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漢陰風京師天再暗 趙鬼火彰德雲更濃(1)_武英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英殿 > 第97章 漢陰風京師天再暗 趙鬼火彰德雲更濃(1)

第97章 漢陰風京師天再暗 趙鬼火彰德雲更濃(1)(1 / 1)

永樂尚未從戰勝三衛的大戰中回過神來,身心和外來的一連串打擊便接踵而來了。由於今年出兵早,北地寒冷,他又願意騎馬和侍臣們暢談山川地理,感懷大好河山,好好壞壞了多年的風濕症又猛然襲來,手腳、膝蓋關節紅腫,劇痛不已,連仙藥也不能奏效了。騎在馬上,沒有幾個人幫忙竟不能下來。剛剛六十出頭,就要遠離他揮劍馳騁的疆場了?尤其是聽到乾清宮被燒的信兒,他無限悲憤,無限憂傷,時而狂躁,時而沉悶,太監宮女、禦前侍衛、侍從大臣都成了他發泄的對象、出氣的筒子。身邊雖有禦醫等前後忙碌,又是心病,又是慢病的,難有療效。

一路上,太子啟奏國事的折子不多,而密章彈劾太子的折子倒像是商量好一樣每日都有,怎麼他一出京城,這首善之地就波詭雲譎,暗潮湧動?他開始時將信將疑,後來,連遠在山東的漢王都說了些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話,他不得不信了。剛到開平,晉王濟熿就大老遠跑來迎駕,為皇上道辛苦,甜言蜜語、左右伺候比親子們還親,永樂大為感動,間接問起太子監國的事件,濟熿開始還說了些疏不間親的話,而後像拉家常一樣敘述起太子蠲免錢糧、私用官吏、朝綱鬆弛、遴選美人的許多事件,和密折的彈劾大致相似,還是那些老毛病。濟熿言語之平淡,語氣之和緩,把一個告惡狀的嘴臉完完全全包裹在了親戚敘舊的氛圍中,堪稱小人中的高人,也真難為了濟熿這麼個橫暴的家夥,能安靜地坐上一個多時辰。永樂早已是怒火衝天了,恨不能一下子把太子揪過來抽一頓耳光。他命成安侯郭亮、興安伯徐亨鎮守開平,都督朱榮還鎮遼東,恭順伯吳克忠都督薛斌守寧夏,寧陽侯陳懋守西寧,之後就匆匆趕回北京。

躁動不安的北京城仍舊是一堆亂事。繼三大殿被火之後,乾清宮也燒了,永樂回宮,連自己的窩都沒了,隻好又搬到武英殿,合該他這輩子就沒有入主乾清宮的命?天地壇內祭祀天地最為貴重的璞玉禮器蒼碧、黃琮被盜,這意味著什麼,剝奪他祭天的資格嗎?工部尚書宋禮病死;壯年的、四十二歲的蜀王朱椿薨世了;三法司草菅人命,會決重囚竟誤殺無罪四人……

要怎麼,他們要怎麼?永樂簡直要崩潰了。

群臣集會武英殿早朝,永樂早早就起來,找來盛寅幫他用了一些止疼藥。關節不痛時,他的心情略好些,才在黃儼、馬雲、海壽、盛寅等陪同下從便殿來到正殿。群臣已魚貫而入,禮畢,待四方奏事。皇上舊病複發,狂躁暴怒無常,京城又出了這麼多事,大家都抱著多一句不如少一句的心思,生怕哪句說不到、說過了,倒招來痛斥甚至牢獄之災。

見眾人不說話,永樂自內而外,本能地氣憤,麵色發青的臉上,掠過一絲陰狠,看了看眼前的太子和幾個東宮輔臣,言道:“眾臣都沒有什麼可說的,看來朕親征的幾個月,舉國上下平安無事啦?為保我大明邊疆安寧,朕與將士們在疆場浴血奮戰,而有幾萬官軍的京師,數千人馬的兵馬司,上千侍衛的紫禁城,朕祭祀天地的法器就丟失了,朕的乾清宮就燒了,就這樣監國、就這樣為朕看守京師嗎?”

此言一出,眾人大驚,都把目光偷偷投向禦座前的太子。朱高熾麵紅耳赤,汗流浹背,雖已是九月中旬,滿身的冠服也早已濕透。這些事出了,有監國的責任,又能說什麼?來自皇上身邊的消息,一大堆莫須有的罪名和過失早扣到他頭上了,有些事皇上不好拿出來說,但處罰起來絕不會手軟。

而讓他最擔心的,還是他的輔臣蹇義、楊士奇,前已有黃淮、楊溥、金問下獄,自己偶然遣人去探視,送了一些吃的用的;因為方便,還親自到內官監探視了夏原吉、吳中;現在想來,都是罪過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他橫下一條心,把一切都承攬下來,被貶為庶民,也不至於整日裡提心吊膽過日子。

高熾毅然前行幾步,跪下,步行剛勁、穩健,動作利索,這幾步走和他平時的步態不啻天壤之彆。他以少有的凜然,決絕的言語陳述道:“父皇不避刀劍風寒,千辛萬苦北往塞上,兒臣監國竟出了這麼多、這麼大的亂子,尤其法器被盜、乾清宮被災,為天下人留下笑柄,兒臣甘願領受一切責罰,請父皇賜罪。”

放下了,一切也就從容了!永樂就是一驚。他沒有想到,一貫替太子扛槍擋箭的輔臣們還沒說話,高熾會第一個站出來領罪,這不是他的性格,近二十年他犯過多少錯誤,沒有一次敢主動當眾領受。今天是怎麼了,倒讓他這個皇帝不知該如何處置了,他總不能立馬宣布廢黜太子吧。

看到了皇上的尷尬,看到了太子的豁出去,父子二人僵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左班中居首的吏部尚書蹇義馬上站出來,在太子後麵跪下:“皇上數年北征臣無緣企及,但也能想象大漠狂沙之艱辛。然數月來京師怪事迭出,又有如當年南京之亂,實有負陛下。如果說太子有過,那首先是臣輔導有誤,請陛下先責罰臣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蹇義故意把“有如當年南京之亂”幾字說得很慢也很重,果然奏效,永樂臉上還是有了微妙的變化。

難道又是有人故意所為,連同那些詆毀太子的奏章?他的心亂了。隻見楊士奇也疾步出班,在蹇義後麵跪下:“要說責罰,臣這個專職輔臣最應領受,請陛下賜罪。”呂震也出班跪道:“臣身膺三部尚書,京師怪事迭出,臣實難辭其咎。”幾個人搶著擔綱、領罪,也讓皇帝生氣。“來人——”永樂吼了一聲,張杌、騰定等幾個侍衛立即從門外跑進來。“將蹇義、呂震、楊士奇拿下,關到錦衣衛大獄,朕要親自鞠審。”幾位拔尖的朝臣被帶走,眾人更是一句話不敢說了。這下倒好,六部尚書連死帶抓去了五個,隻剩一個工部的李慶和都察院的劉觀,總不會讓一個李慶兼五個部的尚書吧。眾人正為部院大臣的無端橫禍而驚恐,擔心皇上還會弄出什麼新花樣,殃及眾人。永樂卻突然轉了話題:“黃儼安排中官,李慶安排外臣,覆實天下府州縣倉儲出納。聒噪軍儲十喪八九,危言駭世以欺朝廷,朕要看看到底還有多少庫存。前幾年,各地還在報存糧太久至紅腐而不可食,可到了用時,糧餉就接濟不上了?此事由李慶辦理,不能讓朕的將士餓著肚子打仗。”

去年查了一遍,今年還查?剛剛回來,又打什麼仗?永樂也不管眾臣的疑惑,李慶的態度,繼續他的話題,“阿魯台遠遁,兀良哈敗亡,朕北征告捷。有功將士著加賞賚,封左都督朱榮武進伯,右都督薛斌永順伯,從征將士各賜米粟三鬥。”

永樂覺著還有話說,一時又想不起,沉寂了好一會兒,才想起已薨世的蜀王,聲音也低沉下來,“朕的十一弟慈祥友孝,容止都雅,博綜典籍,不愧太祖嘗呼的‘蜀秀才’之稱。蜀中三十年間,傾力辦學,大興禮教,蜀人安業,殷富日見。今英年早逝,朕何其心痛?著四川各衙祭奠。世子既已先卒,命長孫襲爵。”

永樂說完,左右看看,就要退朝。“陛下,工部尚書宋禮也去了,他治理會通,日夜操勞,又兩次采木南方,竭儘全力啊!”楊榮雖知宋禮有著不恤百姓的毛病,屢遭言官詬病,但瑕不掩瑜,他所完成的運河、黃河治理,堪稱當朝一大顯績,且宋禮為官清廉,家無餘財,死後歸葬都困難,所以,他忙提醒皇上。

永樂猶豫了一下,一個高大耿直的漢子浮在眼前。他雖治河有功,采木也甚見績效,卻不知恤下,民丁役死者無算,引來多少彈劾,惹下了太多的麻煩。所以,永樂心中對宋禮的功績便淡了,二次從四川采木現場召回後,便以年老為名免其朝參,實是不想再見他。其時,宋禮才六十出頭,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等隻大了三四歲。畢竟是一代勤廉之臣,這一點永樂不能否認,楊榮提起,他又不得不表態:“容朕考慮考慮,退朝吧。”

楊榮的父親去世,永樂不僅贈了賻儀,還命太監喬來喜隨行,那是多大的榮耀,自古以來又有幾人得享?如今,一個二品大員的歸葬,還要考慮考慮,這又有什麼可考慮的?等米下鍋,已來不及。很明顯,皇上不想對宋禮有任何表示。最終,他也未對宋禮之事有個說法,甚至,連個賻儀都沒有。還是朝臣們東湊西湊,總算是讓宋禮順利歸葬故鄉河南。

朱高熾當了皇帝,才在呂震的建議下對宋禮祭葬如製,呂震在宋禮這件事的處理上還算主持了公道。最讓人欣慰的,會通河治理是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受益的後世對宋禮的治河之功愈加稱讚,他們在汶上為他立祠,春秋祭奠,延及數百年。

蹇義雖然被拿了,但他一句“有如當年南京”的話提醒了永樂,也刺激了永樂,使他在朝堂之上沒有、也無法對太子作出任何處罰。當年,高煦為得太子之位遷延在京,製造了多少事端栽贓高熾,若按那時的太子之罪,真廢了也不冤枉,虧得有金忠、楊士奇一班文臣耿直,以死相保才沒走極端。難道今日又是高煦僭心複萌,乘自己北征跳出來作梗?冷靜下來後,永樂找來東廠提督馬雲,讓他著人悄悄偵伺。

有了以往的經驗,馬雲不費氣力,用跟蹤的法子,就從幾個禦史那裡得知了事情的梗概,再順藤摸瓜查下去,包括丟失法器等幾樁案件又都毫無例外地把漢府牽了進來。還有那個晉王,也被高煦買通了。更有奇者,其間,又有人投毒太子再被識破,而太子卻不聲不響地把事情壓下了。隻有乾清宮被火的案子棘手些,還沒有理出頭緒。有傳言,又在起火時見到了建文白衣白衫的鬼祟身影。

又是漢王,永樂肺都要氣炸了,他恨不能把個高煦拿了來,像當年太祖鞭笞都督府大都督、他的堂兄朱文正一樣,把高煦一頓亂鞭打死。可那樣做了,除了留下教子無方的惡名外又能留下什麼?

高熾雖有些肥盈不類自己,那麼大、那麼多委屈的事他都忍了,那寬仁大度的心胸也足以為一國之君了。事情不便聲張但也不能就這麼了了,若高煦再執迷不悟,早晚有一天小命會丟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於是,永樂命人將幾個禦史和一應案犯、連同漢府的幾個跑腿的假以罪名,一並處死,又把打入大牢的蹇義、呂震、楊士奇放出來,官複原職,待太子也比以往更加親近,加之身體欠佳,便將許多事情直接交太子處置了。隻有乾清宮被火一案,聯想到三大殿之災,他密旨馬雲深挖慢刨,讓這個幽靈魅影的“建文”儘快浮出水麵。漢王朱高煦弄巧成拙,再遭斥責,受到猛烈敲打後十分沮喪。回過頭來想,這一切又怪不到朱老三身上,好一個狡猾的家夥。他立馬大清河畔,恨不能也如當年張飛,喝斷橋頭水倒流,打將過去,拚個魚死網破。可他這點人馬,縱然以一當十,在父親眼裡也不過一夥嘍羅兵,皇帝往那兒一站,都得嚇尿了。百轉千腸,不得不偃旗息鼓,以待時機。

漢王的全麵敗陣,卻把趙王朱高燧惹惱了。父皇心中天平的傾斜,會讓太子的地位穩如磐石,老大、老二兩人不鬥了,不兩敗俱傷,還有自己的出頭之日嗎?高燧密信給漢王,鼓勵他敗中求勝,一乾到底。高煦一則是驚弓之鳥,怕私募一事露餡,還丟護衛,再不敢輕舉妄動;二則識破了趙王的狐狸心思,不肯向前,看他自己怎麼乾吧。因而,高煦也就以江郎才儘、無可奈何而老死荒灘作托辭了。高燧正在氣惱之際,一條利好的消息也讓他覺得是甩掉朱高煦的時候了。和他秘密往來的欽天監監正楊射成傳來密信說近日“天象有變”。天大的喜訊,天象有變了,那就由自己順應天象吧,還要他漢王做甚用?天邊的夜月在一片片棉絮狀的浮雲中快速穿梭著,幽暗的天空望不見幾顆星星,黑黝黝的,伸向遠方,無窮無儘,高深莫測。夜深人靜,趙王朱高燧、常山中護衛指揮使孟賢、謀士高以正還在王府的涼亭下悄聲議著什麼,內侍、宮女遠在十丈開外垂手立著。

高燧看看天色,似有一股不祥之感,歎道:“剛才還是滿天星鬥,眨眼的工夫怎就浮雲蔽星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 剛進入六扇門,罪犯係統什麼鬼? 劍修,狗都不談 獸源史詩 貪戀她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