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古之月的臉上,他緩緩睜開眼睛,一時竟有些恍惚。
這熟悉的床鋪,讓他忍不住疑惑,自己不是還吊在門框上嗎?
正納悶著,師娘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之月,起來了,你師傅叫你呢。”
古之月猛地坐起身,看著師娘,滿心的不解,
“師娘,我怎麼在這兒?”
師娘冷哼一聲,“還不是你師傅,說你傷太重,要是不好好養著,耽誤明天乾活,這才把你抱回來的。”
古之月心裡一暖,沒想到師父竟會在背後為自己著想。他趕忙下床,整理好衣裳,就往廚房走去。
“師傅,謝謝您昨晚把我抱回床上。”古之月一進廚房,就對著師傅感激地說道。
師傅擺擺手,“行了,彆謝我,快去把手洗乾淨,待會兒有活兒給你乾。”
古之月點點頭,麻利地洗完手,就站在師傅旁邊,等著吩咐。
接下來的半個月,古之月因為養傷,沒有被安排下午沿街叫賣的任務。
這空閒的時間,他都用來在廚房裡看師傅做糕點。
師傅似乎也並不避諱他,任由他站在一旁觀看。
古之月看著那些精致的糕點在師傅手下誕生,心裡癢癢的,總想找機會幫忙。
“師傅,我能幫您做點什麼嗎?”
一天下午,古之月終於忍不住開口。
師傅看了他一眼,沒說話,但也沒拒絕。
古之月便小心翼翼地在一旁打下手,遞遞工具,幫忙揉揉麵團。
師傅見他做得認真,也就默許了。
轉眼間,端午節就要到了。
這天忙完上午的生意,師傅把古之月叫到一旁,
“之月,下午你幫我一下,為明天的端午節做一頓拿手的糕點,也讓全家見識見識咱蘇州河兩岸最出名的宮記蘇式糕點是什麼樣子。”
古之月眼睛一亮,“真的嗎?師傅,我一定好好乾。”
吃過晌午飯,師傅就張羅起來。他一邊熟練地準備著材料,一邊給古之月講解,
“這後廚啊,無論是民間大酒樓還是大清那會的皇家禦膳房,
都是分為白案,紅案和麵點三種功夫,宮裡的麵點還是乾隆下江南那會從我們這學去的,所以蘇式麵點那是麵點界的頭把交椅,那你知道蘇式糕點的起源嗎?”
古之月搖搖頭,“師傅,我不知道,您說說唄。”
師傅微微一笑,“蘇式糕點曆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
它以鬆、酥、香、甜、肥為特色,品種繁多,像月餅、酥糖、粽子糖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蘇式糕點逢農曆四時八節,均有它的時令品種,有春餅、夏糕、秋酥、冬糖的產銷規律之稱。
蘇式糕點充分利用咱們江南水鄉的資源,把色澤鮮豔、香味濃鬱的玫瑰花、桂花、橙子皮等,
經醃製加工,作為蘇式糕點添加色彩和香味的輔料。
另一方麵,咱們這塊盛產稻、麥,尤以水稻為主。
蘇式糕點在選用糧食原料上米、麥兼用;製品上以餅、糕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