驅馬揮劍叱吒風雲,溫柔鄉裡的床榻之上他卻不能一展雄風。所以,大多數時候,他乾脆哪兒都不去,就在處理政事的後殿裡獨自安寢。
往往這個時候,人之固有的情愫卻又悄悄回到了體內,讓他渴望女人的溫存,渴望女人的身體,更渴望與女人的如膠似漆。欲罷不能,欲動又止,每每想起那些失敗的難言之痛,他又沉寂了,默默地閉上眼。
那不是映月嗎?月光下,和煦的春風裡,權妃飄飄欲飛演奏玉簫的身影仿佛廣寒宮裡的嫦娥仙子,那“散入春風滿洛城”的天籟之音,竟久久縈繞耳畔,是夢,非夢?竟混沌一片,無從明了。
夢中與思念中的卿卿我我,攜手相擁同遊重霄的愜意,乘雲踏霧雲霞中共赴鵲橋的喜悅,忽一聲冬雷,從此鴛鴦兩隔,天各一方……鵲橋兩側的揮手,淚水有如斷線的珠子流進那波瀾不驚的銀河裡。
清晨,宮女們整理床飾時,每每見到皇上枕邊濕濕的一片。晚間本就睡得晚,加上思念,加上失眠,再加上老病風濕症的回顧,永樂的脾氣暴躁到難以複加。大臣中除對夏原吉、李慶等幾個尚書和楊榮、金幼孜及事事稱意的蒯祥還算客氣外,其餘的不論是誰,動輒光火,乃至將人罵得狗血噴頭,嬪妃們能不害怕嗎!
“皇上,胡濙的折子到了。”這是直達皇上的,當值的黃儼當麵開了封,躬身遞上。那是厚厚的兩本,永樂打開後,迫不及待讀起來。字很大,他看著舒服,胡濙事事都能想到做到他的心裡。
臣胡濙奏畿輔物料之地及沿路官民議論五事。臣胡濙奏皇太子殿下誠敬孝謹七事。他把“官民議論”的折子放在一邊,忙打開了有關皇太子的折子:臣於新年前抵南京,先喬裝在應天府各縣走了一遭,繼而隨大臣上朝,前後閱月有餘,無論民間抑或朝堂皆對太子監國褒譽有加。一則勤勉謹慎,聞雞起舞,早朝、午朝無一缺漏,善政之舉一如陛下。二則躬心監國,所剖庶務,秉斷入理,深孚官民之心。三則時時掛念陛下,惦念皇上舊日之疾,囑禦醫閒暇之時多動心思,為皇上配得根治之藥。四則祭祖、祭天地……
接下來,永樂一目十行,雖是官樣文章,但也厘清了近日對太子的誤會,再看另一份折子,也令他滿意,他信胡濙。
十幾年來,除建文的蹤跡外,胡濙的密奏涉及到包括親王在內的眾多文武官員、民間隱情,尤其是鹽政、茶政等政務執行之中一些人的乖張之舉。此次又言及寶鈔貶值、石料產地石窩店及漕運官軍、沿途士商人心穩定等,拾遺補缺,周知天下,為他及時措置提供了準確的一手情報。將心比心,似是比禦史、給事中們更為得力。
他表麵上還在翻看著胡濙的密折,心裡已在思忖著皇太子的所為,慮及自己是不是過了些;更深的一層是,如果有一群人能像胡濙一樣秘密或公開遊走於官府或民間,周知天下隱情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那麼,由誰去做呢,又該是一個怎樣的機構呢?他沒有想好。心腹之臣錦衣衛使紀綱的奸佞、僭越乃至謀逆,對他是個極大的刺激,新的機構若是遇到這類人還不一樣不頂用?他掃了一眼黃儼,忽就想到了鄭和、侯顯、海童、李達、亦失哈一批忠心耿耿的內官,若是建成一個由內官指揮、由皇帝直接控製的機構,撒下天羅地網,明裡暗裡監督,天下還有敢隱匿不報的災情、欺騙朝廷的假折子嗎?他在心裡暗暗點頭,為胡濙此時到來的折子、也為自己心中的新謀劃。皇帝半天不說話,又無不悅之色,黃儼偷覷了一下,見皇上的心思並不在折子上,膽子略大了些,就想把一盆預謀好的壞水潑出去,借皇帝之手,撒出心中的一口惡氣。黃儼往前挪了挪,在永樂的茶盞裡添了些熱水,弓著腰,低聲說:“皇上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奴才看著心疼啊!還是歇一歇,天下的事一個晚上哪能理得完?”永樂的心裡正興奮著,黃儼的話很是時機,讓他感覺熱乎乎的。“擱在幾年前,權妃在的時候,早三番五次勸皇上歇息了,今兒,也隻有老奴了。”一聽到權妃兩個字,永樂的心頭就是一震,瞬間,多少柔情蜜意一下子湧上來。映月走了快十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長期留在了他的心裡,飄在他的眼前,彆人以為這是不好的征兆,而他卻欣然接納,恨不能她起死回生。這些年,王貴妃安排又在朝鮮選了兩次,卻再也沒能選到像映月一樣讓他心儀的奇女子。每年清明,他都要禮部到山東嶧縣,祭奠他的賢妃,看望他的映月。他往返北京南京時,隻要路過,必要到墳上祭一祭,仿佛她沒有走,隻是換了個住的地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奴才真是為權妃鳴不平,那麼年輕,那麼懂事,那麼不該走!”黃儼見皇上不說話,便知他中招了,故意自言自語,慢慢往後退。永樂打量了他一眼,“鳴不平”三個字一下子就把他的注意力吸引了,不平,什麼不平,他的映月死得不平?二十一歲就棄朕而去,是有人故意所為嗎?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膽敢在權妃身上打主意?他的疑心就因為這三個字而無限放大,近日食用仙藥的藥力衝擊著,心中的怒火瞬間就被點燃了,此時,知道事情的真相比什麼都重要。
“有什麼話給朕直說,少在這兒吞吞吐吐賣關子。”跟了永樂十幾年,黃儼深知皇上的脾氣,見他一下就被點中了死穴,心中竊喜,眨眨小眼睛,左右望望,他要給自己留下足夠長的後路。走了幾步,跪下,一臉的無辜:“奴才隻是聽聞,沒有鑿實,還是先請陛下恕奴才妄言之罪,要不,奴才不敢說。”
“恕你無罪。”永樂被黃儼牽著,在一條陰暗鬼魅的小路上越走越深,直至看到的都是子虛烏有的烏七八糟。
“前些日子奴才當值,”黃儼竊竊私語般,“伺候完皇上,奉旨巡視後宮,走了一遭,當然平安無事。便打發幾個小廝各去值殿,臣一人回來時,路過呂娘娘住的景福宮,已近子時,卻聽見兩個宮女說話,甚是好奇,蹲下身子,仔細聽時,竟聽出了一個驚天的大秘密。一個說,如今皇上寵著王貴妃、張貴妃,都半老徐娘了,也不知皇上喜歡她們什麼,把一些年輕貌美的妃子們晾在一邊。另一個說,專寵了也不一定是好事,當年皇上寵權妃,連出征都離不了,結果呢,回來就死了。你看那王貴妃,病病歪歪的,說不定也跟權妃一樣,讓人下藥了……”黃儼頓了頓,觀察皇帝的表情,繼續道,“這可是大事,奴才甘願當窗下之小人,也要把話聽全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