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
東京國際電影節正式開幕。
由於是第一屆國際電影節,還沒有獲得國際認可,所以主競賽單元的獎項不能叫做‘大獎’,而是單純以‘櫻花獎’稱之。
主競賽單元分為櫻花獎、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獎、紀念獎。
除了主競賽單元之外,另有海外單元和單獨的短片單元。
第一屆電影節,便請來了三十多個國家的不同電影人,包括韓國、泰國、法國、意大利、英國、美國等國家,以及香江(周國)彎島(周國)的電影人。
因為作品內外的雙重不可抗力,最終第一屆國際電影節未對周國內地做出任何形式的邀請,也沒有獲得任何電影上的投稿。
穀明猜測,之所以第一屆電影節沒邀請德國,東德西德都沒邀請,大概率是日本人的某種避諱,就像他最終沒能順利邀請內地電影人一樣。
第一屆評審團主席叫做大衛·普特南,出生於1941年,是個英國人,曾經四次得到奧斯卡提名,拿過一次奧斯卡金像獎,如今正是人到中年,精力旺盛的時候。
評審團委員另包含不少日本海內外的電影人,其中甚至有‘周文懷’‘貝納爾多·貝托魯奇’,以及前不久在戛納拿了大獎的‘今村昌平’。
——比原本的東京國際電影節少了個名為阿德裡安的法國人,但是多了個穀明。
開幕式並不複雜,評審團主席簡單講了幾句話,便開始電影展出與放映工作。
劇場後台,今村昌平看到穀明,便嘖了一聲,忽然起身。
“我還是去看看片子吧。”
講完便先行走遠。
穀明相當無奈。
看來戛納金棕櫚沒白拿,今村昌平說什麼都要拍他那部開妓院的爛片。
上次穀明勸了他一次,今村昌平不但不聽,可能還覺得穀明有點礙事了。
“攔不住就不攔了,我隻是你朋友又不是你爹。”
穀明目光遊移,最終,落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這人已經上了歲數,有一股老派文人的氣息,戴厚邊框眼鏡,頭發不是很多。
穀明一眼就認出來這位正是嘉禾公司的掌舵人。
周文懷。
不在香江拍片,用不著上趕著求人家,不過穀明還是秉承著尊敬影壇老前輩的心思,上去打了個招呼。
該說不說,周文懷的能力與地位還是值得敬畏的。
“您就是周文懷老先生吧,沒想到,我們竟然有機會在這裡相見。”
周文懷雙手都交迭起來擋在膝蓋前,此刻麵對穀明這個打招呼的人,先是有些茫然,但隨後扶了扶眼鏡仔細辨認,便看出了穀明的臉。
“原來是古穀明當麵,阿龍常和我們提起你。”
周文懷湊近幾分,故作親昵:“上次那部《快餐車》拍的真是不錯,新技術也讓人大開眼界。不知什麼時候還能有機會再看到你和阿龍合作。”
“我也很希望能有這樣的機會。”
不過大概率是沒機會了,以他們現在的程度,除非是還人情,否則也不會經常跟其他同一級彆的演員一起拍片了。
穀明略微欠了欠身:“我的事情不值一提,都是小事。倒是您當年出走邵氏,創立一番基業,實在是了不得的壯舉。”
周文懷笑笑,並未回應,不過心裡確實有些得意。
這確實是他一生中的榮譽之一,一個當年的邵氏員工,出走邵氏創立嘉禾,到如今竟然能夠和邵氏分庭抗禮了。他當然有資格自豪的!
既然都是做評委,又是在日本,周文懷也不介意給足顏麵。
他當下起身,伸手邀請穀明。
“坐在這裡也沒什麼意思,不如去看看片?”
“好啊,請!”穀明順口便提起他的片子:“我有幾個朋友,剛剛合夥拍了一部短片,也不是很長,十幾分鐘,不如一起去看看?”
“請!”
二人就近進了影廳,短片反複放映,人來人往,雖然沒做配音字幕,但是因為是槍戰短片,所以也不怎麼需要字幕。
二人進來時短片剛剛放映到結尾,幾個一看便是南亞人種的觀眾起身離開,嘟嘟囔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