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皇城內。
“陛下!”蔡京等其餘人離開之後,再次走入寢宮內,跪拜在趙佶麵前,“陛下,臣有一言,不知道該不該講!”
“愛卿老成持國。定是良言,說吧。”
“陛下,臣請陛下……遷都!”
“遷都?”趙佶費力支撐起身子,看著蔡京,“你……你……”
“陛下,京東西路,京西路,乃至大名府,距離開封都太近了!”
“嗬……”趙佶泄了力氣,跌倒床榻上,閉著眼睛,急急喘了兩口濁氣,才低聲問道,“那……蔡愛卿,準備讓朕遷都何處?”
“去京兆府,長安!”
趙佶睜開眼睛,眼中滿是震驚與猶豫。
他緩緩說道:“長安?那雖曾是帝王之都,可如今……自大唐之後,已曆經數朝變遷,是否還能擔起國都之重?”
蔡京叩首在地,誠懇地說道:“陛下,長安地勢險要,四塞為固,乃形勝之地。且關中地區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足以支撐朝廷運轉。如今京畿附近局勢危急,王慶賣地求安,致使黨項陳兵京西,梁山北伐,若是得勝,攜大勝之勢回師南下,東京無險可守!若繼續留在此處,一旦敵軍來犯,後果不堪設想。遷都長安,可憑借其險要地勢,暫避鋒芒,徐圖恢複。”
趙佶沉默良久,心中五味雜陳。
東京汴梁是他祖輩基業所在,承載著大宋的輝煌與榮耀,讓他就此舍棄,實在難以割舍。
但蔡京所言也不無道理,如今大宋局勢岌岌可危,東京麵臨著巨大的威脅。
“此事茲事體大,容朕再考慮考慮。”趙佶疲憊地擺了擺手。
蔡京心中明白,遷都一事關乎國運,皇帝不可能立刻做出決定。
他再次叩首道:“陛下,事不宜遲,還望陛下早做決斷。如今朝廷內外交困,每耽擱一日,便多一分危險。”
趙佶微微點頭,“為何,不能南遷?”
“陛下!摩尼教在南!”蔡京深吸了一口氣,左右看看,見沒有內侍在側,才敢低聲道,“折可大被困溫州,已經難以伸展,南方之地,若說天險,除卻長江無二,然……陛下,梁山水軍,如何抵擋?”
“嗬嗬,朕……愧對祖宗啊!你且退下吧!”
待蔡京離開後,趙佶獨自一人躺在床上,思緒萬千。
他想起了大宋曾經的繁榮昌盛,想起了太祖太宗皇帝打下的江山,心中滿是不甘。
可現實的殘酷又讓他不得不麵對,若不做出正確的抉擇,大宋很可能會在他手中走向覆滅。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關於遷都的消息不脛而走,大臣們紛紛議論起來。
“遷都?這可不是小事啊。東京乃我大宋根基,怎能輕易舍棄?”一位老臣憂心忡忡地說道。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是啊,且不說長安如今是否還適合作為國都,遷都之舉必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會引起民心不穩,實在是風險太大。”
但也有一些大臣支持蔡京的提議。
“如今局勢危急,東京周邊危機四伏,遷都或許是唯一的出路。長安地勢險要,有利於防守,能為朝廷爭取更多時間來應對危機。”
朝堂上,支持與反對遷都的聲音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而在民間,百姓們聽聞遷都的傳言,也人心惶惶。
一些商人擔心遷都後商業受損,紛紛開始轉移資產,普通百姓則害怕局勢動蕩,生活陷入混亂。
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下,大宋朝廷仿佛置身於暴風雨中的航船,何去何從,全在趙佶一念之間。
而趙佶在身體恢複之後,第一時間請來了衝虛先生,左街道錄徐知常。
徐知常身著道袍,頭戴道冠,神色莊重地走進宮殿,向趙佶稽首行禮:“陛下萬安,聽聞陛下宣召,不知有何事要與貧道商議?”
趙佶看著徐知常,神情憂慮,緩緩說道:“衝虛先生,如今我大宋內憂外患,局勢危急。蔡京奏請朕遷都長安,以避鋒芒,朕如今猶豫不決,特請先生前來,望先生能以道家法術,為朕仙人指路。”
徐知常微微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道家講究順應天時,因地製宜。遷都一事,關乎國運民生,不可不慎。長安,自古為帝王之都,地勢險要,山川形勝,具帝王之氣。然東京汴梁,亦為我大宋數代經營之地,民殷物阜,根基深厚。隻可惜……”
趙佶認真聆聽,眼神中透露出期待,問道:“可惜什麼?”
徐知常抬起頭,目光深邃地看著趙佶,說道:“陛下,開封汴梁,雖是大城,然,少了紫薇氣,遷都與否,實乃兩難之選。若遷都長安,可借其險要地勢,暫保朝廷安穩,贏得時間整頓軍備,收複失地,此為順勢而為。若不遷都,堅守東京,雖能維係祖宗基業,穩定民心,然如今京畿之地危機四伏,一旦敵軍兵臨城下,恐有城破之危。”
趙佶眉頭緊皺,心中更加糾結。徐知常所言,皆是他心中所慮。
徐知常接著說道:“陛下,貧道以為,抉擇之關鍵,在於陛下之心。若陛下心懷恢複之誌,欲以遷都為契機,勵精圖治,重振大宋,那麼遷都或許是可行之舉。但陛下需做好萬全準備,安撫民心,穩定朝堂,不可因遷都而亂了方寸。若陛下眷戀東京繁華,不忍舍棄祖宗基業,亦需加強東京防禦,調集重兵,與敵決一死戰。無論陛下如何抉擇,皆要堅定信念,不可猶豫不決,致誤大事。況且,陛下乃神霄玉清真王臨凡,帝王氣所在,俱在陛下一身!”
趙佶聽後,陷入了沉思。
徐知常的話讓他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局勢的複雜性和抉擇的艱難性。過了許久,趙佶緩緩說道:“先生之言,讓朕茅塞頓開。容朕再思索幾日,定會做出決斷。”
徐知常再次稽首行禮:“陛下英明,望陛下早日做出抉擇,以安天下。貧道告退。”
徐知常退下後,趙佶獨自一人在宮殿中徘徊。
他深知,這個決定將決定大宋的命運。
遷都,意味著放棄東京的繁華與根基,開啟一段未知的旅程;不遷都,則要麵對敵軍隨時可能兵臨城下的巨大壓力。他必須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要保證大宋的延續,又要儘可能地維護國家的尊嚴和穩定。
“來人!”
“陛下!”
“給百官下旨,朕要西狩京兆府!百官隨行!另外,讓京兆府收拾好行宮營在!朕……要常駐一段時日!”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