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怎麼做?”黃儼無可奈何地問了一句,他還是想著避重就輕,能躲就躲,畢竟,那是天大的罪孽啊!一旦失敗,趙王裝癟,哭天搶地過關了,他黃儼一定會被碎屍萬段,乃至,這些年因他而剛剛興旺的家族也就寸根不留了。孟賢呢,你也好不到哪兒去!他下意識地斜睨了孟賢一眼,孟賢卻把這當成了黃儼無處可走後的無奈選擇。
“識時務者為俊傑。”孟賢很開心,卻仍在防著,“黃公公這就對了,趙王雖然信任我,下一步怎麼做我還不知道呢!你每日該怎樣還怎樣,王爺安排好了自然會找你。對了,黃公公不知聽說沒有,欽天監悄悄傳出話來,說天象有變,世當易主,似是應了皇上屬意趙王的話。黃公公到處去說說。皇上身邊的人一說,由不得彆人不信!關鍵時候,還一定有貴人相助的。不打攪了,告辭。”
孟賢大大咧咧走出黃府,黃儼竟愣在那裡忘了起身。貴人相助,好一個朱老三,果然在宮裡安了第三隻眼,他挖空心思也想不出這位“貴人”是誰。忽地記起,十幾年前,在自己偷偷出宮、歸來已遲的時候,竟有人為他留門,是這個人嗎?
“皇上微恙不愈,皇三子趙王揪心,”黃儼跪著,眼角偷覷著永樂,舉著熱氣騰騰的一個藥碗,手微微顫抖,聲音很低,“王爺孝心,不遠千裡送來神藥,奴才剛讓禦膳房熱了熱。”
永樂疑惑地看著那碗藥,一時竟不知是甚滋味。皇上安康與否雖屬高等機密,卻沒瞞趙王,幾年下來,怎麼就脫胎換骨,身在雲端了?怎麼就知道心係父皇,侍弄湯匙了?就因為趙亨道、董子莊兩個長史調教的得好,知道孝為何物了?順著這個思路,他的心下一陣感動,淚水差點滾出來,示意黃儼把藥端上來。一股子從未聞過的怪味飄過來,永樂一陣惡心,端到嘴邊的碗又放到禦案上。黃儼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真怕皇上看出了破綻,他小心翼翼,“來人講,是當地一位仙人采千年龍骨、靈芝配以地黃、紅花等多種名貴藥物,曆百日熬製而成,溫補腎陽,祛風散寒,強壯筋骨。奴才估摸著,那怪味多是龍骨之味。”
永樂又一次將藥碗移到唇邊,那藥湯的氣味也又一次讓他腹內翻江倒海,他不得不將藥碗再推到了一邊,還是感覺到很不舒服。一旁的楊榮、金幼孜也給皇上使眼色,意思是彆喝了。
靈濟宮的仙藥他沒少吃了,盛寅的凡藥也是天天下肚,哪有這麼強烈的反應?說不定真是千載難逢的好藥,藥力強大呢!永樂堅持自己的意見,第三次將藥碗移到了嘴邊。“皇上,”殿門一開,盛寅急匆匆進來,跪道,“臣把今日的藥為皇上煎好了。”“嗬嗬,朕今日的藥是吃不過來了!”永樂自我調侃,趙王的孝敬,似乎減輕了他的病痛,“皇三子大老遠送藥來,你又送來,一會兒靈濟宮再送來,朕有幾張嘴、幾個肚腹能吃得下?這藥味忒難聞了!”
永樂說著把藥往過挪,盛寅站起,把手裡的藥盒放在一旁,接過皇上遞來的那碗藥想聞聞,手一滑,“啪”的一聲脆響,那隻漂亮的青花瓷碗連帶著混黃濃濁的藥湯在地上迸散開來,濺出老遠,也把黃儼一顆提到嗓子眼的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楊榮、金幼孜悄悄豎起了大拇指。
盛寅跪下還未及說話,黃儼早怒不可遏了,罵道:“趙王一片孝心都被你這忤逆之徒耽擱了,皇上,奴才要奏他大不敬,大不敬,非淩遲處死不足以平民憤。”
“皇上,臣失手之罪理應受罰!”盛寅叩頭,深深地舒了一口氣。黃儼提藥盒進殿,當值的海壽就主動出來,覺著事出蹊蹺,忙去找盛寅。不知為什麼,盛寅今天心裡就不踏實,擔心皇上有事,早早從太醫院煎了藥,趕過來,聽海壽一說,就急忙進殿了。殿中的一股子怪味讓他警覺,皇上推碗的那一瞬,第一鼻,他就聞出了藥味的複雜,卻拿捏不準,遂決定打翻再說。
靈濟宮的仙藥讓永樂的風濕症有所減輕,但長期服用熱藥又使他肝鬱氣結,狂躁不已,是盛寅的藥緩解了他內心的躁動。這些年,他很依賴盛寅,對灑了一碗藥不甚打緊,正如黃儼說的,至多是灑了趙王的一片孝心,記下就是了。
“黃儼,”永樂做出裁決,“對趙府的人說,給朕再配製一劑就是了;盛寅久在朕身邊,還如此失律,罰十日俸,予以薄懲。”
不了了之。實際上,連黃儼也被蒙在了鼓裡。按高以正的謀劃,孟賢把“仙藥”提供給黃儼,對他並不放心,讓他到禦膳房熱一熱再送皇上,他也不知是怎麼一回事。黃儼一直在忐忑著,這熱藥的過程是不是就下毒了,還是已下了毒?幾個溫藥的小內侍敢有這麼大膽?
本來這一過程是要尚膳監的大太監薑寶來辦的。事前,薑寶和孟賢一商量,擔心黃儼壞事,又事出唐突,既怕皇上懷疑,又慮著趙王的大隊人馬遲遲未到,就沒有下毒。故意把環節弄得複雜些,是讓黃儼摸不清頭緒,而是準備第二次送藥時再下手。所以,黃儼的膽顫和盛寅的機警雖說不錯,但還不是時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事後,盛寅偷偷從宮女那兒弄了些灑在地上的神藥殘液細查,果然沒有問題,他慶幸自己隻是打翻,沒有直接指出來。
該著皇上不死於非命,孟賢和薑寶還是錯打了如意算盤,過了這村,還真就沒這店兒了。永樂已連續幾日不上朝,楊榮、金幼孜及太醫盛寅等多日幾乎寸步不離,見皇上病情有了起色,今天感覺略好了些,遂放下心來。“有勞幾位愛卿連日不得休息,連遠在彰德的趙王都在送藥,朕已無大礙,各自回府歇息兩日。黃儼——”馬雲速速跑了進來,跪道:“黃公公府上有事,連著兩日沒進宮了。”永樂一怔,正四品的太監在宮外建有府第他知道,但他還是感到叫慣了的人不在身旁的彆扭,頓了頓,“罷了,你去內庫取三百錠寶鈔來,朕要賜予三位愛卿。”楊榮等正要推托,海壽進來跪稟:“皇上,一個大汗淋漓、滿身汙垢的人擊了登聞鼓,
全不理當值的太監和給事中,說是有奇冤要親自訴與皇上。”咄咄怪事!這麼巧,皇上龍體才見好,就有人擊鼓,什麼樣的奇冤要勞頓皇上?楊榮說:“皇上龍體尚不宜大喜大怒,還是臣去見見,再轉述陛下。”“擊鼓者為哪裡人氏,姓字名誰?”永樂不顧楊榮的勸解,按自己的思路問。“他一概不說,隻說是冤深似海,非見皇上不能陳述。”永樂忽然就想起當年朝廷兵圍燕王府,黑雲壓城,十萬火急,張信冒死幾次三番求見被拒,最後還是換了女人裝束才進了燕府報知朝廷重大部署一事。怎就有了相同的感覺?憑直覺,他感到要發生大事,心下一驚,來了精神:“朕隱隱感到此人蹊蹺,不一定是冤情,一定是大事,就召來武英殿一問,幾位一起聽聽。”
小半個時辰後,擊鼓人跟著海壽由西安門、西華門進入紫禁城,來人不敢抬頭,隻覺周圍都是高大的院牆和筆直的、走不完的甬路,宮門一閃,眼前一片黑暗時,已進到殿中,左轉右轉了幾次,正擔心自己能否走出的時候,見領路太監跪下,自己也慌忙跪下。海壽說了聲“啟奏陛下,擊鼓人帶到”後便退到一旁。
盯著來人,永樂又一次奇怪了。看上去,是個不文不武的裝束,高大的身軀和一招一式跪下、叩頭的舉動,倒像一個軍人。看來看去,的確看不出他有一點點冤情。
“來者何人,為甚不通報居地、姓名、冤情?”“皇上萬歲、萬萬歲。”確認眼前禦座上的人的確是皇上了,來人才磕頭。禮畢道,“恕微臣無禮,有一個請求,臣陳冤之時,皇上身邊任何人不能出去,之後殺剮任由皇上定奪。”頭一次,還敢有人給皇上提要求,不僅永樂意外,暗猜事關重大,就連楊榮等幾人也對此人舉止的奇怪感到了隱約的危機。“朕就依你,說吧。”永樂的心思又一次轉到了當年張信輸送機密的場景,但他還是不明白,今天,他是皇帝,還有誰敢部署大兵或耍弄手腕不利於他這個九五之尊,那還不是螳臂當車?
“皇上,”隻聽來人道,“微臣乃彰德常山護衛總旗王瑜,指揮使孟賢密謀進毒,嗣後,傳偽詔,廢太子,立趙王為皇帝。”
仿佛一聲驚雷,炸響在武英殿便殿內,整座殿堂都被徹底鎮住了,眾人麵麵相覷,目瞪口呆。沉寂了好一會兒,永樂一拍須彌座椅,怒道:“刁鑽狂悖之徒,吃了豹子膽,竟要陷害朕的三子?”
“皇上——”王瑜並不害怕,皇上初不相信早在情理之中,即使不信,這樣死了,也比將來連坐之罪小得多。
“皇上,臣無真憑實據,焉敢狂奔千裡來告禦狀?即使不為皇上想,也為自家想,有一個善終。微臣之所以不說籍貫、姓名,就怕未見皇上,早被人殺了。”
永樂唬他,隻是讓他說出實情,然而,實情一旦大白於天下,永樂君臣也隻有驚詫的份了。
於是,王瑜從護衛軍中的傳言說起,到親家莫名其妙說起高升之事,再到與高以正飲酒套出底話,孟賢勾結黃儼進毒,自己穿著走親戚的不倫不類的服飾連夜趕奔京城,一路上的狼狽之相一五一十道了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